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丽
(武警厦门疗养院,361005)
患者,男,25岁,因“鼻塞反复发作半年”于2009年12月就诊。患者既往有鼻炎史,鼻塞多涕,反复发作难忍,于某院检查并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后做鼻息肉切除术,术后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由于近日气候反复多变,气温降低,又出现鼻部不通气,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流涕等症状。涕黏色白,遇寒加重,舌质红,脉弦涩。诊断分型为鼻炎。
针刺配合艾条悬灸。取穴:迎香、鼻通、印堂、通天。
每次选2~3穴,留针20~30 min,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针刺同时用艾条悬灸迎香穴,灸至皮肤微红,一穴5~10 min左右。
持续治疗15 d后,患者鼻部呼吸不通畅症状明显改善,睡时打鼾症状缓解,遇天气明显改变或天气转寒稍觉不适,但较前明显减轻。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至今未再复诉鼻部明显不适。
邪毒久留,气滞血瘀,外邪侵犯鼻窍久留不去,阻于脉络,遏滞气血,以致鼻窒加重[1]。通过针刺穴位的同时,利用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快速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以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阳气衰弱,沉寒痼冷等疾患[2]。此例患者,证型明确,故对证有效。因考虑面部特殊部位,故未采用温针灸。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8-249
[2]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