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深练习适宜高度的认识

2012-08-15 00:54杨金柱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负荷专项速度

杨金柱

(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5)

跳深练习适宜高度的认识

杨金柱

(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5)

跳深高度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同时也是健康训练的有效保障。为了探明这些不同结论的原因,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产生不同适宜高度的原因,提出了跳深适宜高度的设计方法,为正确运用跳深练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跳深练习 适宜高度 生理机制

跳深练习作为一种发展肌肉爆发力的有效手段,已被众多的教练员所采用,理论研究也不断的深入。研究的主要方面是跳深的高度和跳深的远度,其中跳深的适宜高度有很大的分歧,这就给教练员、运动员的实际应用带来困惑。

1 适宜高度的概念

跳深是超等长练习手段之一,超等长肌肉力量练习是指对肌肉进行快速动力性负荷牵拉,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的一种练习[1]。超等长训练是前苏联生物力学家Verkhoshanski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一种跳深的方法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弹跳能力[2]。跳深练习时所跳下的高度叫跳深高度,跳深的不同高度对练习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影响练习的效果,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跳深的练习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跳下接跳高;跳下接跳远;跳下接快速的移动等,这要根据专项的不同而运用恰当的练习方法,比如:跳高的运动员就要采用跳下接跳高的练习方法。无论采用哪种跳深练习,教练员或运动员以及其他的使用者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练习效果,而跳深的适宜高度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跳深的适宜高度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较多的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跳深的适宜高度是跳下的高度最高或最远的高度。

2 跳深的生理机制

跳深是超等长收缩的主要练习手段,Atha认为,这种离心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可以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和收缩成分都承受载荷[3]。目前已经证明,超等长收缩之所以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原因: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以及再利用和运动神经中枢对肌肉的反射性调解[4-5]。肌肉弹性能量的产生是由肌肉牵拉的速度和长度决定的, 能量的再利用则是由离心-向心收缩的耦联时间决定的[5]。有报道称,人体经过系统的超等长训练后, 肌肉的兴奋性和灵活性会提高, 表现出基强度小, 时值缩短且肌纤维增粗, 肌结缔组织增厚, 肌糖元增加等特点[6]。因此跳深练习的目的就是增强肌肉的弹性能量的产生,储存以及再利用的能力,缩短离心—向心收缩的耦联时间,加快向心收缩的速度,这些是否能够得到高效的发展取决于跳深的适宜高度。

3 产生不同跳深适宜高度的原因分析

目前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对跳深适宜高度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分歧,适宜高度从30cm直至1.1m,有的人甚至认为1.50m也是适宜的高度。跳深练习虽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但不是说什么高度都能产生最佳的效果,高度不适宜就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弄清得出不同跳深适宜高度的原因,明确适宜高度的具体适用条件,为教练员、运动员能够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借鉴。

从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研究跳深高度的重点集中在跳下接跳高和跳下接跳远这两个方面。而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对象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专项,不同的专项对于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三级跳远主要要求的是单足跳和跨步跳的能力,短跑要求的是启动和快速移动身体的能力,篮球要求的是起跳和快速移动身体的能力等,这些项目所要求的运动模式各不相同。目前研究的项目涉及到相当广的范围,包括三级跳远、跨栏、短跑、篮球、排球、滑冰等,这也是产生不同适宜跳深结果的原因;(2)不同的训练水平,不同的训练水平主要表现在训练的时间上,而训练时间是训练次数的累积,也就是说训练的次数多对于训练的适应越强,获得的训练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拥有身体能力也有差异,比如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相比一般都是有较强的身体能力。文献中显示的研究对象有二级运动员、大学生田径专修、体育大学本科生等,因此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跳深适宜高度;(3)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龄是产生不同跳深适宜高度的另一个原因,尤其是青少年时期,肌肉的力量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差异很大。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是否能采用跳深训练法还有争议,但一部分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年龄的运动员都可以使用跳深的练习方法,只不过一定要精确选定跳深的高度;(4)不同的身高和体重,身高1.80m和身高1.60m的运动员显然不能采用一样的跳深高度。如果采用一样的高度,要使1.60m的运动员得到较好的联系效果,1.80m的运动员就可能承担的负荷过低而得不到锻炼,若要采用1.80m运动员较适宜的高度,就可能会影响速度概念或造成1.60m的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而体重的不同就像承载不同的运动负荷一样,使运动员无法在相同的跳深高度上完成同样的工作。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跳深适宜高度,才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这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但由于研究的对象既广泛又散乱,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认识,不能给教练员、运动员以明确的指导。

4 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

跳深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下肢的爆发力,提高跳跃的高度或远度,加快移动的速度,跳深的适宜高度要紧紧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依据不同的专项,不同的训练水平,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高和体重等来设计,其中,专项的需要是核心,其它几个方面也必须给予相应的考虑。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兼顾以下几点就能测试出具体对象的跳深适宜高:(1)专项的需要,以跳高为主的项目如:跳高、排球等要以跳深接跳起的最大高度为准来确定跳深的适宜高度,而偏重速度项目如:篮球、足球、跳远等跳深接跳起的专项时间为准来确定跳深的适宜高度;(2)训练水平的需要,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不但表现在肌肉的快速力量较好,更主要的是整体的协调性较高,因此能较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能承担更大的负荷,可以采用更高的跳深高度;(3)不同年龄的需要,青少年运动员处于身体的发育期,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在速度敏感期应以发展速度跳深高度为准,严格要求跳深接跳起的时间,而在力量的快速增长期要以发展力量跳深高度为准,尽量要求跳起的高度或远度;(4)不同身高和体重的需要,身高增长则跳深的高度增高,体重增长则跳深的高度降低。

[1]姜川.速度力量训练在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

[2]张俊青.力量训练方法和负荷结构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0.

[3]部义峰,李世明,成武刚.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孙竟.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9.

[5]王绪.对发展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组合训练手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1.

[6]史绍蓉.决定超等长训练效果的因素(文献综述)[J].体育科学,1996.

[7]马顺江.网球发球速度力量练习方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8]毛海峰,史绍蓉.超等长练习的生理学机制及练习效果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5.

G823

A

2095-2813(2012)08(b)-0021-02

猜你喜欢
负荷专项速度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行驶速度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速度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图侃天下
SGT5-4000F(4)燃气轮机夏季最大负荷研究及应用
秒速5厘米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