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恒,师栗戈,高仁斌 ,赵忠彩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云南 文山 663600)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是针对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不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发展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教学中实行动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意愿)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是一个集教、学、评为一体的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范型,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以及相应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重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设计和实施上。”动态性体现在把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的有机结合,每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因教学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学者于长镇在《体育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的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就其过程的重要因素来说,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地与器材4大因素。”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结构见表1。
表1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的结构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见图1。
这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的层次,既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又保护学生的学习热忱,是动态分层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在此过程中有2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学生自我定位准确度和评价能力;学生个体发展能力的不均衡性。具体操作见表2。
体育教师以肢体活动为主的“动态”教学,是针对其他学科教师以思维活动为主的“静态”教学提出的,而体育教师的“动态”表现是以“静态”为基础的。因此,体育教师的劳动是“动静”双重性劳动。
2.1.1 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法,对学生体质、品德和学习成绩、家庭教育程度等调查等。采用其“优而则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达标者,可进行自己有兴趣的体育活动,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后进生上。重点以教师为主体,采用其中定向限制的分层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表2 具体操作
表3 体育教师指导的方式与方法
图1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结构
图2 动态升降教形式
2.1.2 实施重点 体质、兴趣、体育素养等综合评定。
2.1.3 达成目的 学生能初步了解自我体质,并能在“动态”中能理解自己所在分层教学中所要担任的角色,初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评定、对体育作用的认识等。
2.2.1 研究组织形式 树立“体验学习”“交往互动”教学观念。
2.2.2 重点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助性,重视其中教学结构的改革。
2.2.3 目标 采取“以优带差”“以差促优,共同进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责任意识。
2.3.1 目标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3.2 动态升降教形式 说明:每次升降 3~5 人。(图 2)
2.3.3 达成预期的效果 学生能基本上自觉的锻炼身体,且能有效科学地锻炼身体,能自觉地查阅相关健康的知识,并能有效地欣赏体育,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带动和“感染”周围的同学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指导的方式与方法见表3。
动态分层教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它的最大特质是开放性,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它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是动态分层教学目标定位之一。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与他人沟通、对话、互动之上,并依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尊重、民主和平等关系而实现的。只有个体间的相互宽容、理解与协调,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生动态分层教学的过程可以逐渐体验并形成诸如集体意识、合作精神、民主观念和尊重理念等基本规范。
共同参与、发挥特长应是研究性学习实施坚持全员性原则的应有之义。因此,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是动态和分层学习的结合。坚持全员性原则,教师首先必须确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个都不能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动态”差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它加以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动态分层教学模式,既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发展的过程。在这同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两者同生共长,持续发展。学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研究活动会得到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但学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假如学生的活动完全没有教师的指导,虽然也可以进行,但是其效率、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将对打破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体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差距教学状况,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点。这能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深化,能进一步地促进和推动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探究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6.
[2]陈国民.迷失与追寻——分层教学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J].教育科学论坛,2011(11):11-13.
[3]梁红京.分层教学合理吗[J].教学与管理,2006(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