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海(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
腰椎弓根崩裂,临床常施以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宁愿长期忍受疼痛,维持现状。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综合数种手法,治疗28例腰椎弓根崩裂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共28例,男20例,女8例;30岁以下5例,30~55岁23例;病史0.5~18年。少数患者有外伤史,患者主诉多为腰腿痛,经X线证实为腰椎弓根崩裂。
检查:患者俯卧位,根据滑脱方向,先查找棘突是否偏歪,术者用拇指左右自上而下触摸对比腰椎棘突,可发现棘突向一侧偏歪或伴有后突,棘上韧带肥厚并明显压痛,椎旁骶棘肌有明显紧张和压痛。前滑者腰部可出现生理曲度加深,后滑者可见棘突后突高于其他棘突。
2.1 整复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关节错位,使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病人俯卧位,术者用手法松解软组织数分钟。让患者侧卧位,使疼痛患侧在上,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下肢伸直,全身放松,头向上仰以降低阻力。术者一手掌或肘按压肩前向后用力,另一肘部按于患侧臀部向前用力。让助手拇指用力按于偏歪棘突,术者双肘同时旋转力点至偏歪棘突,瞬时加力斜扳,可听到偏歪关节复位声;对侧更换同样体位斜扳治疗,达到偏歪部分回归正中位;如后突部分没有全部归位,可于患者小腹部垫一20~30 cm高枕头,使腰后部凸显,术者两手叠掌,掌根按准棘突瞬时按压,可使后突部分归位,此法可反复斜扳2~5 d至棘突后突、偏歪得以纠正。对于椎体前滑的治疗,令患者小腹部垫一20~30 cm高枕头,术者一手按压于骶部,一手按于患椎上部的正常位置。两手交替按压10余次后令患者保持此体位休息片刻。根据病情好转程度,可每天进行手法治疗,每次可斜扳2~3次,至棘突平复无触压痛,关节完全复位,腰肌松解,病人感觉腰及下肢症状好转,则为临床痊愈。
2.2 辅助疗法 此疗法主要目的是解除下肢酸麻痛等症状。病人侧卧位,患侧屈髋屈膝,用捶击法和掌根揉法治疗梨状肌、坐骨神经干部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小腿放在健侧窝,显露股外侧肌,用掌根沿着股外侧肌用力推向膝关节数次,拇指在条索处用力弹拨数次,伸直下肢,用掌根推揉法治疗腓肠肌外侧数次。
28例患者经此手法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仅1例无效。另有1例女病人有复发,经手法治疗2~3次后即可维持数月疗效。
腰椎弓根崩裂被认为是一类具备手术指征的骨科疾病[1]。因手术结果难以确保病人完全康复,多数病人不愿接受手术,而临床又缺乏使其治愈的保守治疗方法,使病人陷入手术与保守治疗左右为难的境地。笔者认为,腰椎弓根崩裂造成的临床症状中,骨裂不仅改变了椎间孔结构,压迫神经根[2],并引起后关节错位,而使周围软组织牵拉、损伤、水肿,同时压迫神经根引起腰及下肢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多方位整复手法,可以纠正腰椎弓根崩裂而增宽的裂隙,恢复因骨裂而改变的椎间孔正常结构,解除骨裂错位椎间孔对神经根的骨性刺激压迫;辅以推拿促使骨裂错位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炎症水肿的吸收,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刺激,使临床症状随之消失。术后嘱咐患者工作、生活中避免过度弯腰、负重或剧烈运动,以防复发。笔者认为推拿整复方法治疗腰椎弓根崩裂,操作简便,患者无明显痛苦。因此应作为首选的保守疗法,无效时再考虑手术固定。
[1]樊健,俞光荣.腰椎椎弓崩裂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2):104-106.
[2]杜心如,张一模,赵玲秀,等.椎弓根毗邻结构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1):1063-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