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在各二级分院设置体育健康指导员的可行性研究①

2012-11-07 06:32王迪李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7期
关键词:课余指导员体育锻炼

王迪 李龙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廊坊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在各二级分院设置体育健康指导员的可行性研究①

王迪 李龙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普体8个学院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提出让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普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构想,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内以一名健康指导员的身份去指导公体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体育指导员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公体学生 体育锻炼

21世纪是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竞争,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个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让高等师范类体育院系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学校固有教学模式下充实自我,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一名优秀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身份给予公体学生全面有益的体育锻炼指导,实现师范院校人才资源的双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本文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拟从体育学院课程设置、公体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对于本校设置健康指导员的渴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 问题与分析

1.1 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实用性

1.1.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受欢迎程度

通过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各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2显示:14.7%的大一新生不喜欢这样的课程安排,反映了“90后”对课程的丰富性要求;大二、大三年级分别有60.5%的学生和46.2%认为课程设置一般。大四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反映较为平均。(见表1)

表1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受欢迎程度(百分比)

1.1.2 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实用性

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中,有36.5%的学生认为自己理论知识全面但实践能力较差,在大二学生中有2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很好但理论知识一般,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因为实践机会的增多,大三学生中有3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完美结合;大四学生中,有44.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完美结合。

1.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乐意成为健康指导员的比例

对体育健康指导员的定义,可参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也即是,“对需要身体锻炼和日常保健的学生进行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的体育院系的在校大学生。”[2]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得知,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乐意成为健康指导员的比例为74.3%。而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新生转变为老生的过渡时期,逐渐丰富的大学生活应接不暇,也十分乐意担当体育指导员的角色。而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有7.9%的学生想利用毕业前的课余时间联系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担心没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指导公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60.5%的毕业班学生表示很乐意成为健康指导员,认为有必要在大四教育实习阶段担当校内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角色,为获得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奠定基础,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走向体育教师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1.2 廊坊师范学院公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1.2.1 公体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文学院、数信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艺术学院、物电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建工学院8个二级学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艺术学院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持非常喜欢的占44.8%,此比例在8个二级学院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建工学院43.5%和生命科学学院39.5%。在调查中,也出现了少数不喜欢体育炼甚至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个别现象,值得关注。

1.2.2 公体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周次数、时间/次和效果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数信学院、物电学院和文学院有近半成的学生能够在一周的时间里进行2~4次课余体育锻炼,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每周进行一次课余体育锻炼,且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在学校积极开展阳光晨跑活动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健身意识,最为突出的是理工科院系学生,调查数据较好。例如数信学院,有43.5%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周进行2~4次课余体育锻炼,此数据位列被调查的8个二级学院之首。(见表2)

1.2.3 公体学生对健康指导员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希望体育健康指导员的指导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有27.5%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课余锻炼的原因是不清楚自己应该采用哪种健身手段和方法,也有17.8%的学生曾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因为方法不恰当而引起运动损伤,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结果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引起对体育锻炼的排斥或恐惧的心理状态。表3数据显示,艺术学院、数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对健康指导员的作用基本了解,而建工学院是调查中最希望得到体育健康指导员指导的学院,且比例高达83.9%。由此可见,理工科学生虽然进行体育锻炼十分积极,但却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而文学院因为女生比例较高,有34.5%的学生基本了解社会指导员的作用,但是因为体育知识的匮乏,有82.4%的学生希望有专业的体育健康指导员对自己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见表3)

表2 公体学生进行健身的周次数、时间/次和效果(百分比)

表3 公体学生对健康指导员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希望接受健康指导(百分比)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1.1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进行体育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目前培养目标单一的局面,使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不仅能上体育课,也能担任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角色。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结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都面临缺乏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的问题。与国外相关院校相比,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弹性较差,选修课比重偏低,学生虽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2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男生比例较大,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状态消极,课余生活单调乏味,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上网打游戏、谈恋爱来消磨,且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些不良习惯导致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急剧下降。

近年来,我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质呈两级分化的失衡状态,因为高考体育加试分值评定较低,很多学生都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正规多年的运动训练,缺乏必要的运动储备。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并感兴趣,也找不到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自信、感到自卑,从而选择一味的浪费时间放纵自我。这些隐性的因素导致恶性循环,致使不良学风的形成。

2.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乐意担当体育健康指导员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得知,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乐意担当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角色有以下两大主要原因:(1)在指导公体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健康指导员的各种技能,将自己的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为今后走向体育教师岗位积累经验。(2)除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够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互帮互学的积极氛围中,使自己得到有效的教学实践,丰富课余生活。

2.1.4 公体学生对健康指导员持支持态度

师范类综合院校女生的比例很高,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得知,女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十分希望得到体育健康指导员的指导,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通过体育健康指导员的指导,建立一个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体系,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2)通过健康指导员能够学习一些保健方面的常识,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够更科学的调节保养自己的身心,也可以把这些保健知识传授给自己的父母和亲友。

此外,在学校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前,公体学生十分希望得到体育健康指导员给与参加比赛的学生一些运动训练方面的指导,包括对竞赛规则、运动项目的技术分析、赛前心理调节等方面。

2.2 建议

2.2.1 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实现体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调整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优化技术学科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的结合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应用自如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能力、品德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全面综合的能力[3],培养全面素质的体育人才,进行合理有效地资源优化配置,让合格的健康指导员在指导公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所收益和进步。

2.2.2 加强公体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学校体育是人们一生中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期,因此,学校体育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的关键。

健康指导员在各二级学院的设置,可帮助公体学生在校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使他们在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后,拥有强健的体魄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增加我国的体育人口比重。

2.2.3 教与学双向合作,实现教学双赢,兼具推广价值

利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体育健康指导员的培养,让他们以一名体育健康指导员的身份去指导公体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而公体学生也可以在文化学习上对体育教育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这样,教与学的双赢局面将会带给公体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一个双方受益的学习氛围。

此构想也可推广于河北省各兄弟院校中,以推动体育院、系的多样化发展。

[1]李壮志,李立,冯国群,裴名果.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5).

[2]刘平清,袁作生.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3]向家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能力欠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7(4).

[4]王振涛,单清华,刘新刚,刘伟.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嬗变[J].体育与科学,2007(1).

[5]何敏学,都晓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庄永达.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G807.4

A

2095-2813(2012)09(c)-0065-02

王迪(1986-),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课余指导员体育锻炼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命运的征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