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短兵项目发展研究
——以日本剑道文化体系为参照

2012-08-15 00:50刘文武赵喜堂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日本体系体育

杜 杰 刘文武 赵喜堂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当代中国短兵项目发展研究
——以日本剑道文化体系为参照

杜 杰 刘文武 赵喜堂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中国短兵运动发展历史悠久,但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不足及遭遇战乱等原因,至今仍未形成完善的项目发展体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进行了比较,着重从文化三层次理论的角度对日本剑道体系进行了解读,认为日本剑道目前已形成了以核心文化层、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为核心的日本剑道文化体系,发挥了该项目完善人格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给遭遇发展“瓶颈”的中国短兵带来了启迪与借鉴。由此建议中国短兵应在日本剑道防具基础上开发中国特色短兵防具,重点加强项目核心理念文化的构建,建立项目技术体系与运行机制,从而形成道器合一的中国特色短兵体系。

中国短兵 日本剑道 体系 发展

1 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发展与现状

1.1 中国短兵发展与现状

短兵的原型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远古人为了生存,把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从而形成了剑的雏形。剑是我国古代兵器家族中重要的成员,自周朝至汉代,剑有一千多年的鼎盛期。两汉三国时期由于骑兵手持长剑向敌人攻击时,马速很快,死伤的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这样一来剑锋的作用不大了。虽然两侧都有刃,但劈砍时只能使用其中一侧的刃,所以在军队中,以直刺为主的剑在战争不再能够发挥作用,而刀的直接劈砍技术更加适应了战争的需要。虽然军队装备中剑已经失去了先前的地位,但民间却没有衰弱。曹丕《典论·自叙》曰:“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三国之时,击剑之风甚盛,催琰“好击剑,尚武事”;徐庶“少好任侠击剑”。这可以说明当时击剑之风之盛。在历史上官方屡次禁武,但却屡禁不止,剑文化越发旺盛。

短兵最终被确立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当时中央国术馆的成立(1928年),张之江先生积极倡导国术救国的思想,对武术的拳脚兵刃,以及踢、打、跌、拿等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改进和优化。短兵,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开始了对抗性竞技形式的尝试。起初,是以竹制藤剑为器材,附以日式剑道的护面,在一定的规则下两人相击相搏,称之为“打剑”或“劈剑”。

进入当代,短兵从器材形的制作,到技术体系,训练方法,竞赛制度、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比中央国术馆时期,有了很大的飞跃。1952年春,天津市再次举行了“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此次大会规模宏大,设置的比赛项目较多,设置了散打、摔跤、短兵、长兵、石担、石锁、爬竿、皮条、举大刀、蹬礅子以及弹弓等。在1953年的春天,为迎接首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的召开,全国六大行政暨铁路(火车头)、解放军(八一)等各大系统,组织举办了短兵的选拔和比赛。比赛采用五局制(回合),每局五剑,运动员身着棉制运动衣,无任何护具,竞赛虽很激烈,但无任何事故发生,颇受群众欢迎。同年秋天,“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在天津召开,大会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三剑,竞赛方式采用单循环制。运动员着装是大会统一制做的深浅两种颜色的民族服装,规则允许打头,为安全起见,着击剑面罩。1954年,由于全国武术热的兴起,社会上遗留于武术领域的沉渣随之泛起,随之国家对武术领域进行治理研究,整顿了社会上的污泥糟粕,整个武术界进入整顿阶段。之后,于1956年和1957年以套路形式为主开始进行部分城市的评奖竞赛,而短兵竞技在此大潮下被搁置起来。这一搁,就是数十年。1979年,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阳光的照耀下,“四人帮”不存在了,由于小平同志的拨乱反正,武术界的若干禁区被打开了,被禁锢了二十六年的散手、短兵、推手等技击性项目,在国家体委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提出了试点,准备推而广之。时值1979年的广西南宁大会、1980年的山西太原大会、1981年的沈阳大会。在三次大会上,都进行了短兵表演或比赛。但其后很长时间,比较有影响的短兵比赛甚为罕见,直至2004年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比赛,在中断了约三十年之后,再次重新复活。2009年4月7日,全国武术长、短兵观摩交流赛正式在南海区体育馆拉开帷幕,本次比赛时间为2天,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佛山等地的8支代表队参加长兵与短兵两个项目的比赛,接着世界中华国术大赛在2009年7月21日至26日在香港举行,短兵被列为比赛项目之一,但短兵比赛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2004年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比赛来看,“结果这次比赛非常不成功,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赛场上局面混乱;二是比赛受伤率较大”。可见当代我国短兵仍需继续完善。

1.2 日本剑道发展与现状

日本剑道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公元3世纪的大河时代与当时的中国。在公元2世纪左右已经有了中日交往的记载,如《前汉书》:“乐浪海中有倭人……”的记载。魏明帝时期日本使节来朝见,赐予“亲魏倭王”的封印以及五尺刀二口和大量四段锦稠,自此便出现中日历史上刀剑的交流。到了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随着制刀工艺进一步完善,并以中国户撒刀和汉刀的基础上加以演进,最终定型为长手柄,狭窄刀身,弧形刀刃和刀面勾有棱镐的日本刀。这一时期的刀法也因战斗实践而变得简练、实用、凶悍,最终形成了实战能力强的日本刀法,日本“剑道”的器械与技术自此初步形成。1867年进入了明治时期,在下层武士与商人阶级的支持下,结束了江户幕府,开启了明治时代。明治9年,实施了“废刀令”,百姓不得佩剑出行,传统剑道的实际意义几乎全部丧失殆尽,并随着战场上火器的大量出现,使得剑道几乎走向了覆灭的边缘。当时实行“教育立国”政策,西式教育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内遍布全国。政府十分重视国民体质的改善与民族精神的培养。自明治12年开始,随着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掀起的“武术”向具有体育和教育意义的“武道”之改革大潮的推进下,少数学校开始使用剑道进行教学,之后逐渐被许多学校接受,并于明治28年,“范士、教士、练士”的示范者制度创设完成。大正元年,全国各流剑道家汇聚一堂,整理、制定了统一的“大日本帝国剑道型”,剑道名称自此确立,武道开始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向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转化。

剑道史上也有过肮脏黑暗的一页,甲午中日战争后,一跃成为东方头号强国,逐渐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武道中的剑道变成了学校军事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开始后,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旗帜下,武士刀重新被列为军队的装备系列,配置到了每一个军官;士兵们的刺刀都刻上了代表国家和武士的樱花标记,“武士道”中的战斗精神,就这样被日本军部利用,成为了在别国领土上肆意妄行的军部“武士道”。这一段历史是剑道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战败后,剑道与其他各武道全部被日本联合国军司令部(GHQ),以武道被超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和利用,被视为军事训练的一部分而全面禁止。学校教学中的武道教学也被全部删除。这次的禁武对日本武道发展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成为了武道变革的一个转折点。剑道被禁5年后,日本第一届内阁政府成立,民主共和政体的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1950年,“全日本桡竞技联盟”产生,中断后的剑道在纯粹的体育活动的名义下,再次复活。剑道的复活潮流加速,各地相继成立了剑道联盟(以下简称剑联)。随后在各地剑联的共同努力下,于昭和27年(1952年)10月14日成立了全日本剑道联盟(以下简称全剑联)。

全剑联建立时的第一目标便是脱离社会体育的限制,并且和文部省当局进行了交涉。然后同等重要的课题是进入学校体育的教材当中。这样剑道作为体育运动进行修改的理念作为了全剑联的基础理念。打造适应新时代的剑道作为了全剑联的第一信条。经过全剑联不懈的努力,在昭和28年(1953年)作为社会体育的剑道开始实施,接着同年7月高中、大学也认可了剑道。接着,以前成立的全日本挠竞技联盟和随后成立的全剑联进行了合并,新的‘全日本剑道联盟’成立。昭和30年(1955)三月,全剑联得到了日本体育协会的认可。在昭和47年(1972年)2月,被文部省许可作为财团法人。昭和31年(1956年),全剑联设置了局合道部。为了局合道的发展,“形”制定必要性的呼声渐高,于昭和43年(1968年)设置了局合道形制定委员会。同委员会在昭和44年(1969年)制定了立技三本、坐技四本共七本的动作。接着昭和54年(1979年)在“剑局一体”思想的指导下,追加了三本的立技。随后在世纪之交的平成12年(2000年),以扩充技术为目的,又追加了新技二本,最终全剑联局合十二本完成,标志着当代日本剑道体系基本完成,剑道形成了具有核心文化、物器技术、制度习俗三者紧密联系统一的剑道体系。

2 文化分层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剑道体系

2.1 日本剑道体系概览

当代日本剑道已经脱离了古代战争,已经不再是江户时代武士的专利。当代剑道很好的过渡到了丰富日常生活的剑道,成为了青年人心目中追求体育精神的一种体育项目,也成为了日常百姓追求健康的一种手段。但同时,剑道没有失去传统。当代日本剑道的核心文化层是剑道理念之《剑道修炼的心構》,形成了以“一本”、“禅”、“平常心”等为追求的目标,以“剑道基本型”、“剑道服”、带有古朴色彩的剑道馆等为具体修炼形式的物器技术层,以及以“段位制”为激励体制、以安全具有传统特色护具的基础上形成的剑道赛事,以“礼始礼终”为基本礼仪、以及“全日本剑道连盟”为推动组织的制度习俗层的日本剑道体系。

2.2 剑道的核心文化层

剑道的核心文化决定了剑道的发展方向。全日本剑道连盟于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十二月,为了建立剑道的核心文化层即剑道的理念,成立了剑道理念委员会。委员会为了剑道能够朝着正确、茁壮成长的道路前进,对《剑道的理念》的制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最后综合了各种意见形成了内容简洁、格调高扬的《剑道的理念》:“通过剑道技术与理念的修炼,形成完善人格”。以及“修炼剑道要练习如同真刀决死时的认真态度;对身心进行磨练培养旺盛的气力;通过剑道的修炼学会对礼节的尊重;重视信义竭尽诚实;经常提醒自己努力修炼;爱国家与社会;进而为人类的和平繁荣做出贡献”。从具体技术修炼到为人类和平繁荣做贡献的剑道理念与剑道心構的完成,标志着当代剑道核心文化层的形成,是剑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剑道发展方向的指针”。

2.3 剑道的物器技术层

剑道的技术体系,分为了基本动作和对战技术。基本技术是对战技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基本动作分成了姿势;構(上段構、中段構、下段構、八相構、脇構);用目;竹刀的方法;内敛的方法;足的方法;挥剑法;发声;间合;基本进攻与配合法;互相配合练习;适当的身体位置;实战;残心等基础技术体系。对战技术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对基本技术的进一步发挥,用在了与对手对抗的过程中;有进攻说明,一本技术,二、三段技术(连续攻击技术)等。以及对注意力、呼吸的练习方法都做了系统的规定。剑道防具是值得一提的,剑道的防具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今天包括面、胴、小手、垂这样的一套不失传统而且与现代结合密切的防具。这样当代剑道形成了包括礼法说明;立礼;正坐以及坐礼的礼法体系,包括基本技术与对战技术的技术体系,以及从服饰、场馆到呼吸调整的一个系统的物器技术层。

2.4 剑道的制度习俗层

日本剑道形成了以全日本剑道连盟(局合道、杖道)与国际剑道连盟(IKF)为核心的组织团体,并形成了条理有序的团体秩序与体制,举办世界剑道选手权大会;全日本剑道选手权大会;全日本都道府县对抗剑道优胜大会;全日本东西对抗剑道大会;国民体育大会剑道大会;全日本女子剑道选手权大会;全国家庭妇人剑道大会;全日本少年武道(剑道)练成大会;全日本杖道大会;全日本剑道演武大会;全日本选拔剑道八段优胜大会等一系列的剑道赛事。并且定期举行剑道(东西日本)中央讲习会;局合道中央讲习会;杖道中央讲习会;全剑连后援剑道讲习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养成讲习会;中坚剑士讲习会;八段研修会;剑道讲师要员(比赛、审判)研修会;女子审判法研修会;女子审判讲习会;强化训练讲习会;选拔特别训练讲习会;外国人剑道指导者讲习会等培训事业。形成了段位制这样的激励手段,并且定期开展剑道文化讲演会;设置了特别功劳赏、剑道功劳赏、剑道有功赏、少年剑道教育奖励赏等奖励手段。这意味着当代剑道从禁武时期“挠竞技”的艰难时刻发展到现在,在体制上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体系。

2.5 日本剑道的社会价值

剑道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小小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为社会带来一定的价值。而本节主要从剑道自身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对剑道进行评价。剑道形成了核心文化层、制度习俗层、物器技术层三个独立的要素,并且由制度习俗层作为纽带,将形而上之核心文化与形而下之物器技术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形成了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统一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达到对个人身心修炼的目的,进而促使社会上身心完善的人增多,进一步达到为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目前中国短兵发展没有形成体系型发展模式,发展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目标体系、技术体系以及制度管理体系。项目发展进入当代,如果不进行体系化地转变,很难立足于当今项目林立的体育之林,而中国传统项目也不能够因为项目体系化地转变而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当代日本剑道完成了具有教育价值的体育化,形成了不失传统文化底蕴的剑道文化体系,能够为中国短兵体系化的进程做一个参考。中国短兵体系的建立应该形成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核心价值层,并且学习西方体育项目进行技术上的精细化与规则的竞技化转变,借用现代管理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形成具有核心价值层、物器技术层与制度习俗层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中国短兵体系。

3.2 对中国短兵的建议

3.2.1 在日本剑道防具基础上开发中国特色短兵防具

日本剑道的护具经过了很长时期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当代剑道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而短兵的护具开发研究比较滞后,短兵的发展应该借鉴更加优势的日本剑道护具。只有虚心学习他人优势,在这种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使中国短兵的护具开发同日本剑道护具开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而创造适合中国的短兵护具。日本护具有穿戴复杂的缺点,那么,中国短兵的护具可以进一步进行改良,而这种改良是在不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改良,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短兵防具。

3.2.2 重视短兵核心文化理念的建立

核心文化就如同大海中的灯塔,通过灯塔的指引,船只可以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前行及时靠岸。当前由于急于发展短兵事业,短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规则、护具等的领域,而忽略了对短兵核心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这就如同建造大楼而没有设计图,比较盲目且不可控因素太多,很可能大楼会半途夭折抑或是盖到一定层次就不能继续上升了。中国短兵必须重视自身核心文化的建设,找到自我发展的灯塔,而这种核心文化必须立足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

3.2.3 建立完善的短兵技术体系

所谓完善,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国短兵技术体系的开发研究陷入了一个“全”的误区,总想将全部的技术动作概括在短兵当中实施,这种“全”的思想不适发展对抗性竞技项目。双人对抗性项目需要组织竞技赛事,有竞技就需要有规则与取舍,如果不加以取舍总想“全面”,无法保证竞赛的公平性、精彩性,而失去公平则会失去参赛者与支持者,而失去精彩则会失去观众,一个项目一场赛事无论失去了参赛者还是观众,这个项目或赛事都是失败的。所以所谓的完善短兵技术体系,需要对短兵技术进行取舍论证,最终明确短兵技术体系。

3.2.4 建立完善的短兵运行机制

按照武术教程中所述,目前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短兵属于搏斗运动,所以目前武中国短兵的运行机制受中国武术运行机制统一管理,但短兵也需建立一套自己的运行机制,与总体武术运行机制相互协调互补。运行主要包括推动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对短兵的推广、训练、比赛进行组织与运行,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如段位制一样的激励机制,促进事业更好的发展。

3.2.5 形成中国特色短兵体系

缺少文化的事业如同没有方向的大船,不知何时达到彼岸,只能依靠上天的眷顾,靠的是运气;而缺少实际技术体系的事业永远只浮现在空中,只能是想象当中的事物,所以玄而又玄;有了具体技术体系与掌握方向的核心文化体系将其称之为一件完整的事物,尚需制度习俗的推动与约束,没有制度习俗层这一动力系统,这一事物无法步上轨道,但只有动力而没有约束很可能会使其脱离正常的轨道而陨落。中国短兵发展,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短兵的核心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整理并进行多方论证,进行取舍适度的物器技术体系的建立;然后要在中国武术统一的管理制度下,形成具有推动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健全的制度习俗层,以便对中国短兵的发展起到推动与约束的作用;形成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核心文化层、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相互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短兵体系。

[1]董子红,何瑞编译.剑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白长明等.现代剑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马贤达.中国短兵[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4]马明达.说剑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横山健堂.日本武道史[M].日本:岛津书房,1991.

[6]东京书籍编辑部.图说日本史[M].日本:东京书籍印刷株式会社,2007.

[7]日本武道馆.日本武道[M].日本:三友社,2007.

[8]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林伯原.中国武术史[M].台湾:五洲出版社,1985.

[10]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1]杜 杰.关于剑的衰退和刀的兴盛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8).

[12]郑旭旭,袁镇澜.当代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3]张军平.中国武术文化与日本武道文化之比较[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14]郑旭旭,袁镇澜.中日武术对佛学、佛教借鉴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5]黄 鹤,张延庆,赵志忠.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16]王晓芳,张延庆.同源异流的中日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17]聂啸虎.日本剑道的历史演进过程[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戴小平.武术短兵竞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rn Chinese Sword Development——Under the Reference of Japnanese Kendo's Cultural System

Du Jie Liu Wenwu Zhao Xitang
(Graduate shool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Though Chinese sword has long history,but it has not formed a well-developed system.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Japanese Kendo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the theory of three-level culture and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Japanese Kendo has formed a systematical structure centered on core culture,implement and institution.Compared with Japanese Kendo,Chinese sword should learn from Japanese Kendo and bring it into full play in the improvement of personali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ociety's harmony.Suggestions for the Chinese sword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to develop protection too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ulture,to establish technical system and operation institution and to form a Chinese-Characteristic system featured byquot;the way and material in onequot;.

Chinese sword Japanese kendo system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2)05—0005—04

1.杜 杰(1985~),男,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日本体系体育
日本元旦是新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黄金时代》日本版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