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2-11-07 06:32:52蔡德亮许玲宋晴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7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队伍

蔡德亮 许玲 宋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420)

体育赛事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蔡德亮 许玲 宋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420)

在我国相继承办的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广州亚运(亚残运)的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志愿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对体育竞赛项目的认知不足,社会与学校的角色转变不及时,赛事的安排跟大学生志愿者时间方面存在冲突。提出赛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对重大体育赛事中参与志愿服务的高校志愿者进行可行的培训以及正确的思想引导,端正他(她)们志愿服务的工作态度,培养无私奉献精神。以至使高校志愿者队伍能够可持续性发展,为赛事提供更加优质的志愿服务。

体育赛事 高校志愿者 培训 可持续性发展

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共招募志愿者约59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广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他(她)们分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20个专项工作团队。在各大场馆、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以及12个区(市)的街道、社区。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运行支持、交通指引、文明倡导、治安巡查、帮残助困、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1]。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评价他们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承担义务和敬业奉献,组织奥运会和各层次的比赛都是不可能的[2]。特别是高校志愿者们,他们以高素质、专业性强等特点,为体育赛事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志愿者调查研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努力为其他重大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服务提出建议和有力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

本文以体育赛事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以参加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广州大学城各高校部分志愿者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和培训等方面文献资料的查找,加强对志愿者服务的正确认识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机构组成、运行的了解。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1.2.2 调查问卷法

对参加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部分志愿者和相关管理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对志愿者的认识和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

1.2.3 调查访谈法

对大会志愿者服务中心相关领导、负责人进行访谈,掌握他们对志愿者提供的体育赛事服务看法、有关志愿者招募、培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及存在的不足。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ele电子表格和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志愿者在体育赛事中的积极作用

2.1.1 为大赛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由于体育赛事的赛期具有阶段性特征,使得体育赛事的服务工作多为临时性。根据赛事举办方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筛选和考核进入志愿者服务的高校志愿者队伍,为大赛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了大赛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1.2 为大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体育赛事组织者可以根据大赛的要求,召集拥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以满足赛事对服务项目要求的多样性,为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和参赛人员、观众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1.3 为大赛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由于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的,他们多是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较为强烈的成就价值取向愿望。并且经过选拔后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掌握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形成对服务岗位和服务职责的准确认识,努力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服务工作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良好的服务精神为大赛的服务增添更加人性化的色彩。

2.1.4 降低赛事举办的成本

2.2 志愿者培训的主要方式

体育赛事前对支援者的培训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般培训、专项培训和竞赛实地培训。

2.2.1 一般培训

志愿者队伍是来自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但是在进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后应通过集中讲座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志愿者队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以及各个岗位对志愿者服务提出的一般要求,并通过对往届体育赛事中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志愿者对体育赛事中各自的任务形成宏观的认识。

2.2.2 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是在一般培训的基础上就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具体项目不同而采取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式。通过专项培训,志愿者应当进一步了解自身所要提供服务的专项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单项体育项目的比赛程序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程序、比赛中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各种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等专业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就以往赛事中相同岗位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志愿者对专项体育赛事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2.3 竞赛实地培训

竞赛实地培训是将志愿者在一般培训和专项培训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在竞赛场地的实地操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培训方式,也是志愿者培训中最重要的培训方式。在竞赛场地,志愿者应了解具体比赛项目的比赛流程、场馆的各项布局和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体育知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为比赛的顺利举行营造轻松、祥和的赛场氛围。

2.3 高校大学生参加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的优势

2.3.1 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敬业精神

石化加工领域多使用易燃易爆等化学品作为原料。诸如氨水、天然气、强酸等危险品的存储和管道运输等方面,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事故,由于消防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关闭阀门和检查管道泄漏点,只能停产进行人工修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设备出现裂纹是造成石油化工领域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适应石化产业精细化发展以及业内对环保和生产安全的需求,设计了一款五自由度移动机械手,并对移动机械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高校志愿者队伍是由大量在校的大学生通过不断筛选选拔出来的相对较出色的人群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赛事举办期间要承担如计算机、外语、体育竞赛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任务,而大学生群体具备的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等特点,使他们在通过相关的培训后可以胜任赛事组委会安排的工作任务,并且可以利用其具备的专业知识解决临时性问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出现。

2.3.2 利于志愿者队伍管理和工作调配

高校学生一直以来都受到比较系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所以相对而言,高校志愿者更加认同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认同感。他们志在通过胜任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工作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组织能力,同时增加自身的交际能力、扩大交际面,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当问及如果出现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有34.7%的志愿者选择会尽量配合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调配,有58.9%的志愿者将以实际行动诠释志愿者的内涵,完全作到舍己之利而保证赛事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图1)

2.3.3 展示赛事举办地的人文体育精神

高校志愿者在赛事服务中不仅代表自身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形象,还能够更加充分体现赛事组织地区的整体形象。因此,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的服务精神,可以让参赛人员和观众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和当地浓厚的人文体育精神。

2.4 高校大学生参加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不足

2.4.1 对体育竞赛项目的认知方面

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多数志愿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方面的学习,而是从各个专业抽调的相对出色的学生,由于培训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志愿者们掌握的体育知识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等问题,为向观众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志愿者服务产生了阻碍(图2)。

2.4.2 赛事时间安排方面

体育赛事要求志愿者在赛事期间提供全程服务,但是由于高校志愿者多是在校学生,他们还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即使在假期举行的体育赛事,志愿者们也不能完全保证赛事服务时间的到位,因此赛事中会造成赛事组委会和参赛人员间联系的脱节。

2.4.3 社会与学校中角色转变方面

大学生在作为高校学生和担任赛事志愿者的角色方面往往存在转换不清等问题。在高校中,学生大多对社会责任的了解存在陌生感和畏惧感,而作为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要承担社会公民角色,在面对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时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这便造成了大学生志愿者在学校角色和社会角色中转变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

3 建议

3.1 加强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和正确思想引导

赛事相关组织部门应加强高校志愿者对各项服务工作的培训和积极工作态度的引导,端正志愿者工作态度,培养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的无私奉献精神。

3.2 志愿者服务学分化和课程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志愿者服务设置为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部分,通过一定的培训时间和服务实践,让志愿者不但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服务职责和工作要求,努力掌握更多相关服务知识,还可以在考试合格获得学分,达到“双赢”效果。

3.3 重视高校志愿者的持续化发展

高校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培训和考核制度,努力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体育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高校内外应对各种级别的赛事提供志愿者服务保障。

[1]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h.cn.2010-12-13.

[2]Regge,J.VolunteerOlympicReview[M].2001:1~3.

[3]刘欣然.论高校体育志愿者的开发价值[J].湖北体育科技,2006,9(5).

[4]周霖,任海.奥运会志愿者与大学生[J].高等教育,2002.

[5]肖嵘,等.体育社团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

[6]邓彦青,等.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大学生志愿者体育知识培训的初步研究[J].

G648.4

A

2095-2813(2012)09(c)-0085-02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队伍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畅聊体育赛事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爆笑卡卡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