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权,宋 军
(1.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2.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31)
理论与方法探索
青年体育教师不能忽视的几项基本技能
刘 权1,宋 军2
(1.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2.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31)
近年来,随着师范院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中年青教师的比例逐年上升。青年教师虽然在大学里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但是由于教学经验的相对欠缺,在教学过程中的总是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的关心和重视,希望能够引起年青教师的重视,以期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些许帮助。
口哨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如同修理工人手里的钳子,经历过的教师都知道,如果上体育课忘记了带哨子会有一种心理没底、缺少帮手的感觉。但是,我们在听年青教师的公开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将哨子放在口袋里不知如何使用,整节课听不到几声哨音,而教师在调动队伍或指挥学生练习时却叫的声音嘶哑。做过篮球裁判的老师都清楚,在篮球比赛中裁判的哨音就是命令,哨音代表了裁判的威严和信心,对于体育课也同样如此,哨子是教师的“法宝”,青年教师一定要学会使用哨子。第一,要养成将哨子挂在脖子上的习惯,不要将哨子放在口袋或拿在手中;第二,吹哨子时要先深吸一口气,用舌尖抵住哨口,需要发出声音时将舌尖松开,用舌尖控制哨音的节奏;第三,哨声要尽量洪亮、清脆、果断,不同的状况或情境用节奏、时值不同的哨音来表示。例如,“嘀”表示练习开始,“嘀、嘀”表示停止练习,“嘀、嘀、嘀”表示结束等,我们要不断地去体会、琢磨,充分挖掘和利用哨子的功能,使其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在体育课堂中,由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可能经常会组织各种形式的队形,如圆形、三角形、方形、弧形等队形,但是如果队形的组织或调动不当,可能会造成场面的混乱和教学时间浪费。例如,组内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由“二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二路纵队过渡到“三人‘∞’传球”的三路纵队,队形调整采用的方法是让两组的前面部分同学(近1/3)重新组成一路纵队,在接下来进行“二攻一”的练习中又将三路纵队还原成二路纵队,由于教师组织方法的不当造成了队形变换过程的混乱和队伍调动的多余,在课后的总结中听课的教师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1)二路纵队变三路纵队的方法应是两路同学从前至后1~3报数,然后左右两排的数“2”同学分别向左前方和右方后迈出一步,重新排成一路纵队即可;(2)从三人“∞”传球过渡到二攻一练习可以不进行队伍的变换,只需传球到三分线附近时速度降下来,中间位置的同学迅速移动到罚球线线附近转为防守,这样则减少了队形的调动。因此,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同教学内容,学生队形的组织要机动灵活,为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学生的练习创造有利条件。
记得以前的公开课或评优课,几乎所有体育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都要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展示教师队伍调动的能力,现在的体育课基本上在开始部分就是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如组织游戏或按项目分组活动,体育教师曾经引以为豪的队伍调动的口令和手势已逐渐淡出课堂。笔者认为,体育课堂中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不必每节课必须有,但在开学初期的体育课进行一些常用的队列队形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否则,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这些必备的基本技能将会被我们丢失。例如,我们经常会在招聘新教师时发现,部分教师不知“向左转走”“向右转走”的动令到底应落在哪只脚上,甚至个别教师的“跑步走”“立定”的动令和预令的口令都是错误的。浙江的刘坚老师也说,他在做省优质课评比时就发现,很多老师在横队的整队时,手势是五花八门,左手有的握拳有的握掌,有的体侧屈有的前屈,而“左臂向前屈臂,手掌竖起掌心向自己身体,出几个手指表示几列横队,右臂侧平举手掌伸直”的规范手势几乎没有一位老师采用。因此,这些队列队形指挥的口令和手势,不仅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也要注意,以免贻笑大方。
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技术的学习还是游戏的组织或队伍的调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解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是,讲什么、怎样讲、讲多少,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动作的技术要领时,抓不住重点难点,讲了一大堆,学生还不知所云,仍不清楚动作应如何做,还的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恨不得把每个词都要重复或加以解释一通,一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还没有教师的讲解时间多。因此,年青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注意:(1)教师的讲解要语言精炼、做到有的放矢,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拖泥带水。(2)语言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不要过于专业或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像一些体育同行或前辈提炼出来的体育口诀,如三步上篮的“一大、二小、三高跳”、铅球的“蹬、转、挺、推、拨”,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利用这样的体育口诀,语言精练,学生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理解记忆。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具体的动作和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某技术动作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应该怎样做,通过观摩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示范什么、怎样示范,否则相同的示范方法有时的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例如,广播操的教学,我们学校是青年教师先观摩老教师一节课然后教学,相同的教学内容,也都采用了正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青年教师教学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在一些技术动作的细节或运动路线上搞不清楚。因此,青年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要做到:示范方法或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队形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示范要注意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相结合、正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相结合、不同方位、角度的示范相结合;示范要和讲解相结合,对于技术动作重点、难点,示范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重点观察示范的部位、方向、节奏和动作的衔接等,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住重点,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G807.0
A
1674-151X(2012)04-12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66
投稿日期:2012-02-10
刘权,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