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兰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中学,江苏 常州 213133)
大课间是近年来学校体育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实施途径,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新型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在近些年的实施过程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动”起来,不但可以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效果。但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质量。
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学校的体育状况、体育传统风气和大课间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学校领导是关键因素。当前一些学校领导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没有认识到开展体育大课间的意义,大课间活动经常被取消或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迫于升学竞争压力,追求升学率,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容易成为一种形式。
体育教师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扮演着组织、管理、参与者等重要的角色,但往往由于体育教师的惰性和能力制约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工作量大,没有计入课时,所以影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的能力不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信心,导致教师不敢尝试。
组织管理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另外,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单一、老套,年复一年地进行同一内容,学生的兴趣全无,出现学生逃操也在情理之中。大部分学校在大课间活动时很少见到教师活动,没能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欢快、和谐的场面。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虽然各校都加大了场地器材的投入,但还是满足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建议学校建构完善的资源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按照标准配置各项体育设备、器材,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有效的服务支持体系。
当前很大一部分家长都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孩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担心学校开展的大课间等阳光体育活动影响学生的休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建议让家长明白大课间等阳光体育活动不是一味地玩,而是寓教于乐,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真正认识到体育对学生强身健体有着重要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第一”思想教育是相一致的。因此,各类学校体育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统一发展,以便更好地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计划。
大课间是全校性的活动,为保障体育大课间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活动管理体系。在大课间活动的方案的设计上,应根据学生需要,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校应建立以学校领导为首的检查小组,每月对各年级大课间活动效果、安全性、参与度等进行考核评比,将评比工作纳入考核,加大管理力度;体育教师要认真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指导,安全组织实施;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为了学生的健康要有奉献精神,做到人员到位、器材准备充分、活动开展顺利。
大课间活动要根据学校人数和活动场地,合理使用场地器材。人数较多而场地有限的可以按班级来划分活动区域,一般按照就近原则来划分,活动内容一月一轮。人数较多而场地资源较好的可以按场地规划活动项目,选择一些与场地配套的活动项目让学生自选。例如,在田径场地可以安排接力跑、袋鼠跳等项目,在排球场地可以安排排球对传、对垫项目,在篮球场地可以安排篮球投篮等项目。这既充分利用了学校场地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要设计开发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民间活动直接或者改编利用,如打陀螺、滚铁环、跳竹竿、舞龙、扭秧歌等活动项目;也可以选择新兴活动,如街舞、独轮车、滑板、阳光伙伴等休闲运动项目;也可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游戏活动,如跳绳可以单人跳、双人跳、花样跳、跑着跳、跳长绳等。但这些项目的选取要可观察、可评价、可操作,要体现出学校体育的全员性、趣味性、健身性。
为了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健身环境。首先,学校要加大投入,增设或者改建场地器材,通过自制教学器材,一物多用,提高器材的适用、利用率,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设计来满足大课间活动对场地器材的需要,还要改造学校的室内、外的音响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健身环境。其次,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通过整合引进、创新改进,增加活动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挖掘活动项目的趣味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常年进行的广播体操可以用篮球操、校园舞、健身武术操等代替;足球运动占地面积大,可以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毽球来替代练习;也可以引进一些时尚项目,如轮滑、街舞等项目。
体育设施是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修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健身房、篮排球场、网球场、滑冰场等,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开展活动,同时注意拓展活动空间,发挥大课间活动的“吸引力”。例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设置新颖有趣“独木桥”“站桩”“攀岩墙”等;也可以利用空地的地理位置,用油漆涂画出“跳房子”“攻城”的游戏场地,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使活动设施得到补充与完善。另外,各类学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由相关专业教师选好体育项目后,对其内容进行再次深加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改造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更好地为阳光体育活动服务。
大课间活动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选择和设计适合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既要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例如,根据本校普及率高或特色项目设置的篮球操、绳操、乒乓操、武术操、足球联赛等。
根据系统论观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大系统,所以对待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有辨证眼光和科学态度。学校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要坚持“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大课间这一长效机制发挥出更大的整体功能,从而实现大课间的可持续发展。
[1]梁立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2).
[2]方晶.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1(8).
[3]纪成周.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六大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10).
[4]周万征.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师友,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