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2012-08-15 00:54:11王强
科技视界 2012年17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王强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12)

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实践性环节中,实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技能实训的基础环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正成为高职院校紧迫而重要的一项工作。

1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教学体系的经验基础上,正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己特点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总结国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内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基地,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实训基地管理措施和理论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可概括为两种:

一是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创造出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工作岗位仿真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工作岗位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方面得到发展,这种模式的发展潜力较大,但运行和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是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或股份制集团化的顶岗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工作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达到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但该模式容易产生校、企衔接脱节、学生管理相对松散等现象。

2 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由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的,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实训基地建设最基本的目的是确保建成的实训基地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所以应采取适当的构建模式,通过多渠道的建设途径、围绕职业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研发等方面进行建设。

2.1 实训基地构建模式

第一种是高职院校自己投资建设实训基地。根据学校总体发展需要和专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专业特点,由学校自己投资建设、自行管理、为学校服务、归学校所有的实训室或实训中心,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硬件之一。

第二种是订单式培养的联合——共建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和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初即参与进来,与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编写教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培养学生,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基本全部在实习企业就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的具体形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种是行业管理机构协调下的联合。行业管理机构从行业管理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导和批准校企共同投资,联合建设实训基地,该基地归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既接收学校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又接收企业的员工培训。

2.2 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2.2.1 做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不但要体现目前成熟的技术,还要考虑技术创新、试验与技术研究。在规划过程中既要使受训者在实训基地内能进行一般的技能训练,又可以从事综合性强的、带有创新性质的实验和研究,使实训基地成为对内是教学场所,对外是交流窗口。同时,对实训基地的规划要因地制宜,坚持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确保其使用效益,成为集教学、培训、师资培养和技术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2.2.2 形成科学管理模式。专业实训中心担负着实训基地科学管理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保证实训基地整体运行的顺畅,保证实训设备长期安全无事故,保证实训教学的正常有序。

2.2.3 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既是培训学生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肥沃土壤。实训基地内的授课教师依托实训基地,对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获得“双师”资格具有重要意义。

2.2.4 进行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应编写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好,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及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

3 高职实训基地的功能

3.1 培养高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综合教育功能应是多方面的,既是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场所。在实训中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能,使学生在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下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2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既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高职教育师资的成长摇篮。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应当与职业教育相适应。在工科类高职院校,普遍要求 “双师”素质,但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扎实的工程背景知识,在专业技能操作方面亟待提高。而教师通过在实训基地的自我培训,在“实训中学”和“实训中教”,要比去社会上的工程单位或企业来得更快、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且,很多校内实训基地是和企业共建并担负着为企业进行“订单班”培养的职能,为了提高“订单班”的培训质量,校方经常应企业方要求委派“订单班”授课教师参加企业举办的师资培训,这对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 依托实训基地的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必须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个维度定位,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逻辑起点。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与工作岗位的贴合度、课程的理论深度及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这就要求教学开展应尽可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基地具有对企业的高度仿真性,具备进行课程改革的物质基础,依托实训基地的课程改革能够比较容易的达到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

3.4 企业员工的培训

实训基地、特别是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承担着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职责。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不断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训基地特别是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由于与企业的紧密关系,企业员工可以安排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内进行培训,可以弥补企业培训场地的不足、培训师资的不足等劣势,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4 高职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与管理,除了要制定具体的运行程序、管理条例、实训计划、实训时间表等外,还须采用全新的理念,与时代同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打造实训基地的品牌。

4.1 教学体系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与研究等。

4.2 师资队伍管理。其目标是在实训基地内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管理员的管理、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与培训、考核、评价、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储备库等。

4.3 学生素质培养管理。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职业素质训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检查、辅导、督促、考核、评定等。应结合实训基地的教学特点,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及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通过实训基地企业化环境的熏陶和企业化管理的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4 实训设备管理。实训设备是实训基地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是实施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科研、生产等各项职能的必备物质条件。实训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计算机化(信息化),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5 运行机制与管理。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转,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功效,必须构建与实训体系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主要的运行机制包括:校企合作双赢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校企约束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互动交流机制等。

[1]蔺智勇.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11):152-153.

[2]童炳金,林洪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19-22.

[3]王永莲,王晓琼.引名企进校园,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8):126-128.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