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民间武术文化在高校武术教育中的传承

2012-08-15 00:50任慧琴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武术武术

任慧琴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浅析民族民间武术文化在高校武术教育中的传承

任慧琴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民族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在现代社会,民族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文化与教育价值需要得到认识与提升。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积极承担发展、传承民族民间武术文化的重任。

武术文化 高校 武术教育 传承

1 武术文化的内涵

武术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尚武崇德,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该有的道德品质。中国武术有着非常深奥和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其独特的养生健身方法和价值。中国武术实用的技击术、赏心悦目的动作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它像一朵奇葩独立于现代体育之中,但在西方体育文化与各种暴力、功利文化的充斥下,当代大学生对武术产生了许多不良认知,对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及思想产生了不良的看法,这些极不利于大学生对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武术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族民间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是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结构健全等方面,都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血缘和形神相依的联系。中国武术是经过数千年锤炼创造的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武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武术文化与宗教、民族文化、地域风俗特色相依互存,负载着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武术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人体育运动的才智,或仅是一种老少咸宜、意趣盎然的锻炼方法,而是古老博大的东方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武”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传统武术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区域特色。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修炼者可以从中培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中国武术哲学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汇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呈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风貌,深蕴着天人合一的东方韵趣,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释家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2 中国民族民间武术的当代价值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民族民间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东方人的哲学、宗教和审美观念,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东方文化;这与高校所提倡的文明、友善、诚信、协调等人文内涵相吻合。它所具有的多层面性、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它在高校存在的必要性。民族民间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丰富的技术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民间传统武术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学校教育这一平台,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本民族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因此,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武术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3 中国民族民间武术的现状

民族民间武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武术文化真正的根基,武术传承与传播如果远离了这一根基,武术文化传播的断裂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后果只能是中国武术将逐步消失在世界艺术、体育之林。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民间武术的地位与价值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奇怪的是,竞技武术属于官方组织传播,处于主导地位,它看不起传统武术,认为传统武术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与封建性;而民族民间传统武术属于民间传播,处于弱势地位,认为竞技武术是“中国式体操”,则不承认竞技武术为武术。在当今民族民间武术的绝大部分项目一直没有进入主流传播渠道之时,其当代价值,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反思。

师承性、长期性、脆弱性、非标准性及自然发展是民族民间武术在数千年传承中的主要特征。当人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时,还有谁来传承!如果没有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自然传承中的民族民间武术很难逃脱自生自灭的状态。传承的断裂,流派的彻底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民间武术口传身授是其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太极十年不出门”,技艺的整体传承需要时间的长期性做为保障,在师徒传承方式下,挑选合适的传人也必然会造成传人少的脆弱性状况。新一代年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能忍受寂寞来继承武术文化的传人可能会越来越少。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

4 高校的武术教育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武术运动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社会对武术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当前我国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如何?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这一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各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2006年7月在上海体院举行的“全国高等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论坛”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各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民间体育理论开设较为薄弱,专业课也以竞技武术为主”,很难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点。而当下的体育教师,所拥有的一切身体文化的知识、技能储备已经是完全西方体育化的程式。因为,他们在接受教师教育所学知识的4年教育过程中,只有短短的54个或64个或72个学时,用来学习、体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长期以来,在专门培养武术专业教育人才的高等学校,单一化、标准化、统一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国家规定套路)”全面地垄断着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整个模式和专业少体校没有多少区别,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人们看到的高校武术已被统一的初级长拳第三路、24式太极拳、初级剑术(俗称老三样)等内容所一色化。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为主,民族民间传统武术中的大量资源、素材没有被好好利用。武术的教学内容单薄,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利于人才的发展。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武术必修和选修课程。武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健身、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出了贡献。但是大部分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只是将其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或一种健身手段而开展,追求动作技能的传授,考试大都以能否比较规范完成一套武术套路为主。如果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会大大削弱武术所具有的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这无疑对高校从事武术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应该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蕴含在武术动作中的文化哲学内涵,明确武术教学的最终追求并不是简单的身体健身练习,而是对人的精神和内心的塑造,是对道的终身追求,做到“武以载道”,而不能教成“中国式体操”。

5 高校的武术教育应该承担起民族文化的继承、传播和推介的责任

高校武术教学对促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而和谐发展是保证,也基础。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武术看作一种外部的技击技术,它还具有培养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审美能力、竞争意识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与学习质量等良好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充分用武术的教育功能来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更好地发扬武术的教育功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一方面各个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结合办学等情况,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武术资源进行开发、改造、利用、整理,运用客观、合理、量化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活动的娱乐性,广泛的参与性,教学的科学性,突出的健康性;构建突出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武术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扩大宣传力度,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武术的浓厚兴趣。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在校区开展武术文化讲座,宣传国粹精神,把武术与奥运结合起来,利用竞赛这一杠杆推动武术的发展。多办些武术讲座有利于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内涵、意义及当代价值等了解。同时,可以多在高校举行武术表演,甚至走出校园,在各处做精彩表演,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应,可以吸取更多的人对武术的感兴趣。这对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除了在高校应大力培养优秀武术人才外,各界人士也应共同关注,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再次,是大力开拓武术市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各高校可以尝试着建立武术俱乐部。高校间可以开展武术联赛,或走出校园办联赛,这是今后发展武术的道路之一。综上所述,民族民间武术文化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能对现代教育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让大学生明礼修德,不仅强于筋骨、壮于体魄,还能正于精神、净于灵魂,民族民间武术的传承更是一种文明的延续,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积极承担发展民族民间武术文化的重任。

[1]马明达.“武学”浅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8):23-26.

[2]王广西.中国功夫[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1.

[3]邱丕相,翁信辉.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传统武术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4-56.

[4]徐永峰,张 丽.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形成研究,2010(12):118.

[5]常媛媛. 论中华武术文化对提升高等学校文化发展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37-38.

[6]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40-44.

[7]徐春毅.高校武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及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73-76.

[8]郑 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3):366-367.

Analysis of Culture Inheritance of Folk Wushu in College Martial Education

Ren Hui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Baoji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

Folk Wushu arts are th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n Chinese martial treasure,but their inheritance is always affected with the inevi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vulnerability,master lineage,long-term span and nonstandard assessment.In modern society,the habitant environment of folk Wushu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while their value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 need to be protected and promote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cultivating talents,should actively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Wushu cultur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martial education inheritance Wushu culture

G85

A

1004—5643(2012)05—0020—02

(1)2010年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计划项目,编号:YK1042;(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编号:SGH10113。

任慧琴(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传统武术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中华武术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