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园[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叙事类型既表示一种陈述现实,又表示一种“期待域”现实。正如亨利·詹姆斯若说:“‘体裁’是文学生命本身;完全地辨识诸体裁,洞彻各体裁之固有意义,深入其密实的内部,这将产生真理和力量。”①偶像剧的“体裁”即类型的梳理与裁定,也是我们深入其密实的内部之前提。
“Genre”文类这个术语是“type”(类型、种类)的法语词。文类或类型保证了文本的可解释性。它用于文学或电视研究时却涵盖一组更广泛的涵义。这个术语的确切用途表明文学作品、电影和电视节目可以分类,它们不是独一无二的。由于电视文类处于一种不断变动、不断重新界定的状态中,所以我们保留文学文类定义的方法而不必保留其内容。“我们不想采用像‘喜剧’这样的广义分类,而要激活诸如‘怪诞喜剧’(screwballcomedy)(电影)或‘情境喜剧’(电视)这样的具体文类。”②不难发现,文学的类型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成熟的理论体系。相对而言,不光偶像剧,整个电视剧的类型研究尚处于一个拓荒期。我们希望每一部偶像剧都会有某种程度的独特性。但完全独特的产品与偶像剧赖以建立的生产规则和劳动分工的体制不相协调。因此,经典的偶像剧叙述风格和文类有助于在非常有限的相似结构内生产自己的差异,并以此来调节差异的生产。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类或类型提供了让创造力充分表现的范畴。“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的独创性在于(电影与其他艺术亦如是)在符号系统上动心计,巧妙地利用它,而不是破坏或违背它,更不应该完全摈弃它。”③“有人把文类看成一种对完全的独创力和自我表达的限制,但也有人遵循一种更为经典或更好模仿的艺术理论,觉得这些限制对作者的创造性表达实际上起着促进作用。”④因此,文类研究在影视研究内部已逐渐变成一种不再对创作持偏见(如欠缺独创性)的倾向。成功的电视文类都具有两种功能:既反应观众的理想又掩盖意识形态操纵的执行。就视觉表现而言,偶像剧为展示介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情景画面,调动的技术手段、刻意挑选的地志空间在其他剧中亦属罕见,更从题材上寻求视觉审美突破的途径,形成自身的叙事特色。偶像剧在电视剧类型中略显另类,不同亚类型的叙事风格使它时而像一本现实的素描,时而又像一个梦境的泡沫。不同的亚类型偶像剧满足了观众对于叙事的双重需要:一方面是标准和熟悉,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区别。
关于偶像剧叙事类型和创作方式的界定,十年来学界尚未形成严谨具体的、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主要由于偶像剧的题材、主题、美学风格等作品元素纷繁,不易被明确地界定。为了日后理论探讨的逻辑性与严整性,我们需要对偶像剧进行统一标准的分类,以弥补目前理论研究的空白。
从偶像剧剧本来源分,台湾著名偶像剧导演钮承泽认为:“基本上就是日本漫画改编、台湾原创以及trendy drama(趋势剧)……《恶作剧之吻》《花样少年少女》等都是来源于日本漫画,然后再由制作公司经过重整,把漫画变成戏;还有一部分就是原创,三立电视台是这一块的典范,《命中注定我爱你》就是他们原创的,他们非常有做戏的理想,所以能写出好剧本来;再有的就是我和蔡岳勋这样的,我们是另外一路的,其实我们拍的比较不像偶像剧,而是trendydrama,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发生什么,在关心什么,都会变成戏的养分跟素材。”⑤美国维基网站根据偶像剧内容分为浪漫爱情剧和温馨友情剧,“虽说偶像剧内容包罗万象,不过整体观察,该收视族群喜爱的偶像剧类型,以‘浪漫爱情’和‘温馨友情’为剧情主轴的偶像剧较受青睐。其中情感诉求确实较容易打动观众,而典型的罗曼史剧情特别能抓住女性观众的心,从数据分析发现年轻女性观众之中有82.8%特别喜爱描述浪漫爱情发展的偶像剧,原因可能是收视观众对罗曼史的向往,甚至投射于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近年来则以‘贴近生活’为主轴。”⑥
结合上述观点,我们以钮承泽的个人化的创作为标准,分为商业化、模式化的偶像剧和极具个人色彩的、拒绝商业化的艺术偶像剧(趋势剧)两大类。“趋势剧”的典型代表如钮承泽导演的《我在垦丁天气晴》,剧作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垦丁的美景治愈剧中人物的心灵创伤,几个主人公在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己而获得救赎。由于艺术偶像剧(趋势剧)在叙事上可以完全个人化、可以漠视市场规律、不受已有叙事模式的限制,故而能按类型划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商业化、模式化、经过十年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规律的商业偶像剧。这种选择绝无贬艺术偶像剧扬商业偶像剧之意,仅仅是研究需要。
为了创造一个能为偶像剧史赋予某种理论秩序的统一图式,我们根据商业偶像剧所描绘的人物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对商业偶像剧进行分类,分为浪漫爱情剧、校园剧。
集数为20集左右的浪漫爱情剧以爱情为主线,一般有男女主角和配角之分,追求消费性质的视觉快感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效果,是风格唯美浪漫又梦幻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其矛盾设置为种种阻碍人物获取爱情的矛盾,如父母家长、健康、年龄、“坏女人”女配角、家庭出身、黑社会、理想、性格、世仇、误会、欺骗……无论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电视剧,如《流星花园》《公主小妹》等,还是台湾自编剧如《命中注定我爱你》《王子变青蛙》等均属于浪漫爱情剧。浪漫爱情剧是偶像剧的主体成分,占据偶像剧总数的80%以上。
校园剧的特征是主演较多、爱情戏较少、集数较多、风格或热闹搞笑夸张或黑色压抑。校园剧2005年之前以成长的烦恼与矛盾为主,2005年开始为对立型矛盾为主,即正义势力与邪恶势力、男与女、内心的善与恶……校园剧至今三十余部。但2005年之后,校园剧影响扩大,如2009年的《终极三国》全部启用新人,极尽玄幻搞笑之能事,深受90后热捧。由于校园剧风格局限所致,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收视率比不上适合于全家人一起看的浪漫爱情剧。作为校园剧分支的黑色校园剧如2006年《爱杀17》、2008年《霹雳 MIT》、2010年《死神少女》,呈现了偶像剧的另类风情,近似于台湾青少年警世录,偏重于走准现实主义的黑色压抑路线。黑色校园剧的矛盾为青少年内心的善与恶之斗,如《爱杀17》中徐怡静控制不了内心的恶的一面,报复家人和社会。《霹雳MIT》中的种种校园悬疑案件,最终答案是某某少年内心的不平而致的报复。《死神少女》剧中青少年通过内心的矛盾纠葛和死神少女进行对话,解决自己的内心问题。黑色校园剧是台湾所独有的新兴剧种。校园剧包括黑色校园剧,但热闹搞笑的校园剧与黑色校园剧叙事差异迥然,为方便论述,我们将黑色校园剧之外的校园剧统称为温馨校园剧。黑色偶像剧之所以列为一类,是因其诞生时间、剧目数量均超过三,呈现比较稳定的势态。偶像剧同电影一样,亚类型的确立需要经过一段扎扎实实的、足以被肯定的演进过程。
综上,台湾偶像剧分为两大类别,三个层次。偶像剧首先分为艺术偶像剧(趋势剧)和商业偶像剧两大类别。其次,商业偶像剧又分为校园剧和浪漫爱情剧两个部分。最后,校园剧再细分为温馨校园剧和黑色校园剧。其中,商业偶像剧的叙事空间、人物设置、情节类型分别与偶像剧分类遥相呼应。
按此分类,台湾新十年的212部偶像剧可以有机地分布到上述分类中。截止2010年,台湾共播出趋势剧22部,校园剧31部,浪漫爱情剧159部,共计212部。按此分类,悲情与搞笑这两种基本风格均可能出现在浪漫爱情剧或校园剧中。无论浪漫爱情剧或校园剧均是以青少年视角与青少年群体为偶像剧提供了典型的内容和观看立场。这首先使得我们可将不同类型的偶像剧作为一个整体叙事作品来加以研究。而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更加关注到的是,在偶像剧叙事的整体表现机制上,两类作品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即显现了青少年视角中的唯美与青春的动感。因此,我们将两者作为整体来进行审视和探讨。这种分类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分类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混乱,也及时弥补了理论的空白。
①[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④[美]简费尔:《文类与电视研究》,载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第133页。
③[法]克·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崔君衍译,载《电影理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版,第248页。
⑤《揭开台湾偶像剧拍摄秘密》,《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2009年2月27日网络版。
⑥ 维基学科:偶像剧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1%B6%E5%8A%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