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编目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

2012-08-15 00:46:01乙莉莉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中图法类目编目

乙莉莉

(鹤岗市图书馆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出版界有人称之为“图书馆出版物编目”,是50年代末开始试验,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工作。图书在版编目是在图书馆编辑出版过程中,由出版社填写的一张包含各项编目元素的表格,连同该书的全份校样,或该书的书名页、前言、内容简介等样张,送到全国性的集中编目部门,对该书进行编目,然后将该书的编目数据,提供给出版社,印在图书馆书名页的背面。这样,图书本身和它的编目数据就能同时为书店、图书馆、情报信息编目、书目工作人员和读者利用。编目所依据的是出版过程中的校样,所以称这项工作为图书的在版编目。

1.图书在版编目的具体实施

CIP领导小组牵头单位新闻出版署,为加快图书在版编目的实施步伐,于1992年11月首先组织北京地区40多个出版社进行试点,委托中国版本图书馆举办了首期图书在版编目业务培训班。并于1992年12月19日发出“关于实施CIP国家标准试点的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参加试点的出版社从1993年2月1日起,凡是从2月1日起发排的图书,均应向中国版本图书填报“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工作单”,版本图书馆根据“工作单”提供的有关内容,编成CIP的印刷格式退回出版社,出版社按此格式印在书名面的背面。

2.在版编目(CIP)对图书分编的影响

正确的在版编目数据CIP)对图书馆文献分编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促进了文献编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2451—2001)采用的标准有:著录标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文献著录总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标引标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献主题标引规则》、《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书名页排版印刷格式标难——《图书书名页》;机读目录格式标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等等。通过执行这些标准和规则使出版社制作在版编目数据时有了统一的参照物,达到了“—次编目多次利用”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同种图书在不同图书馆内由不同编目人员根据不同标准产生不同的书目数据的弊端。

2.2 加快了文献编目速度,节省编目费用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文献的分编已由传统的“流水线”作业向“一条龙”作业方式转变。每个编目员在工作中独挡一面,从图书拆包登记到验收、打印账本、分类标引、编目著录、图书加工(盖章、贴磁针、贴书标、贴条形码等)、新书典藏一直到新书配送,这一完整的编目过程都由每个人独立完成。因此对即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又熟悉文献编目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图书馆分编人员来说,著录一条原始书目数据,至少要花费1—2分钟的时间。在版编目数据出现后,只要图书馆根据本馆的编目要求,根据在版编目机构提供的CNMARC数据,花费几秒种时间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将本馆的馆藏号加入905字段,就可直接将其转换为馆藏书目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编目人员繁重的工作,略去了编目工作中许多环节,加快了编目速度,提高了分编效率,缩短了文献分编周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图书更快得以利用。

2.3 提高了图书分类效率

“中图法”是采用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的。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22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三级类目等。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型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由于“中图法”的这种特性,分类者要想在“中图法”中以很快的速度找到与图书学科内容相匹配的最专指的分类号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疑难图书的分类。在版编目的分类和主题标引对新书的分类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分编这些图书时,可以先参考一下CIP数据中提供的分类号,然后在“中图法”中直接查找这一分类号,和主题标引中给出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对比一下类号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可以直接采用该分类号。这样可以缩短在“中图分类法”中搜索类目的时间,简化分类工作程序,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分类效率。

2.4 有效拓展分类者的分类思路

由于“中图法”类目层级较多,分类者如果从事分类工作时间不长,对“中图法”各级类目及注释可能难以全面把握。对某些学科性质容易混淆的图书往往会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偏向和对“中图法”部分类目印象较深的缘故不加深思将其归入相近的类目,而不是归入最合适的类目。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CIP数据中的分类号会拓展分类者的分类思路,引导分类者多角度考虑问题,为图书找到更合适的类目。

2.5 提高整个国家的书目质量

图书编目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推行,但在各文献出版发行与收藏利用单位分散编目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有一个权威的集中编目机构进行统一编目,方可严格执行图书著录的各项标准与规范,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实施图书在版编目则是进行统一编目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公共书目事业,包括书目网络系统和集中编目机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书目资源共享,减少全社会在制作书目数据上的投资,及时向社会报导书目信息。所有这些书目工作都需要从在版编目做起,当图书在出版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书目数据时,整个社会的公共书目事业就有了牢固的基础,书目质量也得到了控制。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许多国家的CIP编目中心和国家图书馆的书目中心合为一个机构,同时执行制作在版编目数据和国家书目数据的职能,从而充分利用了国家图书馆雄厚的编目力量,保证了在版编目数据的质量控制。利用在版编目的数据,又很方便地补充完成国家书目数据,可以很快编制新书的目录卡片和当年的国家书目。

2.6 推动文献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文献信息的处理方式必将发生巨大变化,而书目数据的处理是这一巨大变化的先导。其结果必然是加强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合作,各自改变原先的不足之处,逐渐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量事实说明,图书馆界对出版界有很大的依赖性,可以说,没有文献的出版,就没有图书馆的活动,出版物的形式、内容与数量的变化,也就改变了图书馆的活动方式。要改变图书馆管理的落后状况,只有从文献的出版环节抓起,才能顺利成章,形成高效的文献信息系统工程。同样,出版界的发展,也必须得到图书馆界的支持与配合,注意运用图书馆界的物质与技术力量,方可取得有效的成果。我国具有统一管理文献出版与图书馆服务的条件,如能充分加以运用,将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有所创造,走向世界前列。

3.图书馆编目与CIP的协调发展

3.1 提高在版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版编目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意识决定了CIP数据的质量,编目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在版编目涉及到文献编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等知识,而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图书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由于对业务的不熟悉而影响在版编目的质量。因此,认真选拔、充实图书在版编目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对在版编目人员的业务培训,经过严格的相关专业知识考核后,才能上岗。并且,要增强在版编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保证在版编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准确性。

3.2 加强图书出版者与图书编目者的联系,建立健全图书出版界与图书情报界的协作机制

我国在版编目是依据1999年4月1日实施的“关于在全国各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编目的.即由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根据各出版社填报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工作单”所填写的项目内容进行数据审核、分类和主题标引,并编成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印刷格式,返还出版社。因此CIP中心进行数据审核、分类和主题标引时多与图书馆界协作,尤其是要加强和各省重点院校图书馆的协作、使图书馆编目系统与CIP中心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常规协作关系,使在版编目数据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总之,图书馆在版编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公共书目事业的发展,对出版、发行、图书、情报各部门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会有所推动,对振兴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1]杜莲娜.浅论在版编目数据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1).

[2]梁焰.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6(2).

[3]阎龙.CIP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05(6).

猜你喜欢
中图法类目编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01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图书馆论坛(2015年2期)2015-01-03 01:43:00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37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
我刊与《中图法》编委会合作开设“中图法信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