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必要性

2012-08-15 00:54:11
科技视界 2012年1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文学大学生

李 祎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材料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千百年来,写作与阅读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家、作家分内之事,而教师大部分都在照本宣科。能阅读教材之外的文学作品的教师很少,所以既含有较高专业水准又文笔飞扬的不朽之作便少之又少。尤其是高校,要求科研与教学并重,面对不断加重的科研“砝码”,高校教师的大部乃至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忽略了自身文学修养的提高,只授业不解惑。即把教师作为“技术熟练者”,认为教师只需掌握教职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并在此专业不断成长即可。而事实上,教师职业是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文化的社会的实践领域,是一种“实践性学识”。教育实践是包含了政治、文化、伦理价值的实现或丧失的实践[1]。即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这个道理。

1 提高文学修养,用心施教

1.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俗话说,“经师”易做,“人师”难为。虽然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理念在高校很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或忽视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教育;教师们认为思想教育就是德育课教师的专职,是学生辅导员的事情,也有的专业教师特别是非文科教师,认为文理工农医管经法等学科方向不同,思想教育功能亦有强弱,在非文科教学中讲思想道德有乱贴政治标签之嫌,且不易操作。凡此种种,都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带来不利[2]。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柏拉图也说过:“教育心智而不教育心灵就是没有进行教育。”无论德育课教师、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内涵除了学术和传授之外还多了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即做人。教师本身应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过程中,通过阅读与欣赏,实现心灵的净化,从而在文化生活与个人体验上处于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最终实现的状态。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教师要想教出具有高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学生,首先自已应成为具有高文学素养的人。教师通过“阅读、鉴赏、理解、分析”好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各方面的学识,提高自己的道德,完善课堂上的表达艺术[3]。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完全是一种自然流露。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做人做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鲜活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也为自己加强修养、饱学知识、增长才干,做一个学生敬仰的人,同时也做一个学生的好朋友。

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是一种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人文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会使教师更全面地、更具生活化与感性的进行教育。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文学修养高的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入人文的知识,在工具理性的张扬中融入一种人文精神,它能够改变专业教学的单一、呆板、枯燥,使其富有人情味而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文化、人文文化的熏陶。

1.2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有着下面几个特点:一是广博性,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促使他们广泛涉猎各门学科知识,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二是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三是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但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此外,大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四是创新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知识经济和建立创新体系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大学生上述学习特点,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教学内容,由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性,照搬、照抄教材内容以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要拓宽教学内容,除了讲精、讲透专业知识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于此相关的知识信息,阅读大量的科技文章抓住此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尤其是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开发学生思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而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与基础知识的衔接都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学鉴赏写作能力进行取舍和安排。

其次是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得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创意和构思是决定多媒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恰当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精心没计,合理安排。通过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构思,把现有素材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综合的教学艺术作品。它既要有很强的启发性,又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更加有效地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及想象力。要制作出优秀、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就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高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一定程度上是以教师的文学教育形式去培养教师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是美的结合,教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另外,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都是语言传递为中介,教师的语言形象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与沟通过程中,教师是语言的传递者和运用艺术者,教师的语言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语言心理效应。教师应是语言形象的设计大师,教师应有语言艺术的基本修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素材是否丰富。教师的语言素材首先与教师本身具备的文学修养水平有密切联系,与教师的语言经验丰富与否相联系。教师不能忽视文学修养的教育,不能忽视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炼[4]。

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有知识的延伸,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多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恪守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展现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信其人,服其理”。

2 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写作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教师从事科研,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一般采用论文、著作及科研项目等源生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高校要求教师既要拿到科研经费、出高水平学术成果,还要承担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工作,压力可想而知[5]。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进实验室做实验、下企业找课题,发表学术、科研论文。根本没精力、没时间也没有意识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或者认为那是不重要的事,是文科教师或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这些片面的、错误的想法会让教学、科研之路更加崎岖。

无论是撰写科研学术论文还是申请科研项目,都需要写作。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和数据是第一位的,有了数据写文章很容易。写文章时不注意写作技巧和字斟句酌,只是用图形、数据说话。这种草率的写作会使前期的实验“欲速而不达”。其实一些优秀的研究者花在文章撰写和修改上的时间远远要大于数据采集的时间,数据是表观的实验现象,而从深层次认清数据蕴含的规律进而提出理论模型是非常重要且耗时的。它需要作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清醒的头脑和思路、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写作,首先是从阅读开始的,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了解他人的手段。作为高校教师,要阅读相关专业学术文章外,学习科学语言的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概念明确,善于推理判断。还应该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各方面知识,还包括各种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命题炼意、谋篇布局等写作基础。然后是积累,教研方面素材的积累、科研方面各种实验数据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教师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教学工作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便获得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敏锐的专业视角,积累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有基础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价值。最后是勤于动笔、勤于修改。在教学中有感触就要动笔,在专业学术上有想法就要实验、就要总结。教师的写作作品,一般还要经过多次修改、润饰,才算完成。只有多写、多改,写作技巧才能不断纯熟,才不会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写作的能力提高是一个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写作的过程是文学修养提高的重要过程。相反,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也会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写作一方面能促进教师更好的专业学术发展,另一方面让教师情感的得到渲泄、升华,教育的智慧得到较好的凝聚、生成[6]。提高文学修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教师只有通过经常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多练笔、多积累素材,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3 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畅享幸福生活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有幸福感的人是一个快乐、自我实现、乐观、活力、自我接受、目标驱动生活、至善功能、生活满意度高的人。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教师心理与社会幸福感形成与发展所需要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也正进行着体制改革,高校教师也面临着更多方面的压力:教学与科研任务、职称评定、人际关系的处理、生活上的困难等等。这些压力不仅对教师健康不利,也称为心理上的困扰。面对压力,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努力需找尝试舒缓压力的方法。以乐观、积极地生活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幸福,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

良好的文学修养是人的幸福体验所需要的基础素质。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文学修养同时也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对自身的文化知识重现组织与表现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可以说是全面地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其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师一以更高的生活品味,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施教、去工作、去生活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思考人生、理解人生的价值、懂得幸福的内在意义的一个过程[4]。

[1]魏建培.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教育自传[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

[2]邓艳君.论高校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3]张世平.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做好诗一样的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文学,2006-11-15.

[4]周永素.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畅享幸福生活[J].中国教育文学,2008-9-17.

[5]熊彩纯.论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革新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178-181.

[6]张世平.解析教师写作在文学修养提高总的作用[J].中国教育文学,2008-3-1.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文学大学生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