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内涵

2012-08-15 00:52文蔡雄
运动 2012年20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青少年

文蔡雄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640)

校园足球可以理解为根植于校园的足球活动,同时也可以指校园足球活动。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目前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一纸文件犹如纸上谈兵,因而探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内涵变得尤为重要。

1 足球在人生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定位

现代体育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休闲时间增加,人们有大量的时间来从事体育活动,于是规则成熟的体育项目在工业社会中大量呈现。当休闲产业化后,体育也具有了生产的属性,商品化的体育促进了体育本身的发展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总值攀升到世界第2位,进入了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借鉴国外尤其发达国家的经验,体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个体的人生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一直以来,体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激起了国人的爱国心,同时也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国家形象,而取得这些成就的现实支撑——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功不可没。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就有学者预言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举国体制到全民体育转变的转折点,就体育行政方面来说,虽然此转变不明显,但是从整个国家的体育形式来看,确实存在此种转变。换言之,就是举国体制依然在制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的辉煌,社会上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同时高涨。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人为何热衷体育?

首先,体育是一种休闲,是人休闲的一种选择,这决定了人在休闲的时候可以选择体育,也可以不选择体育。其次,体育的上位概念之一是游戏,游戏是社会概念,游戏概念的扩大化,可以理解为人是游戏的。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人的社会化,而游戏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可以是娱乐的,可以是休闲的,也可以是生产的。当然如果从娱乐休闲的角度来看,体育作为一种游戏可以看作是人存在的一种表现。再次,体育的类同位概念是运动,而运动是人一种本能需求。人与体育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人的本能与社会化的一种体现。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这反映了足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了足球运动在某种程度能够代表体育。反观体育与人的关系,我们应该能够明晰足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我们将足球运动的发展作为人的需求来满足,思考一下足球运动与个体人生各个阶段的结合,或许能够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如果将足球运动贯穿于个体人生全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和生活时期,有不同的足球参与形式,不同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参与方式。(1)童年应享受足球带来的单纯运动乐趣。(2)在青少年时期参与到足球竞赛中,如果有可能将足球作为职业,期待足球带来的高收入。但是在这个阶段,整个社会环境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毕竟在工业社会中,个体的专业化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完成,所以不应该采取赌博式(单纯以职业足球为人生职业)的足球道路,这也是在选拔机制下必须保障淘汰后的青少年其另外职业发展的可能性。(3)成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漫长的时期,应该有更为丰富的足球参与。(4)老年时期是自身的足球见解的表达阶段。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参与足球面临着的是职业保障的问题,而其他时期则是社会足球环境对足球参与的支持问题。而且校园足球阶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从童年到青少年,是起点、形成期,但不应该成为终点。

2 校园足球与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

校园足球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进行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关于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以1994年职业足球联赛开始为界,之前是传统的3级培训体制(在很多项目一直沿用至今)。基础层由基层业余体校(区县级)、传统项目学校和基层代表队组成,构成了人才培养金字塔的基底;中间层由重点体校、体育中专和运动学校,体现了选拔机制;金字塔的顶层由各种专业队组成,如各省市专业队、高校代表队。该模式的特点是目的较为明确,强调运动员从选拔之初就进行“三集中”(集中训练、集中比赛、集中文化课学习)。职业足球改革后,后备力量的培养有职业俱乐部梯队、民间足球学校等形式。曾出现足球学校报名的火爆情形,但之后随着职业体育的发展,足球后备力量却呈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当时很多研究将此归因为青少年球员的文化教育缺失,导致了社会中对这种培养机制的排斥。另外,舆论也普遍认为中国足球负面的信息及形象导致了更多的青少年远离足球。随后与很多体育项目一起,足球也开始了体教结合的探索,同时关注青少年的训练与学业,但是这并没有遏制后备力量质量与数量下滑的状况,甚至出现了人才断层的情况。

2009年,在足坛反黑风暴展开的同时,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发起了校园足球活动,寄希望于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从而达到充实中国足球后备力量的目的。总而言之,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发展在近20年经历了3级培养模式、体教结合、校园足球3种主要模式阶段,其中体教结合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阶段,这3个的阶段可以看作是后备力量的培养从体校到普通学校过渡,从集中模式到分散模式的变化。

回溯历程我们也发现,中国社会在近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行业出现,个体发展的可能性更加多样化。传统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把足球看作是一种职业规划,在现实中这种规划的收益率较低,可替代性较强,青少年没有选择从事足球,从其家庭来看是一种理性选择,从群体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群体理性的体现。

从校园足球活动的进程来看,主管方一再强调兴趣对学生参与足球的重要性,但依然脱离不了3级培养模式的影响,总是想主动地挑选有一定天赋的学生集中训练。尤其当其主要目标定位于后备人才培养的时候,这种主动选拔的机制不自主地呈现了业余体校的性质。

因此,反观校园足球活动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有校园足球的本质依然有3级培养机制的选拔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从集中到全民参与的起点特征。

3 校园足球的社会化进程

纵观整个社会,三大球中的篮球运动的社会普及化极高,究其原因无外乎其场地相对简单,得分容易,相对于激烈的对抗性,大众更关注进球。而足球的社会化进程却受到了限制。首先,足球运动需要一片开阔的场地,尤其在一线城市,寻找这样的比赛场地变得尤为困难。一到周末学校的大门紧锁,仅有的几块体育机构的场地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的参与度。在面临场地与运动需求的问题上,很多足球爱好者选择了放弃这一运动,以致于足球爱好者的基数不断减少。其次,足球比赛需要的人数较多,大城市交通的堵塞和工作的繁忙,使足球参与者的聚集成了一大问题,没有一定的人数,组织就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其趣味性和对抗性也会降低许多。可想而知,带好了装备,兴致冲冲地来到足球场,却因为人少,无法开展比赛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此外,由于文化的原因,中国人更愿意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运动,但身边喜爱踢足球的人却寥寥无几,生活中谈论足球的到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欣赏与比赛本身是两码事,众多爱好者将对足球运动本身的激情迁移到观摩比赛之中,这无形中降低了足球的参与度。长此以往,足球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少,必将阻碍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第三,经济的发展程度也与参与比赛的人数息息相关,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挣扎着提高生活指数,而运动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因而,要普及足球运动,还得发展经济,衣食住行无忧,发展兴趣和爱好的几率才会提高。

种种原因正限制着足球的社会化进程,至于高层似乎也正在通过一些方式尝试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成效微乎其微。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放学校的运动场地,让足球爱好者有参与运动的场地,学校似乎把这些场地当成了私人场所,不准进入,或者收取费用,可曾想过众多教师都是纳税人养的,学校也是纳税人的钱建的,但是休息日学校不开放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体育局的一些场地,也不是轻易都能进入的,有管理者,但是他们主要管理“进出场地的运动者”。

4 结 论

将校园足球置于中国足球体系之下予以观察,更能明了校园足球的意义以及进一步的规范价值。同时,中国足球体系概念的提出,也有助于微观地去分析中国足球这一整体。

从年龄的递进来看校园足球的位置,就会发现校园足球位于整个足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时间起点;从动力构成来说,尽管儿童与青少年在对体育具有天性的参与欲望,但同样容易受到环境的制约;从成长历程来说,青少年也属于不完全理性阶段,显然不具备持续的自发动力。所以,校园体育对于中国足球体系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逻辑起点,在促进中国足球持续发展方面不足以成为逻辑起点。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青少年
业余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认知与预防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