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曼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体育部,天津 300384)
体育教学手段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的研究
王 曼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体育部,天津 300384)
通过对学习倦怠理论的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就体育教学手段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适宜的体育教学手段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运用团队目标、小组合作及组间竞赛等体育教学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有显著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体育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这是时代发展对高校体育的要求。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手段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随机抽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1级篮球、网球、太极拳、健美操专项的学生约300人为实验对象,其中4个班为实验组、4个班为对照组。
选用陈燕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问卷共35个项目3个维度,分别是情绪低沉、行为回避和成就感低。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的程度越高。量表的α系数为0.931。
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调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生约1000名。调查从2012年2月开始至2012年5月结束。总共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72份,问卷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963份,问卷有效率96.3%。
采用实验教学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设定的教学手段(团队目标、个人目标、小组合作、组间竞赛);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方式(教师技术教授结束后,学生自由练习,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答疑,再集中分析、纠正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实验采用具有无处理对照组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2012年2~5月进行,学时数为32学时,且教学内容、任教教师、授课时数均相同。具体过程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总体得分在106~175分之间的,占了总样本的24.61%;得分等于105分的,占了总样本的33.65%。因此可以认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院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表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征表N=963
表2中还显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男生的倦怠倾向都高于女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年级呈现出,从大一到大三呈上升趋势,大三则达到高峰,而到大四又呈下降趋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分布上呈现出理科学生的倦怠程度高于文科的学生。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得分的比较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教学手段的比较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倦怠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表3),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得的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得分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倦怠的情绪低沉、行为回避、成就感低及倦怠总分的得分上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01、p=0.008、p=0.003、p=0.004),从而说明设定的体育教学手段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从而说明团队目标、小组合作及组间竞赛等体育教学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效果显著。
3.1.1 整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倦怠的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1.2 实验证明,适宜的体育教学手段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
3.1.3 团队目标、小组合作及组间竞赛等体育教学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效果显著。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表4),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测得的各种教学手段学习倦怠的得分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个人目标的得分上出现了差异性(p=0.043),在团队目标、小组合作及组建竞赛的得分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7、p=0.006、p=0.009),
3.2.1 要加强教师自身效能水平的培养
教师应组织好课堂,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以感染、影响学生;掌握调整学生情绪状态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学习需要,也是避免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了解各教学方法的利弊,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育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2.2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近些年来,在教育体制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也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做了一些调整,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大学、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把培养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培养人才的具体做法上,短期化倾向严重,造成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尽快摒弃那些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以提高学生创造力为目的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唯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克服学习倦怠问题,培养出更多的世纪人才,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2.3 完善资助体系,减少学生经济压力,缓解学习倦怠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约占在校生的20%以上。总体来说,贫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贫困生工作做好了,既能稳定高校的教学秩序,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才,实现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通过各种方式接受资助的学生仅占贫困生的10%左右,受助数额人均不足3000元。因此,高校应当在已有奖、贷、勤、免、补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助学力度,才能真正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
[1]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3] (美)麦库姆斯.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M]. 伍新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6]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 ].心理科学,2006,29(1):47-51.
[7] 张娜.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106-108.
[8] 曾建川,史海良.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97-99.
[9] 陈兴胜.体育学科研究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现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4):76-78.
[10] 张战毅.学习倦怠、人格坚韧性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8):131-133.
G807.4
A
1674-151X(2012)06-061-02
投稿日期:2012-03-23
2011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177)。
王曼(1974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