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华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做到开放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以激起语文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开放性 实用性 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语文素质。而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存在以课本为本位,缺乏开放性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实用性教学,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痼疾。为此,笔者认为突出“双性”,不啻是激起中职语文教学活力的好途径。
1 突出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开放系统。要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就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向。
1.1教学内容由“唯本”转向“百科”
过去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习惯于偏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联系,造成学生的思维只与课本结合,与生活脱节。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渗透。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地插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强化语文训练和能力的养成。
1.2教学手段由“单打一”转向“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变“人灌”为“激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
1.3教学空间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
1.4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2 突出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召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加快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
快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因此,语文教学要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的目标,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位置上。同时,注意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写作训练项目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切实训练学生写求职信、总结、产品说明书、消息等实用文,培养学生具备处理生活和就业中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同时,作文一般要求当堂完成,逐步训练学生快速立意、快速构思、快速遣词造句、快速完稿的能力。
较强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准确的听话能力和简洁规范的说话能力。肩负培养学生听说重任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通过礼仪活动、自我介绍,模拟现场招聘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总之,开放性和实用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渗透的。突出开放性,是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注重实用性,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适应与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定会激起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国中语会.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3] 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