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睿,郭志勇,徐茂锦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上海 200433)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是指经过特殊培训,能够通过对临床环境的逼真模拟和教学指导途径,同时起到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的多种作用的正常人或病人。1963年Barrows医生首次提出了SP的概念,并运用于医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评估[1]。欧美国家将这一技能用于医学教育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完善和发展,SP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的教学和评估。2004年开始,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也采用了SP的方法[2]。1991年Paula L.Stillman把这项技术引入我国,并于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及九江医学专科学校(简称三校),通过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的“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项目”,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3],应用于诊断学教学至今已有近20年。本文根据近年发表的文章以及各次会议的发言对我国目前的SP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1993年三校在CMB资助下开始招收国内首批SP,其招收条件如下:①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中等专业学校以上),但对医学知识、理论并非绝对要求;②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优先;③责任心强,记忆力强,愿意从事本教学工作[4-5]。SP的培训教师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的Paula L.stillman博士所培训,采用的教材是由三校根据Paula L.stillman博士的问诊和体检指导手册和大纲联合修订。合格的SP的标准:能逼真地按工作程序(病人-教师)扮演角色;能按设计的病例恒定地提供病史;能按照《指导手册》、《评分标准》进行教学与评估。作为病人:均有真实病人被问诊或检查时的反应且模拟逼真;作为评估者: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公正、客观、始终如一;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按指导手册认真反馈,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5]。在国内首批SP中,华西医科大学报道的SP构成为:男性18人,女性21人,年龄22-56岁,职业包括中学教师、演员、基础医学院教师、工程师、药师、护士、律师等;除6名退休者外,均为业余做SP工作[5]。而在随后的诊断学教学中,鉴于SP培养和应用的费用较高,也有较多的医学院校采用了在校经过实习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SP招收和培养的对象,培训内容基本相同[6-7]。除此之外,也有医学院校用教师作为SP或者使用电子标准化病人。
SP模拟多种病史(包括成人疾病、儿科疾病及精神疾病),在提供病史的同时,对询问者的问诊行为进行监督,根据教学要求评价其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查体方面:让每个学生对SP进行2次全身体格检查,SP根据自己被查的感觉判断检查者手法,并依据教学大纲指出检查顺序、内容、器械使用是否正确。女性乳房及盆腔检查:SP利用镜子观察并指导学生在其身上检查乳房及盆腔,感受学生的手法是否到位,是否正确,一步步纠正直到正确为止。男性生殖器及肛门直肠检查:SP在自己身上指导和纠正学生检查男性生殖器及肛门直肠,重复练习直至掌握全过程。
重点问诊查体:模拟门诊病人情景,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重点问诊及查体,并作出初步诊断及处理计划。
开课前对新任教师进行脱产集中培训,结束时用SP考核评定,合格者上岗,确保新任教师的带教水平,并使示教方法规范化、体检手法标准化。
传统的笔试很难正确地判断学生对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客观上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重视理论,不注重技能的倾向。使用SP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考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统一的病例和标准化评分,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患者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SP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的评判,这是以往任何考试方法不能达到的。通过SP进行考试,还可使学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考试现场纠正错误,达到考试的根本目的。此外应用SP能够评价许多笔试不能评价的技能,如医患交流、沟通技巧、体检手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临床,开始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医师角色的重要课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一系列医疗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明确了病人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等,作为传统教学主体的病人,有权拒绝作为教学的对象,特别是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多数患者拒绝配合教学工作,这使得临床教学常常陷入尴尬的的处境,只能从观看教学录像或图谱中了解,缺乏直观认识和体验,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1993年我国开始把SP引入诊断学教学中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华西医科大学对经过首批SP教育的两届医学毕业生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表明:诊断学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有所用,受益很大,教学内容对临床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对教学中SP在问诊、查体中的应用持肯定态度。对于SP问诊、查体教学对以后问诊、查体基本功的掌握和应用的评价,分别有78.8%和72.9%的毕业生给予了满分[6]。另有作者研究了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无论是问诊及采集病史方法水平还是临床实际体检技能考核成绩,在SP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7]。
总之,SP的引入引发了诊断学教学的改革,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知识轻技能的状况。目前SP诊断学教学在我国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其人员组成变得多样化,但始终没有脱离SP基本的培训、考核标准及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我国一代又一代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诊断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Barrows HS,Abrahamson S.The programmed patients:a technique for appraising student performance in clinical neurology[J].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63,39:802-805.
[2]Dillon GF,Scoles PV.An exmin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in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J].ACGME Bulletin,2005,12:16.
[3]Stillman PL,Wang Y,Ouyang Q,et al.Teaching and assessing clinical skills:a competency-based programme in China[J].Med Educ,1997,31(1):33-40.
[4]赵小英,张爱珍,张苏展,等.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5:22-23.
[5]万学红,欧阳钦,刘文秀,等.应用标准化病人改革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与评估初探[J].医学教育,1993,12:23-25.
[6]万学红,欧阳钦,刘文秀,等.从毕业生反馈看诊断学教学改革和临床多站考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6:40-43.
[7]高 洁,王志宏,刘 军,等.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强化训练的效果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7,6(4):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