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步入公共外交的新时代

2012-08-15 00:52
运动 2012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姚明体育赛事

黄 莉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体育步入公共外交的新时代

黄 莉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观察法,关注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要与中国外交、中国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在国际社会与世界格局开始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体育要转变发展观念,敏锐感知体育外交的优势,充分认识体育在公共外交上所发挥的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不断调整体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步入公共外交的新时代。

中国体育;公共外交;体育发展

1 公共外交的新时代

1.1 新时代的开启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影响力,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有时甚至成为焦点,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重大变化。2008年是个重要的时间拐点。在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在金融危机的阴影里难于自拔,其国际地位与信誉下滑,国际影响力也从不可一世的鼎盛时期渐渐走向衰退。与此相反,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国际权力重心也由以前的大西洋地区日益清晰地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多元文化与多元话语,世界文化格局由以欧美话语体系为主导的国家社会文化体系,正在向更加多元、更加多样、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2008年之后,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过去的边缘地带开始进入国际体系的中心,通过外交斡旋与公共外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公共外交”的概念

2010年9月,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论坛上提出,胡锦涛总书记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公共外交是我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首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1]。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定义。学者赵启正提出,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3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它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以及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通过公共外交,可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表达真实的国家形象[2]。简言之,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

1.3 加强公共外交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舆论引导,改进对外宣传,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展示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将中国体育放在国际社会与世界格局开始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放在信息时代与国际体育发展的全球视野下,加强公共外交,让更多境外公众全面了解中国,感知并体验中国文化,树立一个积极进取、健康活泼、自信自强的中国体育人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建设体育强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

2 体育外交的优势

2.1 有亲和力,能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等众多分歧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诸多不同。不论是政体、国体,还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或是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都迥然不同。诸多根本性的差异,致使中西方在交流与沟通时,存在或显或隐的巨大障碍,导致中西之间分歧、误解、偏见、歧视层出不穷。体育有很强的亲和力,是世界各地都能看懂的“肢体语言”,能超越各自母语进行友好交流。

2.2 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现代体育运动源起于西方,体育项目的设计、组织、竞赛、仲裁以及体育规则的设定、体育秩序的维护、体育程序的透明等,都遵循西方的价值体系,仿造西方的社会制度进行构建的。中国参加国际体育竞赛,遵循竞赛规则,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参赛各方都认同公平竞赛、运动家风范、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价值观,并在竞赛中体现这些价值观。

2.3 具有民间草根特性

体育运动注重人自身的体育天赋与体育潜能,排斥人自身之外的地位、门第、资历、财富、权力。因此,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与教练员绝大多数出身平民,具有民间草根性质。而观看体育竞赛的赛场观众的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也具有草根特性。这为普通公众、体坛精英、社会团体进行融洽的公共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中国的“乒乓外交”就是由中美运动员的民间交往推动了中美之间的官方外交。

2.4 国际媒体与网络广泛传播

国际体育赛事是现代国际体育发展的基本手段,能吸引众多国际媒体、国际组织、赞助商、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通过运动会开闭幕式与竞赛现场的电视直播或转播、赛前与赛后新闻发布会、访谈体育明星与教练等传媒手段,能使境外普通民众逐渐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中国。

2.5 令全球瞩目的体育文化盛典

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庆典,也是民族文化的盛宴,能吸引全球目光。不管是举办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还是温哥华冬奥会、足球世界杯,重大国际体育赛事都能展现举办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风土人情,既能让举办国熟悉外面的世界,也能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举办国的历史与现状。

2.6 能进行跨文化的国际交流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既可能真诚相处,缔结友谊,更容易因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行为方式而产生误解、分歧、对抗,甚至敌视。国际体育交往,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与教练员相聚在一起,交往双方的注意力通常能集中在一些共同的话题上。例如,运动器材的更新、运动场地的适应、运动技能的提高、训练方法的合理、运动伤病的治疗等方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常会感同身受,双方能产生共鸣,有亲近感,较易进行跨文化交流。

3 体育在公共外交上能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3.1 对体育的共同兴趣能缩减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距离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拜访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足球的共同兴趣,使双方见面时共聊足球。习近平特别提到了南非世界杯时,默克尔亲临现场加油,助德国队大获全胜的情景,默克尔愉快回应。对足球的共同兴趣,巧妙拉近了大国领导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在愉快中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国关系。温家宝总理年轻时曾练过棒球,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并与日本大学生打棒球。8个月后,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时,主动提出希望与温家宝总理打棒球进行晨练,成就了中日之间的一段“棒球外交”佳话。

3.2 体育交流为国家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在国际关系上,与重要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相比较,体育是一个让人轻松的话题。当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与微妙时,体育为改善国家关系可以提供契机。2008年5月,乒乓名将王楠随胡锦涛主席一同访日,日乒乓名将福原爱,应邀与胡主席切磋球技,现场气氛热烈。当时,中日两国正就东海油气田问题和毒饺子事件进行磋商,双方分歧较大,加上西藏骚乱等问题,气氛较紧张。日媒认为:“在紧凑的日程中,安排比较轻松愉快的活动对改善关系非常必要。”同样,2009年11月,奥巴马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上海与高校大学生对话交流时,他主动提到姚明,要借姚明拉近中美之间的距离。轻松愉快的体育外交对改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能起到一种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

3.3 大型体育赛事成为公共外交的理想平台

奥运会、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类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能对国际公众产生高度吸引力而成为公共外交事件,这些体育赛事也自然转化为公共外交的理想舞台。2008年的奥运会也是规模空前的全球外交舞台,奥运期间,中国接待3万多名境外记者,共有130多位国际贵宾出席了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外交盛会,大型体育赛事搭建了公共外交的理想平台。

3.4 体育明星成为国家的形象大使

2006-2007年,美国国务院先后任命了“冰上皇后”美籍华人关颖珊与棒球明星Carl Ripkan体育明星担任公共外交形象大使。他们来华访问,走访了不少学校,并和普通中国人之间密切互动。在中国国家宣传片中,我国体育明星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像姚明与李娜,作为国际体育明星,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国家的形象大使。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是“姚明相当于10个驻美大使。美国媒体称:“姚明的成就不仅在球场上,他促进了文化交流,拉近了民众间的距离,这是比得分更重要的东西。”[3]李娜作为新生代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代表,坦诚、率真、幽默,改变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3.5 “海外兵团”成为公共外交的民间友好使者

从1957年首次派出教练员到国外执教算起,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向123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2547名教练员,包括乒乓球、体操、跳水、羽毛球、武术等36个大项,还有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受聘于其他国家执教。北京奥运会上,代表其他国家参赛的中国教练为数众多,如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美国女子体操队教练乔良、澳大利亚跳水队教练童辉等,中国海外兵团的成员成为常驻国外且善于进行公共外交的民间友好使者。

3.6 体育交流能改变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与看法

中国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体育大国,曾令中国人深感耻辱的近代史,常使西方国家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老眼光看待中国。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淡化政治色彩,突出文化符号,传播视觉国家形象,让中外的年轻人与民众相互切磋、交往,更新片面的认知,重新认知中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官与民、民与民的跨文化交流,润物细无声地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陈旧印象。

4 提升我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

4.1 政府不定期地承办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官方、民间、媒体、企业家以及社会组织,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好机会,也是各国官员、教练员、运动员与观众相聚,共同参与并分享运动快乐的多元文化交流。为了让公共外交的成果逐渐巩固下来,需要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以保持交流成果的连续性与稳固性。

4.2 有选择地向海外俱乐部输送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

过去中国的体育人才流失到海外,代表其他国参加比赛或执教,中国人会有种种的担忧。实践证明,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出国执教是利大于弊的。对一些国际影响力强,职业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网球、足球等,我国应选择一些有潜能的体育苗子向海外俱乐部输送。在更加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的海外俱乐部中,这些体育苗子更易成才,成长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正如有很多西方人首先是通过认识姚明,对姚明感兴趣,然后才逐渐了解姚明背后所依靠的中国与中国文化。

4.3 有意识地培育并打造一批有潜质的国内体育明星

过去培养运动员,总盯着队员能否拿到“金牌”,对金牌运动员在其他方面能创造的价值很少关注。具有人气的金牌运动员因伤病、年龄等各种原因不宜参赛后,马上退队,我国运动员从世界体坛关注的顶峰位置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运动员多年积累的国际声誉极大受损,浪费了中国宝贵而稀缺的体育资源。比较而言,冬奥会冠军杨扬的塑造与转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对这样一些有较高国际声誉,容貌姣好、聪明可人的运动员,在其运动寿命将尽时,政府应有意识地让运动员转型,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个性包装并打造他们,为他们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成为国际体育组织的管理者与官员,发挥我国体育明星更大的作用。

4.4 充分发挥国际体育明星的外交才能

国际体育明星往往比政府官员更能得到民众喜爱,拥有更多的支持与喝彩。除了影响境外普通民众外,姚明之类的国际体育明星甚至可以影响到大国领袖人物,如喜爱篮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布什,从而影响到中美关系。前美国总统多次亲临现场看姚明打球,江泽民赴美访问时,姚明被邀请参加布什为江泽民举行的国宴。2009年7月,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引用姚明和孟子名言,强调加强中美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他在讲话中还表明他从姚明那里学到很多。这为中美顺利交往搭建了一个良好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而这有助于推动中美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4.5 筹措专项经费,为“海外兵团”建立档案并保持密切联络

目前,越来越多的我国教练出国执教,形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海外兵团”。“海外兵团”的形成不仅开阔了国内教练和运动员的视野,提升中国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形象,也有助于搭建我国公共外交的平台,拓展公共外交的空间与能量。建议体育总局筹措专项经费,为我国的“海外兵团”建立分门别类的各种档案,加大情感投入,关心与爱护这些海外教练。遇到境外体育赛事,体育总局官员在出国期间应抽出时间专程看望他们,不定期地举办聚会,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海外华人成立体育社团。体育界可通过“海外兵团”影响国外的运动队、体育俱乐部、普通民众与其子女,形成通向境外各国的人脉网络,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培育来自草根阶层的社会力量。

4.6 设立海外“武术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26万人[4]。就体育而言,目前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成功申办了1所孔子学院,其他的体育学院在这方面是空白,个别院校也有初步想法。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倡导条件较好的体育院校有针对性地建立“武术孔子学院”,突出境外民众喜爱的“武术”与“功夫”,用有感召力与亲和力的传统武术文化来吸引境外民众。通过练习武术、学习汉语逐渐深入了解中国,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文化。

4.7 培育非政府的体育社团与体育组织

目前,中国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这种状况已不适应国际环境与国际斗争变化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团可充当在公民和国家机器之间沟通意愿、意志的桥梁,承担许多政府机构力所不及的社会任务,甚至在国际事务中可起到润滑剂的积极作用。中国的公共外交需要非政府组织加以推动,文化软实力需要通过非政府组织加以放大发挥,所以,培养非政府的体育社团与体育组织成为我国公共外交的需要。

5 结 语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在国际社会与世界格局开始转型的大变动时期,中国体育要自觉服从于国家战略,将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置于全球视野之中,积极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外交的显著优势与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以适应公共外交时代的到来。

[1] 傅莹. 为什么公共外交那么重要[N]. 环球时报,2010,9(13).

[2] 赵启正. 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J ].外交评论,2009(5):2.

[3] 李兵,纪双城. 美舆论热议“中国姚”改变了什么[N]. 环球时报,2011,7(12).

[4] 许琳. 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2009年度报告[EB/OL]. http://res.chinese.cn/hanban/ report——2009.pdf.

G812

A

1674-151X(2012)06-001-03

投稿日期:2012-03-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TY003)。

黄莉(1967 ~),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姚明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新时代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缺失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高校学生体育明星崇拜的调查与分析——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超体育表演:《超级战队》中体育明星的符号解析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
像姚明那样诚实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