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彦开 张金桥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培养①
成彦开 张金桥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培养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有相当多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原因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相关部门的责任履行、教师自身努力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
小学 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考核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传统的体育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适应新课标要求、能够全方面增进学生健康、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综合教学能力[1,2,3,4,5,6]。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访谈等方法从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等角度对其教学能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7]。体育教学能力是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它除了包含一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有自己的职业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体育教学认知能力和体育操作能力,体育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景的分析判断能力;体育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8]。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法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9,13]。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非常重视,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比较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国培计划、讲课竞赛、技能大赛等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提升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综合教学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0]。据考察,目前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多数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够适应新课标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能力,体育课堂组织的有声有色,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身体健康及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据调查,在不少地区的小学体育课存在如下现象:(1)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不进行组织管理,结果使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组织的游戏课;(2)体育教师给男同学发几个篮球自由组织打比赛,女同学自己玩,甚至有的让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自己则会回到办公室,下课时集合一下就结束了一节体育课;(3)体育教师组织男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女同学们自由活动;(4)对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缺乏掌控,比如突发事件,比如在教学中突然出现一个可以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机会,不能很好抓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体育资源匮乏、对教学“安全”要求扩大化,以至于不敢组织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等,但体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这种现状的原因大体分为两部分:外界原因和内部原因。
2.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要问题有:(1)体育公共理论课程占用大部分时间,实践课程相对减少了;(2)部分高等院校体育实践课程重视专项技能,对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缺乏涉及,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技能单一;(3)部分高等院校也呈现出为了尽量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课程安排呈平铺式,让在校大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都有所把握,结果导致毕业大学生专业项目多而不精的现象。
2.1.2 现在社会、工作单位领导对小学体育课政策贯彻落实问题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等政策[11],201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12]。这些政策均反映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的体育课现状往往与政策有或多或少的出入,政策的贯彻落实成为当前小学生体育课有效开展的一大难题,领导对政策的不贯彻落实,使得体育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追求体育课的效率最大化,对自己疏于严格要求,导致授课能力下降。
2.1.3 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的制约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也在逐渐呈现加大的趋势,但是经调查,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出现了缺失的现象,这给体育教师使用器材辅助上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等数量上得到了满足,但是部分器材已经不同程度的损坏,无法正常发挥功效,这就为上好体育课埋下了安全隐患,小学生保护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就避免使用器材等;学校体育设施、运动场地的缺乏,使得体育课不能有效开展,部分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在教室上自习,为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创造了条件。这些使得体育教师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现有教学能力就无处施展,更遑论教学能力的提升了。
调查发现,部分小学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主要表现有:
(1)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们出来自己放松放松吗?安排体育课内容还不更让他们费脑筋啊?自己玩玩就行了”。这种情况反映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导致无组织的自由活动体育课,导致上课时学生们盲目的游戏,体育教师满足于现状,不主动探求、接受新异的体育项目。
(2)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除了教广播体操,体育课上只能让孩子们玩玩球,还能干什么呢?”这种情况反映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出现了男生玩篮球,女生自由活动的现象,体育教师过于专注于一项运动技能,导致对其他项目过于生疏,涉及范围狭窄;体育教师对于学校的不重视态度失望,采取了“最省事”的办法上体育课,对于新鲜的体育课程项目缺乏传教的热情。
(3)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是“我想给同学们教点新鲜东西,可是自己又没有进行专业训练,索性就不去尝试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进行专业训练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4)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又不像文化课老师,学生学习成绩跟老师奖金挂钩,我们没什么压力,不需要学那么多花哨”,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每天重复着上熟悉的内容,小学生还比较难组织,只要保证他们出来活动一下就行了”。小学体育教育属基础教育,但往往有部分学校不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深造和进修,而是把这种机会留给文化课教师。这些现象都导致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不思进取,缺乏钻研教学业务的动力。
(5)2011年《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每一个年级应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的身体水平和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让孩子们学那么多花哨而不精的课程一点好处也没有,索性就不教了”。这种现象反映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或有抵触情绪。
3.1.1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一项扎实的专业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好是能够深入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了解该项目的起源,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该项目的发展趋势要大致明确于心,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其健身效果对本项目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正确的把握。
3.1.2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对各个运动项目都有所掌握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门专项运动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授课内容枯燥、单调,如果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所涉猎,首先能丰富上课内容,其次是可以对各种运动项目都能有所了解,避免学习的单一性和枯燥感。
3.2.1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可以不定期随机抽查小学体育课的状况。党和国家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在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中均能体现,但常常落实不到位。因此要想使小学体育课达到预期效果,国家教育部门应对现在小学体育课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达到促使体育教师鞭策自己,去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对体育课提出创新的要求,然后不定期的深入学校进行观摩考察,对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独特的授课老师褒奖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体育教师自身去钻研体育课程。
其次,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相关规定。2005年,《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提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等,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14]”。《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也对中小学体育课或者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创造更多条件提出了要求,并提出了具体措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落实。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到位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挤占课现象的发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增加了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信心。
最后,学校应尽可能的为满足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在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是很重视,因为小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也不设立体育考试,仅是一门必修课,所以学校领导很多情况下对其不予重视,但是考虑到好的身体才能创造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是对体育课上课条件的满足,尽量为体育教师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劲头,还能无形中达到促进体育教师学习新东西的动力,使体育课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使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到新鲜不老套的上课内容和形式。
3.2.2 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应主动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小学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一,体育教师要增强教学认知能力。 受传统教育思潮的影响,年纪较大的体育教师对授课内容难免会延续传统教法,对新颖的教法和新型的运动类型不太容易把握,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每次体育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去思考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且可以实施),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教师领会含义后自己组织也可以由学生出来组织,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既让学生发挥积极创新的精神,教师也能接受新鲜事物,课后可以对课的内容进行点评及提出建议;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让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要充分建立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非仅是将教材生搬硬套于学生,而自己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师生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第二,体育教师应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师的课堂设计也是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的传统课教程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新陈代谢旺盛,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的特点。心理上小学生处于一种高度可塑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现象会慢慢减缓。根据这些特点,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新异的练习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体育课程(如健身操,毽球,武术套路等),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丰富上课内容的效果,也能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使课的内容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第三,体育教师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亟需提高。体育教师虽然在其他课教师看来“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身体训练,不需要繁重的脑力劳动”,这种态度的片面性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探索新事物,并通过讲解示范的方式传授于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去学习,还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一些需求与建议,从而丰富文化内涵,扩大知识面,转变思维方式,增加文化储备,尽量在改进中求发展,保证体育课的丰富多彩和顺利进行。
第四,改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现在的课堂表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创新性,在一节体育中,既要有教师的充分指导,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发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明确上课的精神为前提,让学生自己去创新上课内容,内容要求要积极健康,易于操作、组织,并且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五,体育教师应有追求教学创新的精神。例如,调查表明,有为数不少小学的体育课在进行操类相关课程教学时,就是进行一些比较单调的广播体操、竞技体操类个别项目(极少数)的练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一些拉拉操、健美操等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并且动感有节奏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示范动作和张扬的舞台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通过表演魅力感染学生。这样一改平时的上课模式,课堂气氛也会变得不同寻常,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表现,既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又能促进平衡、协调能力的练习。
第六,体育教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我国小学生课程设置,一些生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体育课的需要,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有全面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是迫在眉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如计算机的合理应用,对体育赛事和新颖项目的观赏和学习可以阔宽学生视野,改进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体育教师应有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课程设计能力。有为数不少的小学体育课上不设立考核制度,导致学生们思想上的不重视,对体育课的态度远不及文化课,孰不知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即使学校不设立考核课程,体育教师出于教育义务,可以自设考核课程,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课保持应有的尊重。考核内容要充分符合课程内容和健身原理。学生们对课程成绩的重视程度和心理因素驱使他们不仅要去上体育课,而且要上好。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分层考核制度,要采取对好学生表扬,对差生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把体育课上好。
[1]姜玉华.对未来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0(8):71~72.
[2]张宏诚.论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J].科技信息,2011(8):687.
[3]王端峰,陈国强.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因素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3):91~92.
[4]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22.
[5]杜俊娟.体育教学设计[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4~50.
[6]郑军.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J].教育部2002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2009.
[7]高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才智,2010(10):116~117.
[8]尹杰,王景亮,郑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9(4):73~75.
[9]赵思申.浅谈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魅力中国,2009(36):93.
[10]徐涌.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11):143~145.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19.
[12]温家宝:“我一定跟孩子们上一堂体育课”[N].国内新闻,2011-03-18.
[13]周怀亮,曹伟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2):32~33.
[14]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教体艺(2006)5号,2005.
G807.2
A
2095-2813(2012)02(a)-0047-03
成彦开(1989~):女,山西平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张金桥(1975~):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