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急不得

2012-08-15 00:42马丁·沃尔夫,何黎
中国工人 2012年5期
关键词:观点领域金融

中国金融开放急不得

下一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将源自中国。这不是一个有着十足把握的预测。然而,很少有国家能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融合之后避免危机。想想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和瑞典,上世纪90年代末的墨西哥和韩国,以及如今的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大部分国家。金融危机侵害着每一种类型的国家。中国会与众不同吗?除非中国的决策者能保持谨慎。

上周中国央行出炉的一份报告,就通篇弥漫着这种谨慎情绪。中国央行在该报告中建议加快开放中国的金融体系。考虑到目前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风险,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这些举措所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思考,世界将来在应对这一过程时也许会比以往做得更好。

文章将改革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中国加大海外投资扫清道路。第二阶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长期而言,外国投资者将能够投资中国的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应放在最后”,时间未具体说明。文章还提到,“投机性很强的”资本流动和短期外债项目可以长期不开放。简言之,全面开放融合将被无限期推迟。

这个计划是明智合理的。要理解这一观点,必须考虑到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将给中国以及世界带来怎样的益处和风险。

主张中国金融领域分阶段对外开放的观点与支持国内金融改革的观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确,前者无法先于后者进行:中国目前的金融系统处于高度管制的状态,如果在该领域实行对外开放,无异于“引狼入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决策者也是心知肚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外汇兑换交易自由化才会像报告中提到的那样,变得遥遥无期。

幸运的是,支持国内改革的观点强大而有力。对于任何既想保持增长、又想在生产力方面努力赶超富裕国家的经济体来说,活跃的金融市场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

接下来,中国央行提议的开放措施将如何沿着谨慎改革的路线推进?针对未来5年所构想的提高资本流出自由度的举措,很可能会部分取代积累外汇储备的行为。然而,如果把此举与提高实际利率的提议相配合,中国的储蓄和经常账户盈余可能会激增,使外部收支状况恶化。

这一点表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从本质上将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为中国行事谨慎而感到庆幸。

中国经济朝着更均衡增长的方向转型,关系到世界的重大利益,中国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和开放的方式,同样攸关世界利益。大量的政策需要协调,特别是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外汇制度领域。如果处理得当,在当前这场高收入国家危机结束后,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不至于紧接着爆发“中国危机”。不然的话,即使是中国人也可能对局面失去控制,从而造成破坏性后果。

【马丁·沃尔夫译者:何黎《金融时报》2012-3-1】

猜你喜欢
观点领域金融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观点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业内观点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