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原则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2-08-15 00:53易剑楠
绿色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异质性

易剑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1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包括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保护并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是囊括了自然与社会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尽管它是一个人工的环境,但是自然环境仍然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城市自身的生物群落反映了城市本身的生物多样性[1]。随着社会发展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物群落的结构受到了破坏,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和稳定发展。近年来,生态园林的发展将城市园林从传统的观赏功能与游憩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阶段[1]。生态园林强调园林建设与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园林规划的前瞻性、园林类型的多样性和园林空间的异质性等方面都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态园林建设无疑是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最佳选择。本文旨在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的生态问题提出建议,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提出生态园林建设这一有利于人与环境的议题。

2 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景观,但其本质是生物群落,是以自然界为依托,由于盲目的建设和传统的园林观念使得自然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减少,野生动植物衰退,物种多样性减少,城市景观变得单调,城市生态系统日渐脆弱,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遵循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在掌握各种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理空间资源,使各种生物组合成一个稳定、有序的群落[2]。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和人工自然生物群落,根据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保持和增加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2.1 生态园林的种类及其功能划分

生态园林按照其构成主体和植物组成来划分有5种类型,即生产型植物群落、观赏型植物群落、抗逆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和文化环境植物群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园林,如珍稀濒危植物园、景观生态园、生物专类园、水族馆、苗木基地等。园林类型的多样化是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规划建设各类生态园的同时,既要体现该园的主要功能,更要考虑科学性,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生产型园林充分的利用各种庭院、城郊空地、垃圾场等,建成花、木、草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园林系统[4]。观赏型园林以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利用不同物种的观赏特性、观赏价值与观赏时期,营造景致多样、色彩丰富、特色明显、主体突出的生态园林。抗逆型园林要发挥出其治理污染净化环境的功能,更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环境问题。文化型园林在创建不同的文化氛围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文化环境生物群落,尤其是古树名木的培育和复壮。珍稀濒危园在珍稀动植物保护、繁衍与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区性的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中心,用来保护物种以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栖息区也开始得到妥善的保护。生物专类园的建设应以分类利用为基础,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将丰富的各专类植物配置在一起,创建花卉园、竹园药草园、经济作物品种园、果树园、抗逆境植物园等各种生物专类园。

2.2 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

园林是城市的自然空间,其主要标志就是生物,尤其是植物,林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空间异质性包括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度两个方面,生物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分异性的结果,环境越多样化所提供的生物的多样性就越丰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自然程度对于野生动物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方面保证了它们觅食、繁殖、隐蔽及安全条件。在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对空间异质性的两个方面生境多样性、自然度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可以作为衡量园林空间异质性的指标,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忽视生态上的合理配置使得林间异质性较低,生态林重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的营造,这样既提高了环境的多样性和园林的自然度,又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昆虫、鸟类、小型兽类的引入成为可能,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异质化,极大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对于形成自然稳定协调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态园林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的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和谐地配置在一起,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稳定并和谐发展的群落。根据对城市生态园林观赏特性、生态学特征和生态功能的研究,生态园林的内涵应该体现在3个方面:生态园林的观赏性,根据科学原理配置人工植物群落,创造出和谐的景观,有美化环境,提供观赏资源,提高观赏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保健休闲功能等作用。生态园林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通过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附作用和吸收作用,调节局部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减弱噪声和防风降尘等,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园林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3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式

生态园林的建设范围由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系统扩展到了城市的广大郊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以谋求城市大环境的生态化,这就是城市大园林的观点。在传统园林的建设中,分散的园林绿地系统,生境由于绿地面积较小和植物种类单一的原因,加之与自然环境之间松散的联系,使生物的种类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降低。而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利用岛屿生物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各生物群落之间建设生态廊道,使原有的城市绿地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大园林的网络,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这个大型的人工环境之中,不仅给更多的生物提供了更好、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有利于城外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植物通过廊道进行迁移,城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点等的建设规划,在城市外围形成大规模的高效的并且有经济效益的绿色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城市边缘带作为一种缓冲带,为受人类活动胁迫的野生生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使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城市边缘带园林的建设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让城市的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扩展与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所跨出的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生态园林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园林局限的做法,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以本土植物的种植繁衍作为种植的理论模式,充分利用了本土植物的资源。我国森林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极其明显,处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上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和动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区系组成,是形成各地区城市生态园林自然群落的基本,又是引种、培育园林动植物新品种的基因库。生态园林的理论的形成使城市的大环境更趋于本土化、生态化,摒弃了许多不科学的、不生态的造园方法,使大城市大园林的理论更深得人心,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物种多样性得到提升。

4 结语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原理为基本、以保护环境以及物种多样性为主旨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和谐生长,共同构筑出一个种群协调,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群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以高低、平折等各种形式充分的利用光、水分、营养等要素,构成一个和谐的群落。园林生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仅仅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环境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可见生物的多样性是城市发展以及园林建设的重点,城市建设与发展应该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对生态园林的建设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对于各种植物以及景观的搭配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景观效果与生态元素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以及研究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其他问题,并使其可以得到合理优化的解决。

[1]袁兴中.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杂志,1999(4):17~18.

[2]叶选怡.谈城市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60~61.

[3]蒋家淡.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J].引进与咨询,2003(12):212~213.

[4]牛晓梅.建设城市园林 再现生物多样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2):80~81.

[5]黄茂金.福州市生态园林的评价与建设对策——兼谈生态园林城市理论及评价体系的完善[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6]林木龙.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森林建设评价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探讨城市园林养护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浅析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