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香
(云南省永仁县林业局国营白马河林场,云南 永仁651400)
1999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数百万森工企业职工,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永仁县的森工企业(主要是国营林场)也不例外,停止一切采伐,由原来的木材生产经营转变为单纯的森林管护,但国营林场的职工却面临着拮据的工资生活待遇问题,人均1万元的天然林保护经费,既要用于发职工工资,又要用于单位各项开支,因此国营林场职工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全县职工工资水平,基本只能维持最低生活,甚至还有拖欠工资现象。而各国营林场因收入来源单一,办公经费欠缺,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全县国营林场陷入了困境,为使国营林场能走出困境,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国营林场自寻出路,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单位收入,以改变国营林场及林场职工的现状。
白马河林场也和全县其它国营林场一样,因无其它收入来源,导致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工资被大量拖欠,林区职工生活水平不仅低于城镇职工生活水平,甚至低于周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而林场因办公经费欠缺,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林区无法聘用护林员,森林管护工作也难以为继,这样势必影响国家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林场的健康发展。要真正解决林场存在的这些问题,壮大林场实力,改变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水平,就应发展林业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人工商品林、经济林及非木质林产品等现代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场自身经济实力,增加林场收入渠道,使林场职工具有立足长远的产业发展门路,使林场真正摆脱困境,职工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真正实现林区社会和谐和
永仁县白马河林场,是1982年由永仁县林业局重新组建的一个经营林场,2010年12月经永仁县县委政府决定,将原永仁县林业局森林经营所与白马河林场的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后机构名称为永仁县林业局国营白马河林场,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以森林经营和森林管护为主的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03万hm2。
白马河林场场部设在永仁县城,下属3个经营管护点,地处滇、川两省交界的攀枝花市仁和区西部,永仁县城西北部,经营地段跨越县城西北部的中和镇、永兴乡内的12个村委会范围内,位于东经101°27′~101°39′,北纬26°12′~26°25′。
林场营林区内地形复杂,山谷相对高差悬殊,风向多为西南风,海拔在1 693~2 796m之间,大部属暧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特征,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0℃,年降雨量950mm左右,年平均湿度59.2%,无霜期在250~300d以上,日照率40%~60%之间,土壤多为红壤及黄棕壤区域,且深厚肥沃,腐植质厚度为2~10cm,植被以云南松为主,华山松、高山栲、各种栎类、云南油杉伴生。据2006年二类调查:全场山林管辖面积1.03万hm2,森林总蓄积量147万m3,森林覆盖率99.8%。除主体云南松外,经营区内还有成片华山松和没有通过嫁接改良的核桃林,有种类繁多的野生食用菌,还盛产松茸、块菌等名贵菌类,还有大量的野生药材(如茯苓、天麻、黄莲等),同时具有龙须草、棕皮、兽皮等多种林副产品资源,也有獐子(麝)、穿山甲、猴子、岩羊、画眉、箐鸡、蛇、野猪、鹿等野生动物栖生。
林场现有职工127人,其中退休职工57人,在职职工50人,长期聘用护林员20人,人均管辖面积0.147万hm2。辖区内总人口约0.56万人(包括林场职工及周边群众,其中,农业人口0.522万人,非农业人口0.38万人),具有强劳动力人口约0.46万人,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人口约0.1万人,年人均收入约1.55万元(其中,农业人口约1.6万元,非农业人口约1.5万元),辖区内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林果(核桃)、松脂、野生菌等,而林场职工收入主要靠工资。林场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林区主要交通要道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相连,东南与永仁县城相连,交通区位优势较好。目前辖区内群众的核桃、松脂、野生菌等主要销往攀枝花一带,销路较好。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在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抓好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立足林业求生存,跳出林业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按照“天保支撑、产业富场”的理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后续产业,促进了林场生态经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3.1 核桃产业突破历史记录
林场所处的永仁县具有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县内百年以上树龄的核桃随处可见。改革开放后,永仁县委、政府非常重视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相继引入了漾濞大泡核桃、三台核桃、云新早实新品系核桃等优良核桃品种,引进核桃芽苗砧嫁接和核桃早实丰产栽培等新技术,全县核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天保工程实施后,国家禁止采伐,林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断绝,光靠人均1万元的天保经费很难维持林场的正常运转,为此林场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依托下,按照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在林场所辖营林区内进行实地调查,摸索出了林场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子——发展核桃产业,并进行了积极的发展和规划。
(1)相继在白马河管护点的大箐湾、场部片、荞地山等无立木地块进行核桃栽培造植共33.3hm2;在登干坡管护点的马圈房、丙合良、蘑菇山及中山管护点的大麦地、扎把地等无立木地块进行核桃栽培造植18hm2;在马圈房箐沟进行铁核桃大树嫁接改造2hm2。到目前为止,全场累计发展优质泡核桃53.3hm2,其中已成林挂果的有0.67hm2,年产量860kg,年产值3万元。这些核桃产业的发展,不仅显现了它的经济效益,也显现了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林场今后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了使林场的核桃产业继续发展壮大,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并经林场研究,准备在2011年规划上报白马河管护点荞地山片26.7hm2的低产低效林改造,如获批准后,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划的面积和指标进行低效林疏伐后栽培造植核桃树26.7hm2。
2.3.2 华山松更新造林初具规模
华山松的松材及松子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林场营林区内有成片的华山松,但均为成过熟林,树子多半成老化状态,因此松子产量较低,质量及口感也不好,经济效益很低,为使营林区内的华山松能发挥较大经济效益,林场借人工商品林采伐的契机,于2009年对营林区内的52hm2华山松进行了更新造植,到目前为止,新造华山松成活率在95%以上,平均树高80cm左右,几年后新造华山松成林后,将会获得较大收益。
3.1.1 产业发展机遇
(1)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我国林产品中的核桃、林下资源产品中的名贵药材及菌类都是闻名中外的,其中核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中国是世界十大核桃主产国之一,无论是种植面积或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云南的“漾濞核桃”更是弛名中外,同时,林下资源产品中的名贵药材及各种菌类也是大量畅销国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天然林产品(主要以核桃为主)、林下资源产品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化,人们对林产品及林下资源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就国内而言,因人口众多,林产品核桃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33kg,预计我国人均消费量将达到0.50kg,即每年需要核桃65万t,而林下产品中的名贵药材及各种菌类都是由天然人工采摘供给市场,市场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所以国内林产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从国际市场看,目前全世界的核桃需求量为140万t,但是生产量仅为80万t,缺口近2/5,而林下产品天然药材及菌类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专家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林产品市场都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林业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现代林业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提出“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等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林业与世界经济更加密切等这些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同时,新一轮天保工程即将启动,永仁县对全县林业的发展比较重视,把加强林业建设,重点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提高土地、林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核桃、板栗、葡萄、油橄榄等经济林果业和速生丰产林,加快优势特色林产业的发展等作为未来5年县委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给林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3.1.2 林场自身优势
(1)林场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木材为主要生产经营对象,对木材的生产经营及林木的再造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故传统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对今后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2)林场所经营的区域内,四季分明,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与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为林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实的自然条件。
(3)经济林、森林食品、药用植物、林下产品等很多新兴产业正在崛起,而林场本身就具备经济林(核桃、华山松等)、森林食品(各种菌类、野生疏菜)、药用植物、林下产品等的发展基础,尤其是经济林中的核桃、华山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林业产业的良好机遇及林场的有利条件,这些是林场发展林业产业过程中必须充分肯定并加以把握和利用的一面。但是,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正视它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是在进行林业产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3.2.1 产业发展重视不够,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场的生态建设抓得很好,但是对林业产业的发展重视得不够,对培育后续产业认识不足,加上林场历来以采伐经营木材及更新管护森林资源为主要工作目标,实施天保工程后,职工的思想及工作思路没有真正转变过来,虽然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但大部分职工还停留在”等、观、看”的思想状态,而对于林业产业建设,职工能力有限,在实践中,生态建设与发展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林场目前除了核桃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以外,其它林产业几乎没有发展,因此整个单位的经济还是非常困难,职工的生活条件还是极差。
3.2.2 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支撑功能差
基础设施是推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林场的林业产业由于缺乏稳定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林区道路、水利设施、林产业基地建设等均不能满足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3.2.3 林业产业发育滞后,经营效益差
(1)木材经营管理滞后。近几年,林场虽然争取了一定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也生产了大量的商品材,但因林场没有固定的木材贮木场及木材精深加工场地,木材的经营仅限于粗放的生产和流通,整个木材流通市场没有得到规范,正规材、剩余物、等外材等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工利用,因此林场生产的木材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
(2)种养业发展滞后,“大资源、小产业”矛盾突出。林场的经济林果核桃及华山松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佳。同时,新兴替代产业难以培育,林下资源产品(如药材、菌类、野生动物等)的种养培育产业没有兴起,“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十分突出。
3.2.4 林业产业技术人才缺乏
林场是自收自支单位,所有经费都是由林场自筹,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场的经济陷入了拮据状态,对林业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引进推广及林业产业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致特色林果、特色养殖、药材种植等方面的人才匮乏,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引进试验及推广非常缓慢,目前林场的产业仅限于核桃及华山松的小规模种植更新,难以形成大规模、大产业、多产业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场产业的发展。
林业产业建设是林场林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也是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新时期,林场林业应根据“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林场”的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林业的决定》的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紧紧抓住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机遇,按照“天保支撑、项目带动、依托资源、产业富场、注重效益、科学发展”的思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中心,以培育林业产业为根本,全面提升林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达到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林场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场目前靠单一的木材生产经营是没有出路的,除木材外,应开展多种经营才是林场的最好出路,因此,应结合林场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效益为核心,重点培育发展好以下五大后续产业。
(1)特色林果业。林果产业中的核桃是林场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从天保工程实施到现在,林场发展了53.3hm2核桃,在今后的5年中,林场将继续加大核桃种植面积,力争核桃种植面积在“十二五”期间达到80hm2,达到林场职工人均1.3hm2以上。同时,在加强对现有52hm2新造华山松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同时,继续争取华山松的更新造植指标,加大华山松的种植面积,争取获得较大收益。
(2)木材加工业。林场近几年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商品林生产指标,但因没有规范的木材加工贮木厂,这些年木材仅限于粗放的生产和流通,没有进行精深加工,应向精深加工发展,甚至要向各种林产品及工艺品加工延伸,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程度,使所生产的木材经济效益最大化。
(3)林下资源业。依托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林区土地、人力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在林下培育种植一些药材及菌类(如茯苓、黄莲、半夏、天麻、松茸、块菌、香菇、牛肝菌、木耳等),建立药材基地13.3hm2以上、圈种菌类基地133.3hm2以上,使其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4)特色养殖业。依托林区具有獐子(麝)、穿山甲、野鸡、野猪、鹿等野生动物栖生的天然条件,充分利用林区土地、人力、植物资源优势,采取圈地放养的形式发展特色养殖,以增加林区多种经营模式、培育林场后续产业、增加林场经济收入,同时也体现了林区的生态效益。
(5)林副产品。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天然菌类、药材经济植物资源,组织职工积极采掘,积极开发,增加职工收入,推动林场发展。
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积极争取低产林改造项目,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林(核桃)、野生菌、药材等林业产业基地,为林场林业产业的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同时,加快现有人工林中的中幼林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科技兴林和人才兴林战略,扎实抓好林业产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单位列出专项资金,组织职工到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外地林场进行参观考察,引进别人的优良做法和经验;向上级部门争取专业学习培训名额,使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得到全面的学习培训,以指导单位的林业产业建设,也可聘请个别具有丰厚专业技术知识的工程师对单位的林业产业建设进行指导;鼓励并扶持单位职工自己到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单位等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更好地为林业产业建设做贡献。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优良品种选育(以核桃为主)、经济林集约经营、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快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运用速度,提高科技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
利用全省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对职工进行思想强化教育,使职工真正把思想解放,从陈旧的观念中转变过来,真正认清单位以后的发展形势,鼓励职工利用有利的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协助单位或个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以增加单位经济效益,改善单位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旨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云南省把“加速林业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且林业产业化发展是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云南省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林业产业建设非常有利的政策法规,应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政策法规,积极寻求林业产业建设的广阔门路。
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的优势,把森林药材(如茯苓、黄连、野生灵芝菌等)、林下资源(如香菇、牛肝菌、松茸、块菌、木耳等)、经济林果(如核桃)、森林蔬菜(如臭菜、羽叶金合欢、香椿、刺五加等)、野生动物饲养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利用这些优势争取政策扶持,主要是争取地方政府的经济扶持,以政府经济扶持,单位或职工进行发展的形式,进行林业产业开发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引入投资者。随着国人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私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可通过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优势及投资环境,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引进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利用私人资本投资于林业产业建设,促使经济效益与生态协同发展。
目前,林场筹资建盖的4星级酒店(永仁大酒店)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林场可派出专人对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调研,拿出一套科学、全面、规范的酒店经营管理方案,对酒店进行规范承包、科学监管,使酒店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地为林场增加经济收入。
针对林场人员多、资金来源单一的实际情况和林场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应充分利用林场的自然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及省、州林业产业建设方面的政策导向,看准市场行情,面对国有林场改革及发展的趋势,抓住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在争取进行人工商品林木材采伐经营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用产业化的理念来谋化林场产业的发展,坚持规模化发展和经营、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努力培育发展一些市场前景广阔、综合效益好的林业产业,使其成为林场及林场职工脱贫致富的产业,使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促进林场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区社会和谐。
[1]凌 鹤.云南林业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云南林业,2008(4):61~62.
[2]尚旭东.云南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09(4):121~122.
[3]代家泽.楚雄林产业发展探讨[J].云南林业,2009,30(6):38~39.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R].昆明: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5]刘家顺,蒋敏元.论林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6(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