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广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河南开封 475003)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杜广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河南开封 475003)
公共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高校公共体育对培养复合式人才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公共体育教学工作的分析与研究以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今体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老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分析现代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打破原有的固化式教学模式,寻求能够改善现状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这样才有能达到培养全面人才的目的。
高校 公共体育教学 现状 改善措施
这么多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一直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讲解、示范、练习、指导、再练习、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该课程的技能和技巧为主,虽然,它的教学过程比较规范,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但却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和特长及适应程度的科学性,因此,不能使学生通过运动得到情感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满足。
并且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也已经接触过公共体育课的培训,已经有了一点体育基础,很多学生希望能在大学里接受更加系统的体育训练,可是大学里的老师却并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想法,任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一遍一遍的重复中小学时的基础课程,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方面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一门基本课程,而且学生也普遍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并非是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公共”二字更是强调了公共体育课开设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而又健康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上大多老师也只是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只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却忽视了这种千篇一律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否利多于弊。
在公共体育课上,因为每位同学的身体素质和对技能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体育老师的授课进度也就会遇到一些困难,同时学生面对统一的体育考核标准也有不同的反应,素质好的觉得太容易,素质不好的又觉得太难,超越了自己的能力,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都无法热爱上公共体育课。
公共体育课对很多学生和老师来说只是一门课程,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于是便敷衍了事。这种就与公共体育课功能的欠缺有密切关系。高校里虽然开设了公共体育课,但却没能将体育特有的文化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弱化了公共体育课原有的功能和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公共体育课具有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各种功能却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
目前,高教体育教学中实践教学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首先从叶新新对1985~2005年三次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再者从每年的大学生体能测验也可以看出来,现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每年体能测试都有近三成学生很通过的比较艰难,还有一成的学生根本同通不过还要参加复考。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表现是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由此可见,日常的实践教学效果是很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1)学校对公共体育课的宣传和组织重视度不够。高教对公共体育工作的宣传和组织的力度大小,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次数,也影响着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喜爱程度。现在部分高校取消了早晨出操的制度,一些课外活动甚至体育比赛也是流于形式,很多学校的公共体育活动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无法达到国家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的规定。
(2)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相对自由的,学生的日常生活都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这样一个自主自理的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没有了原来规律的学习生活状态,这时的学生想到的自然是玩,而很少会想到要去锻炼,缺少了健康意识,这种意识的缺失,必然使得锻炼次数减少,健康知识匮乏,饮食结构欠合理。而外部环境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便利的娱乐场所,大学周边被网吧、酒吧等各式各样娱乐场所包围,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沉迷其中,缺少锻炼。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一多半学生反映体育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怠教现象,表现为:和同学聊与体育课程不着边际的话题,要么就是接打电话,更有甚者上课时让学生练习,然后自己就消失踪影,下课的时候又回来了。
正所谓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的这些行为又如何让学生心服口服,更别说起到模范作用。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高校应该正确引导师生公共体育的健康意意义的长远性。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与竞赛,通过学校广播站和知识橱窗加大对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教育力度,同时保证体育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场所的完整性,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高校的体育老师要清楚的了解到现在的的学生已不是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的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选择性,而体育这门特殊的课程的进行具有一定挑战性,就是老师要平衡学生已经存在的个性的差异,既要调动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同学的兴趣,又要满足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对于体育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个跷跷板保持平衡就要求高教的体育老师去不断创新,需求新的教学方式。作者有一个想法并且经过试用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此,拿出来与各位老师分享:在学生上课的第一节课我就要调动学生的体育细胞,让学生明白体育是他们终生享用的课程。因为很多同学不管是否爱好体育课程,他们对于最终的考试时非常关心的,那么我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学分心理,告诉学生,我们的考试成绩不是在最后的那一堂课上产生的,而是在日常的每一堂课上积累的,我们这一学期一共16节体育课,除去考试的最后2节课还有14节课平均在每一周,那么考试成绩的70%的分数就在这14节课当中积累。希望大家好好听好好练,我保证只要大家放下懒惰,放下学习的包袱,那么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将成为你们美好的回忆。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精心准备给出学生上的每一堂课,课堂上的时间我们也要规划一下,要用20%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新的体育内容,然后50%的时间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也是有讲究的,要将体育基础较好的和体育基础不好的结合分组,因为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进行一下比赛,那么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也不愿因为自己拖累整个小组,那么他就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好好练习,当他们在为了小组而练习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也会爱上体育,体育活动将不再是他们的压力,而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和爱好),分组练习的时候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在学生最困扰的动作上给以讲解,并教授一些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30%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选择是自由活动还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以释缓学生劳累的身体活动。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点体育授课心得,学生反映较以往好很多。当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必然会收到一定收到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高校的公共体育老师要自己改变观念,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顺应高校体育课程和学生需求的发展。
高校的公共体育老师首先要懂得为人师表的含义和意义,我们要做到“做一行,爱一行”,要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要求自己更要具体落实到每一堂体育课上。我们要记得教育学生不但言传还要身教,只有一位好老师才有可能教出好学生,学生的未来就靠我们现在的教育。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G807.0
A
2095-2813(2012)09(b)-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