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蹈的艺术与文化特征

2012-08-15 00:42□齐
戏剧之家 2012年2期
关键词:秧歌民间舞蹈汉族

□齐 津

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一、汉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汉族民间舞蹈,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质条件和文化等,素有"南柔北刚"之分,但就整体而言,与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相比,汉族舞蹈又共同拥有以下七种特点。

1、载歌载舞

载歌载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各种秧歌、花灯、花鼓,大多具有这个特点。比如安徽的花鼓灯、江西的乐祭舞等,皆是以歌舞相间的形式来进行表演的。

2、借助道具

汉族民间舞蹈均巧妙地运用道具,以增加人物的形象感,增强情绪的表现力,这是汉族民间舞蹈的又一个特点。各种汉族民间舞蹈,没有一类不是手持道具的,不是舞扇子,就是舞手绢,借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抒情”、“借物寓情”的目的。

3、技艺结合

民间舞蹈一般都是在祈年、祭祖、庙会、迎神会中进行表演,如果表演者能在演出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做到精益求精,就会赢得观众的喝彩。许多民间艺人重视从各种地方戏、杂技、武术和民歌中广泛汲取和借鉴有益经验,促进民间舞蹈内容与形式不断地创新突破和发展,使民间舞蹈始终保持着盎然生机和无限活力。

4、形象鲜明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和个性特征,并以不同的形象和韵律,显示不同的舞蹈风格。如胶州秧歌中女角的三种形象翠花、扇女和小鰻,就形成不同年龄妇女的性格特征。汉族民间舞蹈除了情绪性的舞蹈外,也必有一定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叙事舞蹈,以求形象的生动、活泼、鲜明与可爱。

5、情节生动

在陕北春节闹秧歌的时候,有一个小场性表演节目《猴子耍老虎》:一个人戴猴子面具扮猴子,另两个人身披虎皮,一人跳虎头一人舞虎尾。锣鼓声中,先是猴子上场发现一片桃林,正在抓耳挠腮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想吃掉猴子,待三个人在舞至高潮时,老虎一口吃掉了猴子。

6、借物寓情

汉族民间舞蹈常用成语、民间谚语来作为表演或动作的名称。比如舞蹈队形的变化,什么“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都是用一些吉祥语,既使表演通俗易懂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又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7、鼓舞结合

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以鼓作舞”、“鼓之舞之”,展示了鼓与舞相互依附的关系。仅陕西省而言,在各地流传的鼓舞近60种。其中不仅有名传遐迩、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安塞腰鼓,还有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韩城行鼓、宜川胸鼓、华县背花鼓等等,显示了陕西鼓舞文化的悠久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凝聚。汉族的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长期流传并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本土文化与气质。汉族民间舞蹈大都体现出如下一些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

1、以农耕文化为基础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有着源远流长的“以农为本”的主题思想,因此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皆带有农耕意识与特色。汉族民间舞蹈,包括各种节令、习俗和风尚无不打上农耕文化的烙印。至今在民间,各种舞蹈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场所,无一不与农耕生产和岁时节令这个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2、图腾崇拜的影响

图腾是印第安语的音译,意思为“它的血族”。原始先民将某种动物、植物或无机物作为本部族共同信仰的神灵,是吉祥的象征,并长期对该民族的思想、宗教、文化、信仰、艺术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华夏民族的共同图腾崇拜是龙,至今在民间舞蹈中还有很多关于龙的节目与内容。

3、突出民间祭祀性

民间舞蹈中仍旧可以看到这些祭祀舞蹈的踪迹。比如陕南地区端公表演的“羊皮鼓”、陕北地区流传的“三山刀”,就有很浓的“巫舞”的遗存。

4、宗教意识的渗透

我国在道教祭祀活动中吸收了很多民间舞蹈。如陕北正月闹秧歌的“转九曲”,就已经成为了白云山道教庙会做“打醮”时的一种由广大群众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了。

5、传统审美的凝聚

古曰“观其舞而知其德”。舞蹈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是一个民族思想情感的外化,其实质更是一个民族审美追求、民族理念和情趣的凝聚。可以说,传统的审美意识一直是民间舞蹈发展的一个内在本质。

猜你喜欢
秧歌民间舞蹈汉族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昌黎地秧歌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