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桥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59)
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调查与分析
武昌桥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5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家庭的体育态度、小学生拥有家庭体育器材的人数比例等较为理想,小学生家庭周边的体育活动场所、家庭所在社区街道体育活动开展和家庭成员参加体育协会或社团人数比例等不尽如意。从政府、社区街道、学校和家庭等环节,为提升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
体育环境;家庭体育;小学生
家庭体育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补充和延续,是全民健身的新生点、突破口和落脚点,是发现、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小学生家庭体育对家庭教育观念、体育观念和健康观念的更新,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意识的提升以及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调查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并提出建设性发展意见,旨在为小学生家庭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以合肥市安庆路小学、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和六安市城北小学(北校区)五年级学生家庭中的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指由一对夫妇与其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进行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家庭体育”等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检索、筛选和研读。制定了《小学生家庭体育调查学生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一》)和《小学生家庭体育调查家长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二》),并在3所小学进行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一》1000份(在每所小学的五年级中随机抽取5个班发放)和《问卷二》250份(在每所小学抽取的5个班中再随机抽取2个班发放);《问卷一》回收有效问卷735份,《问卷二》回收有效问卷224份。运用SPSS11.5软件包对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体育环境,尚未有较为明确的概念。研究认为,小学生家庭体育环境既要包括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对体育活动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家庭及周边的体育氛围,也要包含开展家庭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为此,对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家庭周边(2公里以内)的体育活动场所、孩子拥有的体育器材、社区街道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家庭成员参加民间体育组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2.1.1 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必要的家庭比例为0,仅有10.3%的家庭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点必要或说不清,而认为必要和较必要的比例分别达到57%和28%。可见,家长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程度较高。
2.1.2 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支持和较支持的比例高达84.6%,基本支持和说不清家庭的总体比例也只有15.4%,不支持的家庭比例为0。不难看出,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较为理想。
2.1.3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 据调查显示,总体上有超过70%的小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非常喜爱和比较喜爱,对体育活动不喜欢或说不清的人数比例只有3.2%,有26.1%的人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为一般。可以看出,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较为理想。另外,从男女生的人数比例看,女生非常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要明显大于男生,而男生对体育活动一般和不喜欢的人数比例也相对高于女生,显示出小学生中女生较男生更加喜爱体育活动。应该提及的是,通常情况下,男孩较女孩好动,对体育活动的热爱程度应该高于女孩,但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小学生特别是女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调查表明,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周边的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是以社区健身路径站点和学校体育场地为主,其他各类体育活动场所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所在社区有健身路径站点的家庭比例只有38.4%,说明社区建设中健身路径和站点的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家庭周边有经营性体育场所的比例也只有3.6%,说明经营性的体育场所在布局方面还没有走进社区周边。有36.6%的家庭周边存在学校体育场地,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应进一步推进。总体看来,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和站点建设不够理想,周边社会上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也较为少见。
调查表明,735名学生中有87.8%即645人自己拥有体育器材;相比之下,其中男生342人拥有体育器材,占调查男生总数的90.5%;女生303人拥有体育器材,占被调查女生的84.9%,男生体育器材拥有率稍高于女生。
据调查,首先是拥有羽毛球的人数比例最高,这可能羽毛球活动受场地器材限制少,便于开展有关;其次是拥有毽子或跳绳或呼啦圈,这些器材物美价廉,便于在社区、家庭,甚至是房间内开展活动,受小学生家庭欢迎;再次是篮球和乒乓球;再有就是排球、轮滑类和足球等。其他体育器材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同一种器材的人数比例上,男女生之间除拥有足球和乒乓球的人数比例悬殊10%左右,其他的都悬差不大。总体上看,安徽省城市小学生拥有的家庭体育器材相对较为传统,主要是一些易于开展、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器材。
首先,社区或街道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够理想。调查显示,有32.1%的家庭反映所在社区或街道从不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反映偶尔开展的家庭比例也只有27.4%,只有6.6%的家庭反映所在社区或街道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另外,有34.0%的家庭反映对社区或街道是否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知道,这多半是因为所在社区或街道也没有组织开展有关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很大程度上说明在组织开展的范围偏小及开展过程中宣传的力度不够。
其次,家庭成员参加社区或街道或单位体育协会或社团比例不高。统计显示,有13.4%的家庭有成员参加社区或街道或单位的体育协会或社团,而且是孩子父亲加入为多,主要项目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等协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省城市社区体育协会和单位职工体育社团特别是妇女协会或社团的建设情况不够理想。
最后,家庭成员集体参加活动还有待加强。调查显示,有36.3%的家庭曾有过以体育健身为目的的长距离徒步游览或爬山等活动,而只有8.0%、5.4%和1.8%的家庭分别曾经参加过街道社区、工作单位和其它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集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比例过低,反映出家庭自身、社区街道和工作单位等组织的家庭体育活动较少。
3.1.1 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认识程度较好、支持程度较高,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较为理想。
3.1.2 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周边的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是以社区健身路径站点和学校体育场地为主,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较少见。
3.1.3 安徽省城市小学生拥有家庭体育器材的人数比例较理想,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易于开展的、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器材。
3.1.4 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或街道体育活动开展不理想,家庭成员参加体育协会或社团比例不高且集体活动的几率小。
3.2.1 政府应做好广泛、深入、细致、持久的宣传工作,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同时,要加大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并尽可能将场地设施建设在居住人群周边,满足群众家庭体育生活的需求。
3.2.2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业,并鼓励学校等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进而缓解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街道社区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并尽可能地举办家庭体育运动会和家庭体育节,扩大家庭体育组织形式。
3.2.3 小学生父母应进一步提高体育认知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参与家庭体育活动。小学应适当布置一定的体育作业,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完成,并改革体育运动会,实现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活动形式等与家庭体育接轨。
[ 1 ] 张永保,田雨普.“家庭体育”新释义[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
[ 2 ] 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3 ] 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 4 ] 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建议[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 5 ] 胡爱武.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
G807.0
A
1674-151X(2012)05-07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31
投稿日期:2012-03-12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SS09106)。
武昌桥(1972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