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党 涛
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优势与风险研究*
张晓艳1,党 涛2
(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2.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介入公共领域,对民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从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微博作为公共管理的补充形式的现实可行性进行探讨,进而从公共领域自身建构和微博自身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借用经济学的优势风险分析法来分析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优势及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利用微博引导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参考。
政府;微博;公共管理
时下,微博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备受民众青睐。一时间,微博已经成为公众在网络中交流的新工具,“微博问政”、“微博反腐”、“微博打拐”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1]。由于受长时间以来自上而下管理方式的限制,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较为狭窄,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而微博则开辟了一条双向沟通、广开言路的通道,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微博在公共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肯定。但是,微博介入公共领域,引导民众参与公共管理具有哪些优势,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仍是需要进行审慎分析的。
微博作为一种具有技术优势的新兴媒介,以其传播快、时效性强、高度的互动性等优点,很快就成为了公共领域民众话语权回归的一种新途径[2]。一方面,微博草根化、平民化的风格保证了公共话语权的下放,畅通了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另一方面,其设置关键字等技术优势为公众分享信息、交流信息、展开讨论、形成公众意见并参与议程设置开辟了网上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就公众议程的双向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同时,微博高度的舆情监督能力也提高了公共管理领域的透明度,完善了公共监督机制,促进公共事务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因此,政府通过微博与普通公众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微博已成为公众在网络交流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构建公共领域的新平台。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讲,通过微博参与公共管理,表达意见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政治民主,拓宽了信息共享和传递的渠道,是一种合理谏言的有效方式;从公共管理本身来讲,微博的介入为公共领域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全新的话语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民众可以抛开身份、地位等干扰因素,就公共问题本身畅所欲言,互动沟通,从而产生符合实际的、有意义的想法和建议;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微博管理可以使政府放下姿态,与普通民众就公共问题进行平等沟通,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政府对公共领域的监管范围。虽然政府在运用微博这种新兴媒介进行公共管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但是从普通民众、公共管理本身及政府等角度来分析,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是符合民主权利和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的,是合理而可行的。与此同时,传统的主流媒体也应当做好监督和导向的工作,微博不能取代传统媒体,而应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的补充形式,以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1.1 公共领域的开放性为微博介入提供了空间优越性
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介于公共权力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领域。公共领域旨在向公民开放一个批判空间,公民在这个领域里不受官方干预,可以就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自由辩论并寻求解决的途径[3]。近两年微博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又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互动服务平台,尤其为广大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沟通渠道。公众在微博里可以讨论当下的公共事务,发表不同观点,从而影响最终的政府议程及政府公共决策。
2.1.2 微博拓宽了公共领域自由交流与沟通的渠道
公共领域是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地方,就必然需要一个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但是由于公共事务纷繁复杂,遍及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又相当细碎平常,很难像娱乐信息那样快速成为大众焦点,得到各界的关注。然而,公众对公共领域的相关诉求如果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就必然不能被政府关注并予以解决。政府通过微博进行公共管理,就提供了一个可以供大众就公共问题自由沟通和交流的渠道。
2.1.3 微博管理实现了公共领域的“碎片化”聚合
在公共领域,公众的诉求必须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才能得到发现和解决。我们知道,只有当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像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时候,公共问题才会进入公众议程,列入政府需要研究解决的事项之中。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虽然很多,涉及公民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真正能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注意并予以解决的往往只是那些引起普遍关注的、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尽管也很重要,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或没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关注和解决。
基于公共领域自发形成的这种特点,就为微博介入公共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为公共领域“碎片化”诉求的聚合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虽然很多人认为碎片化的特征在微博中得到了无限放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博也有强大的聚合作用。我们都知道,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除了“V”用户,大部分个体在微博上是以匿名的身份进行交流和联系的。这样就打破了在现实生活中人情、等级、地位关系网络的限制和阻碍,实现了个体对公共话题的畅所欲言,这点对公共管理中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这种大众群体匿名交流性的特点无形中成为公共管理的动力机制,其基于对公共领域话题的共同关注、交流和共享,带来某种大众需要的诉求和价值的认同。用低廉的成本,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传播和沟通,将会使一个公共问题的“碎片化”诉求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交流和碰撞,以形成集体的需要和诉求,实现“微诉求”的聚合。
近几年微博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又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互动服务平台,也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4]。公众在微博里可以就当下的社会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展开自由讨论,从而实现公共理性的回归。
2.2.1 准入门槛低,表达方式简明、快捷
微博是用于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在操作使用方面,微博的准入门槛很低,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微博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公共领域的普通民众来说,微博的使用也是简单易学的。
2.2.2 作为公共管理的新兴媒介,互动性强,便于连续报道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具有着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社会公共领域的受众可以在微博上就自己关心的社会公共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就某个问题与其他网友在微博上展开讨论,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形成互动[5],也可以就某一社会热点议题形成话题,或者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形成点对面的群体效应。连续报道的技术优势和新兴媒体的公信力,能将公众的意见进行放大,造成舆论的影响力,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影响政策的制定。
2.2.3 时效性强,提高了公共问题的解决效率
传统的公共事务的管理程序复杂,普通公民诉求渠道不畅,对公共问题的发现、讨论及解决的过程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从问题的发现到相应对策的提出所耗费的这段时间,公共问题本身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对策和问题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影响相关对策的实施效果。而微博以其短小简练、时效性强的特点介入公共管理领域,便于在短时间内通过互动的方式生成大众诉求。人们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手机登陆微博,对自己感兴趣的公共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能大大提高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
一直以来,公共管理就很难逃脱精英文化的影响。而在微博时代,精英文化依然发挥着它的影响力。虽然说微博实现了对普通公众的话语权的下放,打破了“沉默的螺旋”[6],但是审慎分析后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微博从某种程度上讲依然是一种精英式的传播方式。在微博上,有影响力的人群主要有明星、舆论领袖、政府官方微博等,引起广泛传播的话题也大多来源于这些微博。微博中普通公众的声音传播虽然较在传统媒体中的传播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普通大众对于名人明星、领袖权威等有着好奇或仰慕的心态,造成了这些微博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普通个体。他们的微博更容易引起公共话题,并且通过大量的粉丝来关注、讨论和传播,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影响议程设置。
要通过微博进行公共管理,政府依然是管理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各种政府官方微博、官员微博都争先恐后地活跃起来[7]。但是,很多官方微博流于形式,仅把微博当成一种宣扬政绩的手段。有些微博活跃度不高,只发些无关痛痒的言论,对公众真正关心的公共问题则采取回避或不予理会的态度[8]。这样,就失去了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主动地位,只是被动地对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事件给予回应,难以实现对微博平台上公共领域的有效管理,更无法引导广大的“微大众”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公众利益的方向展开交流与分享。
由于微博的准入门槛很低,只要通过手机像发短信一样就可以实现信息发布,因此在微博上草根化和平民化的声音得以彰显[9]。这一方面极大地开放了公民政治民主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也为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的传播埋下了伏笔。各种未经筛选的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发布,微博的转载功能可以将一种声音迅速放大并形成舆论,如果这种声音是错误或者虚假的,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舆论误导,导致严重的舆论后果。
微博裂变式的传输方式,使它的传播领域较之传统媒体更为广阔和深远[10]。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舆情突发事件。因此,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的同时,政府必须要做好监管和约束,保证微博谏言渠道的公正合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
总而言之,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公共管理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利用微博拓宽民众话语权,开辟公共管理的新渠道,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微博只是作为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补充形式,但是它却打破了传统公共领域中政府自上而下的中心地位,实现了民众自下而上的民主谏言、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在新形势下,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微博这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微博为民众创造一条民主、公开、公正的公共参与的通道,保障公共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
[1]刘彦伯.浅析微博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微博打拐”为例分析[J].新闻传播,2011(3):97.
[2]肖明超.微博改变政府信息传递方式,带给公众新话语空间[EB/OL].2012-01-03.[2011-01-16].http://new s.sohu.com.
[3]黄时进.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对科学传播实践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8):76-80.
[4]魏楠.微博——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新阵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4):1-4.
[5]万笑影.“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7):36-38.
[6]袁文霞.从新媒体语境下审视沉默的螺旋[J].新兴传媒,2011(4):97.
[7]靖鸣,陈阳洋.微博舆论监督信息情态研判的基本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1(11):23-26.
[8]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领导科学,2010(23):25-26.
[9]蒋旭东,严功军.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0(4):40-42.
[10]袁立庠.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678-683.
Advantages and Risks for Public Management of Using Mic ro-blog by Governm ent
ZHANG Xiaoyan1,DANG Ta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2.College of Commerce,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China)
M icro-blog has become a new tool of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As a new medium,m icro-blog has involved in the public area by its unique advantage,and hasp layed a positive role inpeople’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This paper exp lores the re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m icro-blog as a comp lement to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omains and the features of micro-blog,and adopting advantages and risksmethod of economics,i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risks of the government using micro-blog for public management. It will 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better use of micro-blog guiding masse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nd public affairs by government.
government;m icro-blog;public management
C931.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4.011
1673-1646(2012)04-0049-03
2012-05-10
张晓艳(1987-),女,硕士生,从事专业: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