高春香 张俊丽 段玉香
重症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对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12~83岁,气管切开后置管时间为6~92 d,平均16 d;治愈出院62例,好转出院24例,死亡或放弃治疗12例。
2.1 气管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开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碘伏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分泌物多时及时更换。术后1~2 d后经常检查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1],切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和湿疹。
2.2 气管套管及气囊的护理 保持套管清洁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生理盐水纱布,及时更换、保持湿润,每4~8 h更换、消毒内套管1次。套管固定带松紧要适宜,以通过一指为宜。每4 h气囊放气一次,放气后15 min再次充气。
2.3 气道湿化 一般为气管内滴药,同时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证了呼吸道湿润,减轻痰粘稠度,不易形成痰痂,保持了呼吸道通畅[2]。
2.4 吸痰护理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2 min,可有效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 s,同时吸痰过程要注意痰液性质。
2.5 拔管护理 拔管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平稳,咳嗽、呑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能自行咳痰,血氧饱和度维持正常水平,才能进行堵管试验,先堵内套管的1/2,观察24 h,无呼吸困难再全堵,观察24~48 h,呼吸平稳即可拔管[3]。
2.6 预防呼吸道感染
2.6.1 环境管理 置患者于单人房间,病房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清新,室内温度控制在22℃ ~24℃,相对湿度60% ~70%,地面用消毒液拖地,空气用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30 min,自然通风至少2次/d,限制探视人员,陪护人员应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6.2 翻身拍背 定时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呼吸道感染。翻身至少每2 h 1次,翻身时注意头、颈、躯干应保持一致,防止套管转动角度大而发生窒息或脑干功能衰竭。拍背应自下而上,由外到内,每2 h 1次,利于小支气管分泌物排出。
2.6.3 加强口腔护理 口咽清洁护理可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生繁殖。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洁液,2次/d,同时清洁鼻腔,能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2.6.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留取痰标本作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防止发生感染。
2.6.5 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若留置胃管护理不当,可引起胃内物返流、误吸,并常发生在气管切开后72 h内。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尤其是在鼻饲时,并至少保持30 min。同时在鼻饲后30 min避免翻身拍背,减少胃内容物返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的机会[4]。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气管切开后气道因失去了过滤气体阻止细菌侵入的作用,易导致患者免疫力的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消毒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晓霞.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97-98.
[2]陈素萍,谭丽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的护理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78-79.
[3]齐向红.气管切开术不完全堵管拔管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10.
[4]蒋蓉芝.机械性通气呼吸道管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