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核战略启动决策述论——基于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

2012-08-15 00:53张泽宇
战略决策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美苏领导层原子弹

张泽宇

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试爆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这标志着苏联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拉开了美苏两国核争霸的帷幕。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1941——1945年间,苏联领导层曾围绕是否研发核武器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讨,最终,在苏联科学界、间谍情报活动以及美国核垄断的威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苏联领导层才作出了启动核战略工程的决策。本文根据俄罗斯最新解密档案,对这一决策过程加以研究和阐述。

一.科学界的倡议推动苏联核战略启动的决策

(一)二战前及初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核研究

二战之前,苏联就对核研究给以一定的关注。1922年,苏联科学院成立了镭研究所,开始放射性元素和回旋加速器的研究。1932年12月,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小组成立,此后升级为核物理研究所。1939年,苏联物理学家哈里顿(Ю·Бtt·Харитон)等人开始对铀元素裂变进行研究。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苏联对核研究的关注远远不够。1940年,英国成立了“铀委员会”。1941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批准了铀委员会的建议,启动了代号为“合金管”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德国也在1939年开始铀裂变的研究,只不过因为战争影响而未能对原子弹研制给予更多的重视。1939年8月2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建议美国开展原子弹研制工作,以免德国抢得先机。1939年10月,美国成立“铀顾问委员会”领导原子弹研发工作,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正式决定建立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研发机构,开始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进行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

二战爆发后,苏联积极备战以应对德、日等国可能的进攻,没有对核研究给以应有的关注,但苏联科学界始终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940年5月,哈里顿和杰里多维奇(Я·Б·Зельдович)发表了题为《铀元素链式反应动力学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核裂变所必需的条件、链式反应用于制造炸弹的可能性、核反应堆设计等问题。1940年10月 17日,马斯洛夫(В.А. Маслов)和施皮涅尔(B.C. Шпинель)向国防人民委员部发明局提交了专利申请——《铀用于爆炸物和有毒物质》,提出了在达到临界状态下使铀发生爆炸并释放能量的方法[1],但是,有关部门并未对此给以重视,认为他们的设计“在国防化工方面没有现实意义”[2]。尽管没有引起领导层的重视,苏联科学界仍然积极采取行动,1940年7月30日,苏联科学院成立铀问题委员会,负责协调和领导科学院下属的镭研究所、物理技术学院等部门开展铀同位素分离、铀浓缩和核裂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3],苏联的核研究得以初步开展。

(二)科学家的努力与苏联核战略的启动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苏联集中全国力量进行抵抗。原本用来研发核武器的科研机构都转为研究国防技术和常规武器,刚刚开始的核研究就此中断。但是,一些了解西方研究进展、具有长远目光的科学家不断发出呼吁,希望苏联领导层能够对核战略与核研究给予重视。1941年10月12日,在苏联科学界反法西斯大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查(П·Л·Капица)在讲话中预言了未来原子弹的出现,他指出:“原子弹的体积并不大,但可以轻易摧毁拥有几百万人口的首都级城市……科学家应该预见到这一危险并向人类发出警告,应该尽其所能为我国防御这样的武器提供有效的帮助”[4]。1942年4月,物理学家弗廖罗夫(Г·Н·Флёров)直接致信斯大林(И·В·Сталин),强调核研究的重要军事意义,恳切希望苏联领导层能够重新启动核武器的研究工程。他在信中指出:“军事技术正在发生一场真正的革命……如果我们曾经在核物理学某些领域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水平,那么现在我们正在犯极大的错误,就是将我们的优势让给别人”。[5]除了弗廖罗夫之外,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约费(А·Ф·Иоффе)、库尔恰托夫(И·В·Курчатов)等人也多次呼吁领导层对核研究与核战略启动给以重视。1942年9月28日,斯大林作出决策,批准约费提交的《关于开展铀研究工作》方案,苏联科学院成立约费领导的原子核专门实验室,责成放射学研究院、物理技术研究院和乌克兰科学院开展铀235分离技术的研究,责成重型机器制造人民委员部、黑色冶金人民委员部、财政人民委员部、民航总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苏联科学院的研究并按照要求提供场地、设备、原料、资金等等[6]。这样,在苏联科学家的不断呼吁和努力下,苏联初步启动了原子弹研制工程。

二.情报机构为苏联核战略启动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一)二战时期苏联在西方国家的核情报搜集

对于决策来说,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决策的成败。在苏联核战略启动的决策过程中,苏联情报机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情报。1941年,苏联两大情报机构——内务部国家安全总局①和格鲁乌②都加强了在西方国家的情报搜集工作,发展了一批西方科学家作为核间谍,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在美国曼哈顿工程中工作的科学家克劳斯·富克斯(K·Fuchs)、马丁·坎普③、约什·科瓦尔(Rosh Koval)、西奥多·霍尔(Theodore Hoore)等,在英国核工程中工作的艾伦·梅(Allan May)、约翰·凯恩克洛斯(John Cairncross)、梅丽塔·诺伍德(Melita Norwood)等人。这些核间谍向苏联提供了大量关于美、英、加拿大等国原子弹研究的情报,例如,1941—1943年间,富克斯共向苏联提供了570页情报文件,内容包括铀同位素分离法、金属铀和重水的生产、铀—石墨反应堆构造等等[7];马丁·坎普在1944年2——8月共向苏联提供了5000余页情报材料,其中包括美国曼哈顿计划主要科学家名单、试验仪器的图纸、浓缩铀生产方法等等[8]。这些情报经过整理后,部分提供给苏联权威核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进行研读分析。根据笔者统计,1942年,情报机构提供了288页情报文件[9], 1943年提供了449页情报文件,1944年提供了124份共3868页情报文件、985张翻拍的照片和17件铀、氧化铀、重水、石墨等的样品[10],1945年提供了20份共495页情报以及20张核反应堆的图纸[11]。

(二)苏联间谍机构的情报对苏联核战略启动的影响

通过研读分析这些情报,苏联领导层和科学界基本掌握了英美等国核工程的进展和最新技术,包括:美国和英国原子弹研发机构的组成、英美两国原子弹研制的进展、铀——石墨和铀——重水核反应堆的结构、铀235和钚239的获得方法、美国原子弹的构造和技术资料,等等。这些重要的情报使苏联领导层认识到苏联原子弹研发方面与英美的差距,推动了苏联核战略的启动。1941年10月,内务人民委员会领导人贝利亚(Л·П·Берия)致信斯大林,指出自 1939 年英、美、德等国对核物质用于军事目的给予高度重视,原子弹研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他建议斯大林成立由权威科学家组成的政府部门以组织和协调从事核研究的学者和科研机构[12]。库尔恰托夫在分析情报后也多次建议苏联应该重视核研究,缩短苏联与英美在原子弹研制方面的差距。

正确的情报信息使苏联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避免了西方国家的挫折和失败,找到了正确的捷径。通过研读情报,库尔恰托夫等科学家确定了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方向;鉴于苏联的具体国情,应该设计研发铀——石墨反应堆,因为苏联缺少重水;了解到钚239比铀235更适合作为原子弹的核心爆炸装药,因为在同等威力下,钚原子弹比铀原子弹体积更小,更适用于实战;确定了“内爆式”的原子弹结构设计优于“枪击式”原子弹,1949年苏联试爆成功的原子弹就是“内爆式”钚弹。苏联谍报机构提供的重要情报无疑大大增强了苏联领导层和科学界研制原子弹的信心和决心,加快了苏联启动核战略的决策过程。

三.美国核垄断的威胁成为苏联核战略启动决策的关键因素

(一)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及其对苏联的影响

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枚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军事基地试爆成功,威力为1.9万吨TNT当量,美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导致71379人死亡,68023人受伤;8月9日,美国向日本长崎投放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35000人死亡,60000余人受伤;而这两个城市此后因为患放射性疾病死亡的人数达到31万[13]。在核武器的重击下,日本最终放弃了本土抵抗计划,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明,原子弹不仅拥有巨大杀伤力,而且可以发挥战略作用,能够对战争进程和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1945年7月11日至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商讨战后的一系列问题。7月24日,在一次会晤结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和斯大林进行单独会晤,只有双方的翻译在场。在交谈中,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美国已经成功研制原子弹,斯大林对此没有任何惊讶反应,也没有提出任何问题[14]。斯大林的反应并不奇怪,因为通过核间谍提供的情报,苏联在1945年7月2日,即美国试爆原子弹的14天前就已经掌握其各项数据:原子弹重3吨,内径为140厘米,核心装药是5公斤钚,预计威力为5000吨当量的TNT炸药[15]。尽管斯大林对美国拥有原子弹反应平静,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及其对苏联的威胁仍使他感到不安。回到莫斯科后,斯大林就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包括研发能够将核武器发射到美国本土的导弹、加强莫斯科和其他重要城市的防空力量、用装配喷气式发动机的高速截击机取代老式战斗机,等等[16]。在这些决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启动了苏联研发原子弹的核战略工程。

(二)苏联核战略工程的启动

1945年8月中旬,斯大林召见了库尔恰托夫和万尼科夫(Б·Л·Ваников),两人向斯大林汇报了苏联核研究的进展情况。1945年8月20日,苏联中央领导层最终做出决策,成立国防委员会直属的特别委员会全权负责苏联原子弹研制工作。特别委员会主席由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担任,其他成员包括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Г·М·Маленков)、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沃兹涅先斯基(Н·А·Вознесенский)、内务副人民委员扎维尼亚金(А·П·Завенягин)、弹药人民委员万尼科夫、弹药副人民委员马赫涅夫(В·А·Махнёв)、化学工业人民委员别尔乌欣(М·Г·Первухин)、库尔恰托夫和卡皮查。特别委员会下设第一管理总局,由万尼科夫任局长,负责原子弹研制的科研部门、生产企业、资金划拨、物资调配等具体管理工作。决议规定,特别委员会拥有调拨苏联以及东欧卫星国各种资源的权力,委员会下达的指示,相关各部委和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为了保密,特别委员会只向斯大林等少数苏联最高领导负责,其下属机构均独立预算,科研经费、建设费用和其他开支均由苏联国家银行直接划拨[17]。特别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苏联核战略的启动,苏联由此开始集中全国力量进行核武器研制工作。

四.苏联核战略启动的影响分析

1945年苏联启动了核战略工程,仅用4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对此后的国际形势、美苏两国关系以及苏联本国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苏联核战略的启动拉开了美苏核争霸的帷幕。

苏联核战略启动并拥有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也随之展开。从1945年到1992年,美国共进行了1056次核试验,苏联从1949年到1990年解体之前共进行了715次核试验[18]。 1952年11月1日,美国试爆成功氢弹,第二年8月,苏联也宣布拥有氢弹。此后,美苏两国又不断研制和装备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核武器,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拥有超过3万枚核弹头,而苏联在20世界70年代拥有4万余枚核弹头。为了确保在核战争中完全摧毁对方,两国还不断发展多弹头的陆基和潜基战略核力量。美苏两国的核竞赛给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带来更多危险因素,也使世界多次面临毁灭的边缘。

(二)苏联核战略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际间的和平。

历史证明,国与国之间力量的制衡是确保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核武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拥有核武器对于世界和平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苏联核战略的启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两国在此后的核竞赛中逐渐达到了一种制衡的态势。美苏两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双方拥有的核武器足够将地球毁灭数十次,一旦核战争爆发,带来的只能是同归于尽的结局。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苏的核竞赛开始放缓,两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停止了核试验,开始了核裁军谈判。由此可见,苏联核战略的启动,一方面加剧了美苏两国的核竞赛和核争霸,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核威慑下的和平。

(三)核战略的启动对于苏联本国产生了双重效应。

这种双重效应表现在:一方面,苏联核战略的启动保障了其国家安全,美国拥有原子弹后,曾多次制定对苏联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在苏联启动核战略并试爆成功原子弹后,美苏两国之间核力量达到制衡状态,逐渐形成了核威慑下的和平,保障了苏联的战略安全;另一方面,苏联的核战略耗费了大量国家资源,成为其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苏联的国力和科技水平均落后于美国,为了确保竞争优势,苏联在核战略中投入大量资源,旷日持久的核竞赛耗尽了苏联的国力,导致其军事工业、轻重工业、工农业之间发展严重失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以至于最终走向解体。

综上所述,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国家领导人围绕是否启动核战略进行了反复研讨和决策。在部分远见卓识的科学家的大力呼吁下,苏联领导层于1942年重新启动了核研究,但在战争状态下无法在核战略工程中投入更大的力量。而在这一时期,苏联间谍机构进行了出色的情报搜集工作,使苏联领导层和科学界充分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在核战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掌握了他们的最新技术成果,这不但使苏联领导层认识到英美对核研究的重视以及苏联与英美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差距,同时也增强了在核研究领域赶超美英等国的信心。最终促使苏联领导层作出决策的关键性因素是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及其对苏联的威胁,而应对美国核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这一因素成为最终促使苏联领导层做出决策启动核战略工程的关键因素。苏联核战略启动后,美苏两国展开核竞赛,产生深远影响。从国际层面来说,美苏的核竞赛一方面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核威慑下的和平效应;对于苏联来说,核战略的启动一方面确保了苏联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又耗尽了苏联的国力,引发了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注释:

①克格勃的前身,二战期间隶属内务部,称为国家安全总局。

②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简称格鲁乌。

③化名,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

[1]АПРФ.Ф.93,Д.21(46).Л.293—296.Рябева Л.Д.(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Москва:Наука.Физмалит,1998,193—195сс.

[2]АПРФ.Ф.93,Д.21(46).Л.280—281.Рябева Л.Д.(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220с.

[3]Архив.РАН.Ф.2.оп.6,Д.24.Л.182—185. 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 книга1,127—128сс.

[4]Рябева Л.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 книга1,245—246сс.

[5]Ю. Н. СМИРНОВ.СТАЛИН И 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http://www.ihst.ru/projects/sohist/papers/viet/1994/2/125.pdf.

[6]АПРФ.Ф.22.оп1.Д95,Л.99—101. Рябева Л.Д.(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269—270сс.

[7]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1938-1945,книга2,467с.

[8]А.Колпакиди Д.Прохоров:Империя ГРУ. Очерки истор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военной разведки. Москва:Олма-Пресс,Книга 1,233c.

[9]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266с.

[10]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380—381сс; Владимир Лота: ГРУ и 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262с.

[11]ЦОА ФСБ России,Ф4ос,оп3,Д15,л398—399. 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2,363с; Владимир Лота:ГРУ и 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265с.

[12]Оперативный архив СВР России.Д82072,т3,л11—11об.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1938-1945,книга1,244—245сс.

[13]王少龙、罗相杰.核武器的原理与发展[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125—126.

[14]В.Корнев.Атомное наследствие Сталина,Москва.Палея.2001, 36с.

[15]Оперативный архив СВР России.Д82072,т4,л412.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1938-1945,книга2,329—330сс.

[16]В.Корнев.Атомное наследствие Сталина,40с.

[17]РЦХИДНИ.Ф.644.Оп.2.Д.533.Л.80—84. Рябева Л.Д.(общ. ред.)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 Ⅱ ,1945-1954, книга1,Саров:РФЯЦВНИИЭФ,1999,11—14 сс.

[18]В.М.Тагиров. Ядерные испытания СССР.,Саров,1997,120с.

猜你喜欢
美苏领导层原子弹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英国才是原子弹第一制造者?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巴高官:阿塔领导层在巴基斯坦
本期导读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本 期 导 读
以军坦克集结加沙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