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学习的几个误区

2012-08-15 00:54陈迪芸
科技视界 2012年35期
关键词:学琴弹琴练琴

陈迪芸

(上海大学 中国 上海 200444)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已受到各年龄层次的学习者的喜爱,许多人练琴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技巧的问题,还有的却是一些学琴过程中的误区所造成的。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在钢琴学习中容易发生的几个误区,供广大学琴者参考。

1 误区一:弹琴越快越好

许多人在听到演奏者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弹奏之后都会感叹技艺的娴熟, 也有许多学琴者特别是小朋友讲快速弹奏视为弹琴的目标。很多家长听到孩子练琴时叮叮咚咚的流利的声音时会认为弹得很棒。其实这其中大多包含着极大的水分,孩子练琴快无非三个原因:第一,是为了尽快完成弹奏任务。第二,是不愿意仔细钻研读谱,不管对错弹完就好。 第三,是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殊不知,这种练琴方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只会造成熟练的地方越来越熟练,错误的地方也越练越错误,以致今后很难改正,这样的练琴方法不如不练。很多孩子在弹到一些困难的地方时常继续谈下去,不回过头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完为止,认为这样完整的一遍就有成就感,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弹琴并不是越快越好, 正确的慢速练习远远胜于粗糙的快速弹琴。练琴决不能一味的从头弹到尾,应先练习好不熟练的段落,容易出错的地方,并且一定要多坚持慢速练习,慢练不仅可以培养人的耐心,还可以将错误的地方放大,更清楚地找到问题所在。 即使一首已经练习得非常熟练,没有差错的曲子,每天也应慢速练习几遍加以巩固。否则,一味地快速弹奏终究会像脱轨的列车,难以收尾。

2 误区二:进度越快越好

很多家长喜欢盲目攀比,看到别的孩子考出九级,十级,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点达到这个水平。 于是不管孩子程度如何,一味希望老师加快进度,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学业实在繁忙,很多人在高压下最终拿到十级证书后却将钢琴扔在一旁,几年过后竟然忘记怎么弹琴了,实在可惜。 其实如今的钢琴证书已对升学已没有什么帮助,倒不如将弹琴作为学习之余的一种爱好,一种可以培养良好的品性,认真态度的自身技能,不用一味的追求进度,而是在慢慢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特别是初学的几年打基础时一定要牢固,不可急于求成。

笔者曾碰到一个学生,其家长十分心急,每次回家练琴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还自己给孩子超前练习许多后面的内容,甚至心急到了孩子刚学习一首新曲子还在认音时家长就先在一旁将音报出来让孩子弹的地步,结果学生的基础非常不牢固,以至于这个学生在考出五级后仍有许多音还不认识,这不得不说是教学的悲哀。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进度当然也不同。 决不能用别人的进度来要求自己,学琴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的话没有五六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就好比一幢高楼,地基没有打稳的话越到上头越容易摇摇欲坠,一味的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是不可取的。 作为学琴者一定要放平心态,扎扎实实地按照应有的进度前进,一方面能学的牢固一方面也能磨练人的意志。

3 误区三:重视技巧,忽视情感

国外的钢琴专家经常这样评价中国的学生:技巧无懈可击,但是缺乏乐感。很多人盲目地追求高难度,高技艺的乐曲,却往往在情感上面达不到要求。 有人认为弹到肖邦练习曲很厉害,于是就一直练习技巧,却忽视了肖邦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学生喜欢弹“致爱丽丝”,但是真正将这个用心弹得好听的却不多。 其实想要弹得好听很简单:用心歌唱,用耳聆听。音乐是需要唱出来的,不管是发出声唱还是心里默唱,一定要有歌词的意识。虽然钢琴的键盘按出声非常容易,但同样的音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会奏出不一样的音响效果,用心歌唱恰恰能将内心的情感由指尖传递到琴键, 发出好听的声音而不是机械地敲击琴键,这时耳朵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弹琴的人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耳朵来辨别不同的声音,不仅仅是音高有没有弹错,更多的是音色的好坏,仔细聆听其中的奥妙。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忘了歌唱,即使唱谱也是唱拍子音高,而不是歌唱。当然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平时就要多听音乐,多放声歌唱。 当然首先要练熟乐曲,了解创作背景,有机会的话可以听听别人的演奏,这些都有益于情感的表达。

以上三个误区是钢琴学习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现象, 只要放平心态,积极地面对弹琴中所遇到的困难,不急于求成,相信大家都能在弹琴中发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练琴不是单单的枯燥练习,它是情感的表达,精神的寄托,希望广大的学琴者能在音符中找到共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学琴的乐趣,为着更高更快的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学琴弹琴练琴
会弹琴的沙丘
孔子学琴
练琴记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用腿弹琴的孩子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弹琴
教爸爸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