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英,吴岳衡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自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是缘于中学文化成绩不好,考理想大学无望而突然转报的体育专业,其体育技能也是为了应试而突击习得的,这种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给专业教学带来了难度。为了缓解这个矛盾,吉首大学体育学院自2007年9月起开始尝试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思想是“构建专项体育社团,以高年级带低年级,组织学生课外自主参与基本运动技能训练”,此举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高年级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提升了低年级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本文总结了吉首大学体育学院5年多的实践做法与经验,期望同仁不吝赐教,以求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1 组织设计
为了把课外专项体育社团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责任。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统筹全局,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各种制度措施,确保体育社团工作健康发展;书记监督,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体育社团工作通畅有序;学工部主任负责招聘,负责考核、招(选)聘有专长的学生教练;辅导员分管项目,技术指导,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高活动质量;班干部负责学生考勤,组织学生选项,督促学生按要求参加,及时反馈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各组织机构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1.2 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1.2.1 培训内容 活动内容主要分为5类,即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操(健美操、广场健身操等)、田径(短、中长跑、跳高、跳远等)、舞蹈类(集体舞、现代舞、交谊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跆拳道、散打、舞龙舞狮、高脚、苗鼓、拳术、棍术、刀术、剑术、太极拳等),共计20余项。不仅是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进行竞赛组织的实战练习,如组织篮球赛、健美操过级赛、散打争霸赛、羽毛球赛等运动竞赛,合格者颁发裁判证书。
1.2.2 时间安排 (1)早操:除周末外,每日早上 6: 30~7: 20 在相关场地进行体能、基本功训练。(2)晚操:下午或晚上组织技能训练。
1.3 制度保障
除大四学生外,要求学生全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学院制定了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教练(高年级学生)负责制”“班干部督促管理制”“教研室人员对各运动项目督查评估制”等制度。按照学院规定的活动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时到达指定场地、运动区域参加活动,体育教练(高年级学生)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体育器材由学院购置并安排落实。
1.4 奖励机制
根据体育社团各运动项目开展情况的考核得分,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集体、个人项目奖励标准,对学生教学水平、运动技能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社团及体育教学成果突出的教练员,体育学院进行奖励。另外,学期末还举行社团技能展演,根据技能展演水平,评比出优秀社团、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训练情况及教学成果与学生学期综合测评挂钩。对不参加或参加培训不积极的学生,视情况进行教育并给予相应处理。
2.1 改善了学生的课外专业学习状况
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少创新,与校外、社会上开展的各种竞赛相比,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创办体育专项社团后,师资力量配备充足,场馆设施得到有效保障,为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运动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96.9%的体育专业学生认为教练水平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同时,有68.8%的人认为场馆设施能够或基本满足需要,有 81.2%认为器材数量能够或基本满足学习的需求。总而言之,体育社团的教练师资力量、场馆器材设施情况基本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确保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选项排在前3位的项目均是球类、舞蹈类和健身操类,所占总百分比分别为28.6%、25.7%和24.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更青睐竞技性、对抗性和协作性强的球类项目、健身、健美等娱乐、灵巧性高的舞蹈和健身操类项目,而一些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每周达4~5次,占到47.1%,其次每周2~3次,每周6次以上的相对较少,参加一次或干脆不参加的所占比例很少。可以看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课外的专业学习。
2.2 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吉首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社团创办伊始就坚持把体育教育作为办好体育社团的切入点,重在激发学生对体育专业的认识,热爱体育,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来选择专业项目,使学生成为体育社团活动的主人。
调查结果显示,95.1%的学生对参加体育社团“非常愿意”或“愿意”,而不愿意参加体育社团人数仅为4.9%。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动机排占前3位的分别是“学习专业”(49.9%)、“提高专业”(33.7%)和“巩固专业”(12.1%)。可见,体育社团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3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院体育社团坚持从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出发,促进学生掌握1~2项专业技能,为终身体育教学、训练奠定基础,主要衡量办法是具有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能力与夺标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掌握1~2项运动技能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社团的比赛和表演活动,达90.8%。其中,58.5%是代表个人参加比赛,占第1位,其次是代表班级和代表学校,分别达21.1%和11.3%。在参加校内体育社团比赛中,一些原本体育技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脱颖而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1 体育社团是完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任务的有效补充,通过体育社团把技能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组织起来,不仅改善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动机,而且对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团队意识的增强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2 专项体育社团与课外体育活动相比,具有活动有保障、专项突出的特点,是“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教学思想的有效实践。
3.3 学院领导对创办体育社团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高,是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前提条件,数量充足的师资力量、场馆及器材是体育社团的物质保证。
3.4 学生教练是体育专项社团的重要人力资源,通过准备教案、技能展示、教学试讲等环节,选拔高年级学生作为社团教练,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保证了体育社团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需求。
4.1 加强学习与宣传,进一步提高创办体育专项社团重要性的认识。把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态度、兴趣、爱好、意识、能力和习惯等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4.2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4.3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面向学生终身受益的专业项目角度来设计,思考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
[1]周永奇.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四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2]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3]张本家.论体育社团对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