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基本问题

2012-08-15 00:54:12路花丽赵志坚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7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体能训练竞技

路花丽 赵志坚

(陕西省青少年体校 陕西西安 710065)

浅析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基本问题

路花丽 赵志坚

(陕西省青少年体校 陕西西安 710065)

我国体能类项目在世界一直处于落后局面,面对这种现状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分析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基本问题,丰富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竞技体育 体能训练

“体能”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各类体育期刊和杂志上开始出现的。近年来,有关体能的研究炙手可热,多数奥运项目的体能训练都被或深或浅地研究过,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得以发表。与此同时,我国各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陆续开始强调“体能”训练,部分运动队甚至聘请了专职的体能教练。不少运动员(队)将自己的成功很大部分归功于体能训练。尽管体能训练研究如火如荼,体能训练实践红红火火,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案例也不胜枚举,但是对于体能训练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体能的概念、体能训练的理念、体能训练的路径和方法等,都没有达成共识或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借鉴大量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思考,对体能训练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1 体能训练的两大理念

1.1 专项化

国外体能训练有个重要的SAID(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原则,即适应专项要求的原则。例如,跳高运动员进行跳深训练,作为其拉长收缩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能够提高运动成绩,因为这种练习中踝、膝、髋的发力与跳高专项很接近。要正确运用这个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微观、内在和动态的角度去认清专项特征。美国著名篮球教练罗伯特·麦特卡夫曾发出了“中国的举重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为什么解决不了篮球运动员身体的质量和力量不足的问题”这样的感慨。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对很多项目都提问过。比如男子足球,12分钟跑、5×25米折返跑、YOYO测试中,很多测试成绩不错的运动员也上不了场,而经过几次三番勉强通过测试的那些名将照样上场。为什么“体能”好的球员上不了场呢。如前所述,足球对人体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不同的位置要求还不一样。中国足球可以解决运动员场上“跑不动”的问题,但却不能提高他们的比赛水平,原因就在于不能从适应专项要求的原则去提高体能。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掩护、抢断等所需体能水平岂是这些简单的体能测试所能体现的。

因此,体能训练不能盲目移植、生搬硬套其他项目的方法,而应该全面、准确和科学地认识并把握专项特征,进而设计出适合本专项特征的一套体能训练方法。人们对专项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期间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但结合专项进行体能训练已是大家的共识,必须引起重视,不能重蹈中国男足的覆辙。

1.2 康复性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中是一个较新的理念,在国内首先由陈方灿博士提出。陈方灿认为,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可被认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对专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以游泳项目为例,运动员由于长期划水而造成肩关节前后部肌肉力量和张力不平衡,从而造成关节不稳或(和)关节位置脱离,进而使关节变得容易受伤或使原有的损伤加重,而由此引发的运动技术变形更加重本身的劳损。此外,伤痛又造成肌肉不能正常发力而导致肌力变弱,造成运动员的体能下降,并由此进入一个体能下降、伤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2 体能训练的路径与方法

2.1 体能训练的路径

体能教练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运动员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需求和特点评价,第二部分是对运动员的评估。正确选用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晰专项特征和运动员个人特点。著名体能专家王卫星教授进行体能训练时,运动项目与个体的体能特征分析也为其首要工作。体能训练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对项目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的独特性,其次就是评估运动员个体的需要和目标,然后才能确立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继而才能划分训练阶段,布置阶段训练任务,最后根据上述的前提确定训练方法和手段并执行。

对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分析,正确认识专项体能特征,将有助于体能教练针对项目的特点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计划,这个工作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1)身体和肢体的运动模式以及参与的肌肉群(运动分析);(2)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诸项因素中哪个更为优先(生理学分析);(3)常见的肌肉、关节损伤部分以及形成因素(损伤分析)。

对运动员的体能现状分析是通过评价训练状态(以及损伤情况)、进行一系列测试、评价测试结果、确定基本训练目标等过程来实现的。这个过程越是个体化,体能训练计划对每个运动员的针对性就越强。训练状态是运动员当前的状况,或者换句话说,运动员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进行一个新的训练计划,还是需要继续老的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训练状态的评估应该包括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情况和运动员的训练背景,其中训练背景应包括如下内容:(1)训练的类型,如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混合型等;(2)训练年限;(3)先前的训练水平;(4)运动技术经验。为了获得可靠的体能相关数据,测试的指标一定要与专项运动相关,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符合。此外,还要考虑现有的设备能否完成这些测试。测试结束以后,应将结果与正常值或参照值进行比较,以发现运动员的长处和不足。根据这种评价结果以便设计旨在弥补运动员不足、保持运动员长处,或进一步发展身体各项能力,以满足专项运动需求的训练计划。

项目特征认识和运动员现状评估是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如果能对这两个步骤顺利实施,余下的路径皆可水到渠成,因为它们是体能教练制定计划的依据和出发点。即使在最后面对纷繁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不会无从下手,当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简单易操作的,还是复杂而繁琐的,一切方法和手段均以运动员个体和项目需要出发去选用。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简单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应为训练首选。

2.2 体能训练方法诌议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能力、发展运动素质,促进竞技水平提高的训练过程。因此,体能训练方法与竞技水平密切相关,在运动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只有采用最先进的训练方法,才能在竞争中制胜。那么,何谓最先进的方法。

“先进”一词作为形容词,可以解释为①进步快,水平高,可以作为效法对象的。②走在前面的,高水平的。用在运动训练上,我们可以认为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竞技水平,还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并且能够被其它项目训练所效仿的。必须区别开,最新训练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先进的,因为是否先进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用竞技成绩来说明。而那些诞生时间很久的训练方法仍有可能是最先进的(视具体的项目运用而定),比如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广泛流行的间歇训练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周期性运动项目和球类项目体能训练中。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中,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技术类项目,以体能为主导的运动项目多为长期落后的劣势项目。导致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落后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第一是“训练思路”问题;第二是“训练方法”问题。训练思路是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在方向、目标和任务等宏观方面指导并控制着运动员的训练。对于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训练思路,只有把握了训练思路,才能在训练中真正去选择“最先进”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构成多种不同的体系,如依据训练负荷与间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将体能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本文对此不再赘述。笔者将从“训练思路”的角度去讨论“最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

什么是最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上文已述,但究竟哪些训练方法可以被认为是“最先进”的呢。从训练思路的角度来说,就是两个字——专项。只有深入了解了专项的特征,才能形成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思路。只有形成了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思路,才能获知最先进的训练方法。体能教练应该花大量的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去熟悉项目的体能特征,清楚地了解到新陈代谢的需要和运动的需要。当决定为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时,要考虑一下运动训练所需的类型:基础力量、神经肌肉力量、肌肉运动知觉的本体感受核心稳定性、功能性力量、动力学的适应性、动作幅度、速度、灵敏性和新陈代谢功能,同时强调在所选择的技能练习里面最重要的成分。完成这些需参考运动学,对重复性的动作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适合该项目的体能训练计划。

因此,最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其实并不是指那些运用复杂仪器操作的训练方法,而是在正确的训练思路指导之下,在明晰项目特征后,选用的那些符合专项要求的训练方法。这些方法有可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可能是刚从国外引进的,但不管怎样,只要符合专项特征要求,都可以用来实践。所谓“万法归宗”、“万变不离其宗”等哲学理念在体能训练方法选用上也能体会到。

总之:对体能的认识,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语境,对其有自己的认识。尽管一元训练理论和主流体能训练理论有某些冲突,但训练实践中的专项化趋势已经使二者的冲突有了某些缓解。在训练实践中,我们应该贯彻专项化和康复性两大理念。在训练路径上,有关专家正在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在训练方法选择上,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先进”的深刻内涵。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中[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杨桦,池建 [主编].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论文集2008[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卫星,彭延春.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G806

A

2095-2813(2012)09(c)-0024-02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体能训练竞技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 21:47:15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12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 03:37:28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36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