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宏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730020)
为提高飞行人员疗养的效果,我们对飞行员进行了疗养质量问卷调查,对某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飞行人员疗养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1.1 疗养机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 我们对760名飞行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0人(占44.7%)患有颈椎病,253人(占33.3%)患有腰椎疾病,185人(占24.3%)患有胃肠道疾病,124人(占16.3%)患有失眠,而346人(占45.5%)对疗养质量不满意,表明飞行人员疗养需求巨大,但是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功能作用发挥不足。物理疗法、体育疗法、心理治疗、药物疗法等飞行人员常规疗养业务水平不高,没有发挥好疗养消除身体疲劳、恢复基础体能、提高飞行作业能力的功能;空中晕厥、空晕病、飞行错觉、加速度耐力不良、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航空疾病,以及颈椎病、腰椎病等飞行人员职业性多发病的康复疗养没有全面展开,没有发挥好疗养促进飞行人员伤病后机体功能康复的功能;旋梯、滚轮等特殊体能训练,低压舱缺氧训练、加压呼吸训练等航空生理训练,以及飞行错觉体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航空心理训练没有全面展开,没有发挥好疗养提高飞行人员高级军事作业能力的功能。
1.2 飞行人员思想不够重视 疗养是伤病康复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是飞行人员战斗力再生的重要措施,对维护和提高飞行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1]。个别飞行人员对疗养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对疗养不够重视。如有些飞行人员认为疗养只是休息,过多地参与会餐、喝酒、吸烟、打牌、睡懒觉、看电视等活动,个别飞行员疗养结束身体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有些飞行人员把疗养期当作访亲探友、办私事的良好时机,有的推迟入院,有的提前出院,导致疗养质量下降。
1.3 飞行人员大体检鉴定质量不高 飞行人员大体检和健康鉴定是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有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飞行人员体检鉴定质量不高。查阅132名飞行人员2008-01—2011-01的大体检记录发现,完全符合规定的大体检记录只占63.1%,在不符合规定的大体检记录中,无鉴定结论或健康等级评定的占17.4%;健康等级评定存在异议的占2.3%,无体检单位盖章或健康鉴定委员会主任签字的占2.1%。项目记录不全的占25.1%,如外科、皮肤科检查缺肺活量及握力记录,眼科没有记录色觉、夜间视力,耳鼻喉科缺耳气压机能和前庭功能记录。单项检查结果与既往检查结果冲突的占13.8%。如有位飞行员做过胆囊切除术,而外科查体为“未见异常”;而住院记录有“神经性头痛”的诊断,神经科记录的主诉及既往病史却为“无异常”。此外,单科检查无鉴定结论的占8.2%。
1.4 疗养机构人员业务技术不高 通过座谈和考察考核可以看出,飞行人员疗养机构骨干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不精、规章制度不健全、体检质量不高。有些大体检医师不熟悉《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将航空健康鉴定等同于一般的医学鉴定。有些人未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卫生工作规则》,鉴定结论随意性较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疗养机构与基层部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没有建立健全的衔接机制,人才补充和培训渠道不畅。同时,个别航空医学鉴定工作者不注重业务学习。
2.1 拓展飞行人员疗养方法 针对高性能战机装备部队后飞行人员职业病高发的问题,建议按照“早期诊断—疗养康复—训练提高”的思路,赋予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更多职能。加强专项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开展专项体能训练和航空医学训练,增强飞行人员体质,利用景观治疗、特色水疗、理疗等多种方法促进疾病康复,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专项素质训练[2],拓展飞行人员疗养的方法,维护飞行人员职业健康。
2.2 加强飞行人员疗养管理 从行政、膳食、健康鉴定、专项素质训练等多方面入手,严格落实飞行人员疗养管理制度,促进各项疗养业务取得实效[3]。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及时处理疗养飞行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疗养飞行人员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强化教育,严密组织集体活动,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狠抓夜查房双签字制度落实,切实维护疗养飞行人员疗养安全。严格执行疗养床位管理制度,提高床位使用率。严格执行飞行人员推迟入院和提前出院报批制度,提高保障效益。
2.3 提高飞行人员大体检鉴定质量 定期组织飞行人员体检组成员进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资质考核评定,严密制定体检计划,按照体检项目做好体检,严格落实单科把关和综合鉴定集体讨论制度,不断提高飞行人员体检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健康鉴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认真审查飞行人员健康档案资料,审核单科鉴定结论,加强对体检工作的检查指导,组织疑难病症的研究讨论,做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结论和飞行等级评定。高度重视飞行人员鉴定结论的随访,完善与部队沟通联系的机制,定期了解飞行人员归建后的飞行适应情况,如有必要深入部队随访和提供医疗服务。
2.4 狠抓疗养骨干队伍建设 坚持“科研带学科、学科带课题、课题带人才”的方针,着力培养一支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按照“发挥特长、各尽其才、统筹配置、发挥效益”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建立“招、聘、选、调、改”标准,形成规范的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在做好人才引进和资源“联姻”工作的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培养,如邀请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授课讲学,选送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到星级宾馆交流学习等。
[1]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12.
[2]高永喜,熊万喜,刘莹,等.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疗养模式与疗养效果研究[J].人民军医,2008,51(5):255-256.
[3]熊万喜,高永喜,余琳.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疗养规范管理[J].人民军医,2008,51(5):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