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昌[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北朝乐府《木兰诗》将木兰的佳话传唱至今。在历史持续流动的过程中,木兰从军这个典范的史迹和故事,在后人的接受中不断被读出新意。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故事版本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显示着它惊人的生命活力。历经千百年的流传之后,木兰故事到了大洋彼岸。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其以动画片形式搬上银幕,创造出吸引人眼球的新花木兰形象,获得巨大成功。
尽管对中国观众来说太过美国化,迪斯尼的《花木兰》却横扫全世界,获得3亿多美元的票房。事实上,正是由于迪斯尼的动画片,木兰这一人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化最显著的象征之一。迪斯尼公司并没有满足现状,继1998年《花木兰》之后于2005年又推出《花木兰2》,且从墨西哥到菲律宾,迪斯尼已经将电影《花木兰》的音乐剧版本搬上舞台。迪斯尼《花木兰》的成功引发了国人的热议:为什么我们拍不出这么好看且广受欢迎的动画?笔者认为,迪斯尼《花木兰》的成功之道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花木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最初的木兰故事源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此诗产生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当时的经济有所发展,然而由于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多次与之大战。由于当时的战争频频,朝廷也不断征集男子从军。木兰家中没有年长的兄弟,而衰老的父亲已经没有能力再远征杀敌了。但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木兰为了年迈的父亲,为了祖国的安危,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历经了无数场战争之后,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木兰回家之后,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统统抛掉,重获和平、幸福生活和劳动生活的喜悦。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以木兰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热点不断。例如,1939年2月,由华成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木兰从军》在“孤岛”上海热映;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1951年推出豫剧《花木兰》;该剧1956年10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香港导演马楚成2009年导演,赵薇、刘烨、房祖名主演的《花木兰》在中国公映。然而,尽管木兰故事一再重演,中国人刻画的木兰却始终没有获得迪斯尼的《花木兰》那般横扫世界的威力。
迪尼斯《花木兰》的成功之道首先在于,他们选了很好的题材作为脚本,并致力于把故事讲好。迪斯尼负责品牌推广的高级副总裁马修·莱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普世价值是故事的主题。好比《白雪公主》讲的是恋爱,可以逾越社会障碍;《花木兰》讲的是女儿为父亲而付出勤奋。消费者通过参取迪斯尼故事,发生感情上的共识,获得触及心灵的感染。”迪士尼拍遍了动物,也拍过欧洲的、印第安的题材,然后才改造中国的故事,可谓慎重又慎重。
在选好故事之后,美国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的确也讲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好故事。它没有落入传统剧目的窠臼,不以老套的感情为主线,而是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为线索,在艰苦的战事中使人物感情不断升华,主人公的爱情之花也渐渐绽放,从而将这个中国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孝女故事”改写为好莱坞语境中的女英雄的故事。
迪斯尼的花木兰有不少美国少女式的举动。她聪明好强,一直想让父母感到自豪,可惜常常弄巧成拙。一次相亲失败更加深了她的挫败感。为了将功赎罪,木兰代父从军。最后,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救出了皇帝,成了国家的英雄,也赢得了自己的爱情。在乐府民歌《木兰辞》中,突出描写的是木兰从军前以及拒赏回家后的场景,而在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中侧重点发生了转移,它突出的是木兰十年征战的传奇经历。迪斯尼公司倾力打造的这部富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神秘的传奇性、生动性的中国古代传奇,最终成为了老少皆宜的流行文化精品。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动画中的花木兰,虽然是从中国木兰原型改编而来,但是,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从而调和了东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一盘中西文化混合大餐。
一方面,在动画《花木兰》中,迪斯尼对《木兰诗》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做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如:媒婆、红色护城墙、喜气的红灯笼、古色古香的建筑,无处不浸透出东方风味。影片风格还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使整个影片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
另一方面,迪斯尼动画《花木兰》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和女权主义价值观,置换了中国花木兰故事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亿万中国人的心目中,木兰既是巾帼英雄也是温柔的淑女,但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却时刻渗透出美式风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的艺术风格。动画片女主角花木兰,是一个具有现代美术风格的大力女孩,是具有美国精神的木兰。
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已不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贤妻良母的类型,而是一个勇于走出深闺,勇于表现自我的现代女性形象。她坚强、勇敢、活泼、可爱、机智,甚至还有点疯狂,让人极为喜欢。在一次失败的相亲之后,她喊出了“敞开我的胸怀,去寻找,去呐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于是,她决定去探索自己的道路。这时,可汗正大量征集乡民们去参军,木兰的父亲也是征集的对象之一。由于父亲年迈且多病,木兰就决定替父从军。她悄悄地穿上父亲的战袍,奔赴战场。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毅力、耐性,以及在由花家的祖宗派出的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和忠实的蟋蟀“叽叽”的鼓励下,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她机智勇敢,在单于进攻中原时,她制造了雪崩,击败了单于。可她自己也受伤了,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她被发现了女子身份。军队只能将她抛弃在茫茫野雪中。处于绝境的她向木须表明了自己从军的目的:“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而参军,也许我是为了证明我的能力。”这种表白也说明了木兰是为了“我”而奋斗,而不是为了他人,这就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的核心。在木兰无助之时,她发现单于并没有死,而且还进军京城了。于是她便奋不顾身地进入京城,营救皇上。在皇帝即将被杀的重要关头,木兰使出浑身解数大战单于,最终在李翔将军的帮助下杀死单于,救出皇帝。最后,木兰也就光明正大地恢复了女儿身,衣锦还乡,为家族赢得了无上的荣光,也为自己找到生命的另一半。
美国人还以美国式的诙谐幽默为木兰创造了两个伙伴:小木须龙和蟋蟀。“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人对龙有着深深的敬畏之心。”但在美国人这里酷似四脚蛇的它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木须龙是一条心地善良的小龙。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派它去陪伴她。一路上小木须龙给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后来也因为有它和幸运神蟋蟀“叽叽”的鼓励和帮助,木兰才能最终实现花家带来荣耀的愿望。说到蟋蟀,它们从中国古典诗词中一路鸣叫至今,极富中国人独特的诗情画意。然而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蟋蟀“叽叽”,也被美国人改造成一个搞笑且富有人性味儿与幽默色彩的宠物。例如它在陪木兰去相亲时,看到相亲使木兰紧张不已,就想去帮帮她。谁知道它帮了倒忙,把婆婆的屁股弄成了红烧屁股。
此外,迪斯尼《花木兰》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团队打造精品的实力,以及专业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美国动画片水品属于世界水平,而且迪尼斯为了此片不论是资金还是人力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细节处理上讲究精雕细刻,音效和音乐设计非常精致,充分体现了制作人的艺术才华,等等。
如今,在全球进一步走向一体化的“读图”时代,美国人放眼全球,着眼于国际,成功整合出一部部巨作。《木兰诗》所承载的本土文化被迪斯尼“异化”、利用,显示了我们在创造意识上落后一步。认真解读迪斯尼《花木兰》的成功模式,对于我们采取何种形式包装民族文化资源,推陈出新,并且使之得到大众欢迎的问题,无疑具有丰富的启示。
[1]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兴兴.从花木兰看女英雄的塑造和重写[D].暨南大学,2006.
[3]自盛宁.20世纪美国文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李祥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雌柔特质[J].新余高专学报,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