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4年的科研攻关,生长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已成功扎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改变当地单一的造林树种、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以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为主的重点国有林区。由于多年采伐,这些强阳性树种显得越来越脆弱,几乎是单层同龄纯林,抗逆、抗疫性弱。为改变这种状态,阿里河林业局开始引进西伯利亚红松,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和良种基地。实践表明,西伯利亚红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长状况良好。在小兴安岭红松不能生长的高寒地区,西伯利亚红松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量不亚于温带的小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红松树龄可达50 0年,早期生长慢,但壮龄后生长明显加快且持续不衰。这一树种的年平均生长量可达3.1立方米/公顷~4.4立方米/公顷,且材质优良,防腐、耐用,是珍贵的林化工业原料。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 06—20 15)》,标志着湖北省历时数年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即将开始,并上升到国家层面。
《规划》表明,张湾区石漠化土地95 5.9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4.04万公顷,非石漠化土地24 58.6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将采取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等措施进行。
规划总投资15 2.9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占66%,整合现有各项涉农项目工程投资占16%,社会投融资及群众投劳、投工占18%。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是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世博会期间全市古树的正常生长,日前,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办公室向全市各区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部门下达《关于加强世博会期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结合古树生长特点、环境要求和气候变化等,从加大巡视力度、加强建设时期保护、重视防汛防台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处理4个方面,对各区县古树保护责任和技术提出要求,并希望各区积极落实,以使见证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的百年乃至千年“活化石”焕发勃勃生机,彰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活力和未来张力。
以“低碳经济与商业机遇”为主题的20 10年亚太工商论坛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复苏,不仅可以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而且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近年来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云南是中国的四大林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碳汇能力,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重大援藏举措的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全区林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一系列举措,西藏自治区造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森林面积达到14 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1.91%,西藏森林蓄积量达到22.4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生态得到有效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多,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野生动植物保护显著加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37.01万平方公里,藏羚羊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明显扩大;有效保护湿地面积60 0多万公顷,约80%列为国家重要湿地;西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到1.51亿亩,已补助14亿元;林业产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区林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为农牧民增加收入15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拉萨市、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5个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外业勘界确权工作已全部完成,起草制定了《西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方案》、《西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流程》及林改配套政策等相关文件。
6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揭牌庆典活动,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成为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 58年的天目林学院。19 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曾与原浙江农业大学“两合两分”,19 79年恢复为浙江林学院。20 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学科为特色,涵盖农、理、工、管、文、经、法、医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拥有教职工16 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3 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超过10 00人;设有51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还建成了占地面积25 00多亩,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张健康)
“风情水乡钱王铺”、“世外桃源白水涧”、“文武双全新上田”……随着临安市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首批精品村、特色村规划编制的敲定,不久的将来,各具临安山水、人文风情的村落将点缀在临安的山山水水间。
一项以建设“村美、人和、家富、社兴”为主要内容的重磅民生工程自20 10年初启动,未来5至10年间,临安将在农村地区陆续实施“绿色新环境打造工程”、“绿色新产业提升工程”、“绿色新社区建设工程”、“绿色新文化培育工程”,使临安农村发展为生态、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经多次实地调研,反复评审、修改、完善,目前,临安市20 10年度6个精品村和6个特色村建设详规已完成编制,并将陆续开工建设。各村将以“准确定位、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指导原则,在建设中充分彰显当地的地域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
(贾炜琦)
首个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实践基地
近日,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被省教育厅等授牌为“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实践基地”,这也是嘉兴市首个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训的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学校负责人表示,能让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学习,正好弥补了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下半年,学校和企业还将联合推出更多的实训机会,同时通过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刘丽月)
近日,永嘉县陡门乡山溪头村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花:全身雪白,晶莹剔透,如白玉,亭亭玉立。后经植物专家证实,这是一种“幽灵之花”,学名叫水晶兰。
水晶兰不是兰花,也不是蕈类,它是属于鹿蹄草科的植物。水晶兰习性独特,全身没有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靠着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幽暗潮湿的落叶层里,冒出晶莹洁白的身影,有若水晶状的菸斗”,这正是腐生植物——水晶兰的花朵。微微下垂的花朵,单生于植株的顶端,在幽暗处发出诱人的白色亮光。它的种子异常微小,几乎没有任何营养物质,离开原生地,在人工条件下很难萌芽。水晶兰从春季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整个生命过程仅几个月,只有在和谐的自然环境里,才能够繁衍生息。 (费万辛)
自20 07年德清县开展“下渚湖朱鹮浙江种群重建及野外放归”项目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及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下,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合理保护为朱鹮创造了良好的生息繁衍环境,朱鹮繁育基地已成为朱鹮、白鹭等鸟类的“天堂”,在公园内形成了人鸟和谐的自然景观。至20 09年,下渚湖朱鹮总数由原来的10只增至35只。20 10年,在基地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朱鹮已产蛋40枚,成功孵化幼鸟17只,个体生长良好。 (姚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