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2-08-15 00:54:11薛燕飞李元建
科技视界 2012年17期
关键词:案例心理健康大学

薛燕飞 李元建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期望、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 关注新生入校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新生入校,开始了人生第二次断乳。新生要学会自立、自理,自强,独自适应新环境,管理新的生活。对于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很快适应,而一些调节能力较低的学生,会随之产生适应不良,这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案例一:对一名高考失利学生的入学指导与干预

王某,男,20岁。高中时成绩优异,由于高考失利,考入职业院校。残酷的现实让他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很难融入这个环境,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适应不良等症状。咨询师帮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采用合理情绪的认知疗法,恢复自信,树立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几次心理辅导,该生很快融入了大学生活,并在以后生活中有了很大进步与提高。

案例二:夜晚的噩梦

付某,女,19岁,大一学生。该生在她的同学陪伴下完成的咨询。该生入校后彻夜难眠,整日以泪洗面,害怕黑夜。该生跟随奶奶长大,没有分床睡过。当来大学,面对的是宿舍八个人,每人一个床铺,失去了往日的依靠。分析该生的成长原因,人生的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父母的关爱,一直生活阴影里。让她重新认识大学生活要求树立独立自立的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咨询过程中,采用放松疗法,通过系统脱敏使其脱掉对黑夜的恐惧。同时在外界人际与心理支持方面给与了一定帮助。让她参加健身锻炼,经常有舍友陪同与关心,联系她的父母给她写信与打电话。通过几次咨询,该生终于摆脱每日清晨的噩梦,摆脱黑夜的恐惧心理,开心快乐的面对新的大学生活。

2 高职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与成因

2.1 学习与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大学的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接触的是一门新的科目,多元化、纵深化的教学模式。这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面对这种形式他们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与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案例三:“再不创业,一切都晚了!”

张某,男,22岁,大一学生。该生较同年级的学生偏大,家里贫困,打算退学自己创业。考入大学不到一年又轻易放弃。该生存在 “糟糕之极”的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上学就是在浪费时间,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改变“脑体倒挂”的错误认识,学会用知识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把十几年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创造价值时,那才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2.2 人际交往障碍与心理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90后的新生代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人际交往欠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典型特点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沟通不良、人际冲突、关系失调、社交恐怖症等。

案例四:人际交往困惑与出路

周某,女,21岁,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感到很痛苦。面对这种困境,她根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一味的挑剔舍友哪里不好。分析后发现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性格敏感多疑,追求完美。咨询过程中采用认知疗法,帮助该生改变其认知方式,合理对待其看不惯的事情,解决心理冲突。

2.3 情感困惑带来的心理压力

情感的需求和体验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在高校学生自杀的案例中,因为情感问题导致悲剧的情况较多。

案例五:爱一个人好难

李某,女,20岁,大一学生,失恋后情绪抑郁。随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她主动说出了内心的痛苦。该生对于自己的第一份爱情,爱的真诚,爱的真心,以为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而事实却没有那么完美。失恋后的痛苦,是因为自己真心付出了。不愿接受,不愿告别,是因为人们换上了“悲伤依恋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只要想摆脱痛苦,几小时或几天。克服对悲伤的依恋,重新树立生活的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这次成熟的挑战。

2.4 家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典型的特点是“过度自卑”、“敏感多疑”、“焦虑”、“厌烦”与“无助”等。

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在对贫困生的教育方面应当从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增加心理和社会支持、克服自卑心理,减少心理压力,以正常人的心理融入大学生活。

案例六:一个女生宿舍的风波——一例特殊案例引发的深思

孙某,大一女生。一天宿舍七名成员找到辅导员,汇报了她们宿舍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丢东西的事情。矛头直指他们宿舍的孙某。

在调查与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的帮助下,慢慢打开了缺口。孙某,家庭贫困在家中排行老二。父母对于老二,没有投入会多精力。从小养成了偷偷拿父母的零钱的不良习惯。进入大学,面对诱惑,犯了错误。在几次谈话后,该生慢慢敞开了心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宿舍的七成员用自己的善良与包容去挽救一个一念之差走上岔路的人,只要她从新改过,她们还会牵着她的手走完大学三年。

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在物质上没有别人优越。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人难免会头脑发热,而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而强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会使一个误入歧途的人走回正道。

3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3.1 指导思想:在指导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同时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学校的具体运作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爱心、真心。多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组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开辟网上咨询渠道,从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3.3 加强评价体制: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运行,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完善的评价体制。心理评估体制要有正确的政策指导、领导重视、充足的人力资源、完善的评估体系。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引起笔者的深思。我们不能单纯的以为高职学生的心理有多脆弱,他们有能力调节自己与适应社会,他们是有创造性、有激情、有思想的新一代。我们要授之以渔,帮助其学会调节自己的方法与技能,学会自助与自救。

[1]贾玉霞.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11)总第543期:91-92.

[2]唐立山,黄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07,4(17)第2期:68-70.

[3]孔亮,刘新胜,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07,3:207-208.

[4]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8,12:31-42.

猜你喜欢
案例心理健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