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习惯》中莱辛的独特思想分析

2012-08-15 00:42樊维夏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050018
名作欣赏 2012年3期
关键词:两性莱辛芭比

⊙樊维夏[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石家庄 050018]

⊙张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 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多丽丝·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许多作品都从女性独特的视角聚焦女性的心理和生活,描述她们精神上的压抑和痛苦,表达出她对待男女关系的辩证态度,强调两性和谐相处,完美融合,达到双性同体的状态。本文以莱辛短篇小说《爱的习惯》为例,分析了作品中主人公对于双性同体的追求,借以理解作家的独特思想。

一、双性同体:莱辛创作中的独特思想

当我们读到多丽丝·莱辛的小说时,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小说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女人”这个词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组合。凭借莱辛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实践和敏锐的性别意识,她努力探寻男性和女性之间理想的关系状态。虽然莱辛在作品中使用的词是“整体性”或“合一”,而不是双性同体,但也许这个更现代更创新的词“双性同体”,能更加充分地使我们认识到她的思想。在多丽丝·莱辛的故事中,尽管大部分的女主人公都会卷入一种恋情或一场婚姻,但她们并没有把这种方式看做是一种提升社会地位的手段。它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是生活的一部分。莱辛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既强调人物的感情又重视人物的思想。在莱辛的作品中,这一观点被进一步深化,她强调精神和肉体两者的合一,以达到人类两性的融合,这是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这便是双性同体的状态。

二、《爱的习惯》——双性同体状态的追求

1.无奈:无法融合的现实婚姻 在这个故事中,乔治是一个戏剧界人。在他60岁时,娶了一个年轻的娃娃般的女人芭比。两个人无论是在年龄上、教育程度上、社会地位上还是经济条件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两人的生活从新婚蜜月开始就出现矛盾。乔治忙于他的演出,而曾经做过小演员芭比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对于乔治,也许只是因为寂寞,才走进了这样的婚姻;而对于芭比,也许她需要有人依靠。但乔治无法理解芭比而芭比也从来没有爱过他。对于这场老夫少妻搭配的婚姻,莱辛在小说中这样描述彼此最初的态度:“一早醒来,她带点奇特的眼神看着他,奇特且忧伤,但不失敬意,说道,‘乔治,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养成了爱的习惯了。’她滚下了床,站在床前,穿着白色的睡衣,一脸的街童表情,黑色的长发卷曲着。她溜了他一眼,笑道,‘你要的是怀中抱着点什么,就是这么些。没人抱时怎么办?抱枕头吗?’他没回答,心深深给割了一刀。”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从前的习惯。乔治不能改变他的习惯,芭比也不会改变她的习惯,因为她不爱他。那句“爱的习惯”引起了乔治心中的震荡,他开始对芭比有了新的认识,他也突然发现自己比之前更加爱她,他又重新找到了心中久已忘怀的小男孩的情怀。然而,对于乔治的这种状态,芭比却丝毫没有理会,她丝毫没有觉察到乔治的痛苦。在芭比看来,乔治并不是她要找的另一半,两人无法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结合,无法实现两性的融合达到合而为一的最佳心灵状态。

2.希望:合作无间的另一半 随着时间和情节的发展,芭比又重返剧场。在一次歌舞表演中,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另一半,合作无间的另一半,21岁的年轻人杰凯。莱辛在小说中这样描述他们的双性同体状态:“只见舞台上两个顽童,似乎一模一样,都穿着紧身光亮的黑长裤,白色紧身起皱衬衫。两人都是黑头发,短短的,两双小脚整齐并列。”在表演过程中,他们两个甚至改变自己的角色,演绎出女人味的男子和男子气概的女人。

他们的表演非常出色,“那歌舞戏十分叫座,连演了几个月才换到一间较大的戏院去。”芭比也因此很愉快。当有一天,乔治看到芭比和她剧中的另一半杰凯在街对面时,他看到了芭比从未有过的样子,深色的脸孔充满活力。芭比爱上了杰凯,这个在舞台上能与她无间合作,能够与她高度一致甚至可能会混淆彼此的“剧中那一半”,芭比感受到了双性的力量。这也是莱辛想要表达出的人类完整的理想状态,即一个个体,无论是男是女,如果将其分离看待,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只有两性的融合,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统一,达到最和谐的状态。

3.破灭:无法实现的追求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芭比却不能得到杰凯的爱,舞台上的合一给她带来的憧憬和对双性同体状态的追求却在现实中落空,这让她极度伤心。莱辛在小说中这样描写了芭比的心情:

“乔治,”她说,“我将近四十了。”

“可是你仍像个小孩。至少,对我来说。”

“而他,”她接下去说道,“下个月满22岁。我老得够资格做他的母亲。”她笑出了声,笑中带着苦涩。“非常痛苦的母爱似乎是我又怎么会知道?”她伸出一只光溜溜的手臂,审视了一下,然后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臂由上而下往手腕推,松弛的皮肤起了皱,打了褶……“非常痛苦,乔治,”她说道……“他不爱我。他一点也不爱我。他为什么要爱我?”她开始唱了起来:

“他不爱我

并不

爱我爱到心坎”

接着,她用舞台上的伦敦土腔说道,“我再说一次:我老得可做他的娘亲,懂吗?”

这段细腻的描写,让每一位读者读到了芭比心中的凄楚。好不容易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那是她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状态,彼此渗透彼此融合,而在现实中这个追求却变成了一种折磨。

莱辛在小说中讲道,芭比所受的心灵之苦同样也是乔治多年来所受的痛苦——“乔治心想:这个女孩儿,他心爱的人,正受着他多年来所受的折磨。这叫他受不了。”就在这一幕,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在此刻达成了情感上的统一。“他走过去,伸出枯老的手臂抱着她,她头靠在他肩上,哭泣起来。平生第一次,乔治心想,两人心连心。”在芭比绝望放弃的这一刻,男主人公乔治似乎看到了两人精神融合的希望:“她把头搁在他膝上,他轻轻拍打,心想,她终于获准进入了感情的世界,他们可以学习真正的共同生活。”但最终这个希望还是破灭了。在经历过痛苦之后,芭比选择放弃她的追求,她要逃开任何可能产生感情的地方。但当她从舞台上那个美好的梦中返回现实,并努力去调整自己适应这个现实时,当乔治看到芭比适应现实后带来的变化时,他却又若有所失了,也许那也与他的希望相差甚远。在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都以各自的角度经历了从希望到破灭的过程,这也向我们表达了对合一的追求,对两性融合的追求,对双性同体的追求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完美的希望,也有失败后的冲击。

借助多丽丝·莱辛独特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她在自己的小说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的诸多不满,但她的目的并不只在攻击夫权制度。她认为,无论是女权制度还是夫权制度,都对实现人类的完整性有负面影响,只有获得了双性的力量,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完全统一,这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在《爱的习惯》这部小说中,主人公追寻双性同体的状态和心情被莱辛刻画得淋漓尽致。莱辛并不是一个纯粹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但她尊重传统并继承发展了它。她的作品抛开了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把两性差异进行完美整合,以期达到二位一体、和谐统一的状态,实现双性同体。这也许就是成就莱辛杰出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1]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2]纪卫宁,韩小敏.析伍尔夫与莱辛文学创作思想的相似性[J].理论学刊,2004,(08).

[3]束永珍.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1,(01).

猜你喜欢
两性莱辛芭比
胖芭比
热点芭比
两性羊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50%天使×50%芭比
迷你芭比主题便利店
铝的“两性”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真两性畸形性腺恶变—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