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问题”

2012-08-15 00:42■常
湖南文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坐火车牛顿莎士比亚

■常 芳

每年夏天,我都带着女儿去日照海边住一段时间,从济南过去,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坐汽车。坐火车比较慢,因为先要绕道兖州才能再到日照,大约需要六个小时,而汽车走高速公路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已经读小学的女儿每次出门都喜欢坐火车,其实她坚持坐火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火车慢,可以一边旅行,一边看看沿途的风景。女儿的选择常常让我陷入沉思。

过去的一百年,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出的变化就是生活的节奏一步步加快。如何快、更快甚至达到最快,对于速度的过度追求似乎在主导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各个领域。火车的发展史一目了然,从慢车到快客,从快客到特快,从特快到动车,从动车到高铁,世界正在风驰电掣地阔步前进。但是,2009年底开通的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在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社会话题:当一些人享受到便捷的同时,牺牲了另一些人的便捷。那些因为票价高而被阻止车外的返乡民工,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坦言:我们有时间,但是我们没有钱。虽然旅途可以节省七八个小时,但需要多支付两三百元车费。返乡民工的话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辛酸,“我们缺钱,不缺时间。我们需要多个八小时,才能赚回两三百元钱。”同样的争议话题是关于上海和杭州之间正在规划的磁悬浮列车,据报道磁悬浮列车只比即将开通的高铁快十分钟,而需要的投资却是三百多个亿。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想一想西部落后地区那些失学儿童和贫困家庭,我们需要耗资三百个亿而让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旅程加快十分钟?沪杭之间的旅程三十分钟和二十分钟有什么区别吗?

在这里,我无意对铁路的提速指责什么,我只是想说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是否忽视了一些东西,比如公平,比如节制,比如善良,比如人文关怀等等。时至今日,一些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美德”为什么已没有多少人坚持,那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为什么要轻易放弃。五年前我在小说《告诉我哪儿是北》中写了一个坚守的人,这篇小说之所以今天还在引起读者的关注,我想正是因为小说中那个“坚守爱”的人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找到了共鸣,对照我们自己的生活,感到了惭愧和不安。

我们经常用欲壑难填来形容一个人的贪婪,其实对速度的过度追求也是一种欲壑难填的表现。这是人性无法回避的弱点,贪婪使一个人堕落,也同样会使一个时代堕落。当社会被精英阶层所左右,当所谓的精英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哗众取宠时,无节制的利益驱动就把他们带进了道德的盲区。近十年来,作家、记者、律师、教授等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弱化,甚至尊严贬值、地位下降,就是因为他们在道德的层面没有担负起应该的担当,已经不再坚持独立的思考,甘于与时代一起堕落。

1727年3月20日,85岁高龄的英国科学家牛顿病逝,同时代的大诗人蒲柏为牛顿的墓志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世界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这样的诗句足够让人激动,一个人被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褒扬,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但是对于过去的三百年来说,确实没有科学家比牛顿更伟大,没有人比牛顿更能影响世界的文明进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牛顿在力学、光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天才贡献,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解决了理论瓶颈。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思想大解放大飞跃,才有了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天才时代的到来。思想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人们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相互激励又激烈碰撞,智慧的火花此起彼伏,在人类文明史上成为一道绚烂的风景。

“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熟知《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台词,这既是困扰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的问题,也是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的大声棒喝,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制度的转型期,每一个人都不能做袖手旁观者,而是要像哈姆雷特一样勇敢地面对现实,为了追寻理想的生活而做一个勇敢的战士,而不是逃兵。这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与不可超越之处。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站在历史高处给人性画像,给时代画像,正视社会矛盾,揭露生活中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达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生产与生活中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走向了“技术至上”的误区,所以社会上才有如此多的反自然、反人性的事件发生。究其原因,是社会文明的阴阳失衡,是文学、哲学与思想的缺失。科学技术领域每天都在进步,文学、哲学与思想却停步不前,我们的思想高度还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没有与技术进步而共同进步,而是远远落后于科技进步。

“这是一个问题”的问题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每一个人都被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就像我在《纸环》《你在木星上有多重》等小说中所阐释的一样,日常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无比苦恼的问题有时是庸人自扰,当你站在人生的高处和时代的高处时,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答案就是生活本身,热爱生活,既不夸张的生活,也不灰调的生活,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应该是人生的最佳选择。

当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产生混乱的时候,一个作家的立场就显得尤其重要,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勇敢的质疑时代,还要唤醒读者,与读者一起探索人生的方向。因为制度是软弱的,只有依靠人的自我反省才能达到自我的拯救。在今天,一个写作者在创作中追求唯美与诗意是可贵的,但是也要警惕唯美变成“伪”美,唯诗意变成“伪”诗意,唯如此,才能像莎士比亚一样,写出真正属于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

猜你喜欢
坐火车牛顿莎士比亚
牛顿的实验室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牛顿忘食
波比坐火车
在芬兰坐火车
坐火车
失信的牛顿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