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军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上海 200438)
当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辩证思考
刘树军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上海 200438)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当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体育强国的号召和全民化视角对当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辩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全民化 辩证思考
一项民族体育项目演绎着民族传统文化经典,一方水土打造不可磨灭的文化标签,一种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一个民族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丰厚的物质积累和充足的现实财富,更取决于它能在什么样的高度上给自己的经历打上永恒的印记,而民族文化正是这种永恒印记的承载者和记录者。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民族精神的宝贵结晶,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位置。它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容器,蕴藏着大量极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其所表达的文化信息的方法与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应该承认: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经久不衰、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文化的存在,充分说明它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具有文化继承的深厚土壤,显现出民族体育传统自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增强各族人民体质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的作用。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既要尊重国际上通行的体育价值规范,无疑还要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体育传统体育。
在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丰富,对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更加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不论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生活化、休闲化、体育服务公共化的今天,往日相对平静的民族传统体育变得更加热闹,它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文化魅力、健身价值,以及前途命运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以至于各界人士不自觉踏进了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洪流。
作为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民族传统体育极具个性优势,符合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全民的体育活动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据1982年的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类多达977种,其中汉民族的项目有301项,其他各民族的体育项目多达676种。它们的延续与发展,无不与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各族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特殊需要,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如何科学的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如何适应全民体育健身、娱乐、文化、经济发展、旅游等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如何充分发挥和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让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构建体育强国的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都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宏观思维和理性思维水平。
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究竟有多深的了解,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好好地去研究和认识”。[1]无疑,全球化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全球化加快了各国民族体育的相互交流,给具有区域性的各国民族体育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体育的全球化在当前形势下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的全球化,是以输出西方文化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西式体育文化为主的全球化。
近百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关注和呼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但事实上,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更加重视现实的“金牌”含金量,那就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全运会项目金牌远比民族传统体育优胜奖更加耀眼。
曾经一时,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重要内容和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奥林匹克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举步维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逐步减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似乎已走到历史的边缘,渐被人们淡忘、淘汰。正如一批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专家、学者发出告急和呼吁:“无数珍稀罕见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改造旧城的推土机把大片大片的老城民居和附着其中的民间文化精华轰然推倒碾碎;民间文化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民间年画、民间皮影、民间傩戏等经典民间文艺随着它们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式微——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就悄然离我们而去;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继承和发展的,也过早地被人为毁灭和抛弃”。[2]我们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面临民族传统争夺的硝烟和民族文化流失的痛楚,我们应该有所觉悟,需要从民族文化的视角为处于正在日益觉醒的民族体育寻找其失落的尊严与厚重,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碰撞的时代建筑起与西方强势文化交流的话语平台。
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纳入了各省(区、市)的体育工作规划之中,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作为全民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而且,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发掘整理,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不断涌现,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某些地区发展要求和国家群众体育形势相比仍然滞后,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太少,项目挖掘整理工作不够系统,缺少培训基地和专门人材,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普及、规范、提高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需要努力扩展和积极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民族传统体育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有很多优秀的的成分值得吸取和借鉴。张岱年先生认为,没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没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没有独立的意志和民族的尊严,就有可能成为随人俯仰、任人宰割的孬种,在欧美风雨的冲击下被人同化掉;而没有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气魄和胆量,就有可能成为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的侏儒,因为顽固不化而葬送民族的前途。[3]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公平竞争、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体育精神和价值观念,促进和平、友谊、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体育理想,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组织内容,严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和行为规范,身体素质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广泛影响和独特作用方式,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参与和巨大影响力,成为可以区别于其他文化内涵而具有独立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而始终站在世界文化的前列。一百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复兴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使得体育文化最早成为世界文化中最带有普遍性意义的文化形态。
毋庸置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它不仅要求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求对西方体育及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在高扬民族传统体育主旋律的前提下,融合、吸收、接纳其他文化,进一步改良民族传统体育,使之更具有竞争性和时代感。
作为历史文化沉积的民族传统体育,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发展的一面,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发展、清除糟粕的地方。怎样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持有理解和辩证的态度。
(1)从文化的角度深刻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不可用纯“奥运会”体育标准衡量民族传统体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组行为模式。它传承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内涵,并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与集体记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赛,而是一个生活过程,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容与厚重的文化价值,值得用生命去体验,其核心与本质应是温故“创新”,让身体得到锻炼,让心灵获得丰富的文化记忆与过程快乐。因此,在东方文化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很难符合现代奥林匹克体育意识形态,如果从西方体育角度来评判,民族传统体育必被肢解。
(2)从民族精神、民俗心理特性角度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可用“西式体育规范”速成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先辈们生活、劳作、娱乐习性的沉积,不能一朝一夕速成,必须有一个文化氛围和环境的维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共识的“语境”进行交流。如时髦可以速成,但是时髦不等于传统。如果一种信仰或惯例“流行”了起来,然而仅存活了很短的时间,虽然在其核心部分包含了作为传统本质的延传范型,即从倡导者到接受者这样的过程,但它也不能成为传统。时髦中的要素,唯有经过岁月洪流的淘洗依然能存在者,方能转化为传统。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体育的一般属性,更具有记载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的特殊符号属性。
(3)从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族血脉角度对待民族传统体育,我们一直强调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事物,在对待某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沉积着远古民族原始宗教及意识时,若用唯物主义来判断,这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唯心主义色彩较浓,哪有存在理由!但它又确实是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富含的民间传统的软约束力,并且是来自内心的召唤,传达了一种社会惯性及神圣性的民间信仰传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整合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从而形成维持微观社会秩序的内在张力,这有助于建立和睦的社区秩序,传承地区文明。
(4)传统无绝对的优劣,不可用外来的传统强制消解本土传统。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在历史上逐步创造积累而成,每个民间传统有其特性,相互无法构成统一体系,如果用外来传统来评判本土传统,本土传统必遭消解。
作为祖辈智慧结晶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人提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抛弃传统会使人灵魂空虚,精神没有家园。
不是常有人感叹传统的节假日都没意思吗?其实节日的象征意义就存在于传统。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就是因为失落了民族民间传统内核,这些节日变成没有灵魂的空壳,苍白而无活力,哪里会有魅力?
毫无疑问,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根基,是民族精神家园中最深厚、最鲜活的财富。在当今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面对强势经济和伴随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守护并提升民族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5:3.
[2]冯骥才.守望民间[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311.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4.
G85
A
1004—5643(2012)05—0001—02
刘树军(1964~),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休闲与社会体育、民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