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敬
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孕育着人类的文化成果,而人类的文化成果又大大加快了城市社会的发展。因此,城市群众文化对城市新的政治体制、制度规范、价值观念、文化行为,以及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结果使城市群众文化表现出整合性、开放性、层次性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城市群众文化的社区特点和服务对象来看,其主要成分是干部、职员、工人、教师、学生、工商业经营者、外地流动人员,在这些人群中,有着不同的职业、兴趣、爱好,这就要求城市群众文化必须凭借占主体地位的自我意识以不同于一般物质客体的存在方式而存在,突出对完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的必要的整体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服务和被动适应的意义上,即在内容上必须具备丰富多采的个性特点,它包括娱乐的、知识的、审美的等等趋向一体化。同时,借助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和其它娱乐性活动,使城市群众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必需的文化生活资料的消费。这样,城市群众文化就变得有目的地引导城市群众的文化消费行为,朝着群众文化运动规律的既定方向发展。而对于城市群众来说,恰恰通过必要的群众文化生活资料的消费,享受健康愉悦的文化生活,以满足自身多方面的文化需要的可能。
对于这个特征,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城市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具有较完整的能使群众文化各种机制处于良性循环的自我协调能力,并配备系统化的群众文化组织网络。这些组织网络包括文化系统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和居民委员会的文化室;工会系统的工人文化宫和俱乐部;共青团系统的青年宫和少年宫;教育系统的教工之家和青少年之家以及校园文化沙龙;军营的军人礼堂和俱乐部、文工团等等各单位、各部门兴办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诸如影剧厅、展览厅、画廊、图书室、游艺场、科技室、艺术活动室等组织。这些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的组织网络作为城市群众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的质量保证。它既要充分汲取城巿整体文化成果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作为树立自己形象的铺垫,又要自觉地变换活动方式使自身在城市社会成员中产生较大幅度的扩散力和较强的吸引力。再一方面,城市拥有较好、较先进的结构合理的物质基础。它有四种表现:一是城巿具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经济能力;二是城市有较先进的生产力优势,即使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生产力诸因素,经过改造后,也比农业生产力显得更具优势;三是城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即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用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尽可能小于同时取得的劳动成果;四是城市具有一整套适应自我生存的经济能力和市场要素,即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尽量达到正比。这种比较扎实的城市物质基础,表明了现代城市生产力全部内容在发展中的开放性特点。这样,城市群众文化在形式的适用性上,必然会产生与城巿物质文明的飞跃同步发展的开放性效果。特别是现代城市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在继续更新城市群众文化的形式、内容和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事实将昭示人们:未来的城市群众文化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展开,而历来受人欢迎的能够体现健康的新、奇、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将会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而扶摇直上。
受现代城市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发展背景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将是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先进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创造、运用、传播、较量的活动,其触及的范畴和含义也更为深远。由于城市社会成员的异质性程度高,因此城市群众文化在活动过程中,显然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和知识层次展,有效的活动。这种有效的活动是多侧面的,但其中根本的一条是适应作为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主体的不同层次的城市社会成员的多方面需要。
另外,伴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应运而生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域的群众文化,显然具有现代城市文明的风采。沿海经济开放地域的群众文化在本质上与大陆内地的城市群众文化是贯通的。但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域的群众文化,毕竟是处于前沿阵地又时逢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大潮的机遇的产物,所以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沿海开放地域在经济改革开放的时间上较内地的一般城市早,程度也较深刻。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沿海经济开放地域群众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等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必须要反映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域的群众文化上来。所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的群众文化在特征上,虽然有与中国内地城市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相类似的一面,但又有中国内地城市群众文化所没有的特点。
总之,群众文化在基本满足该地域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既要积极主动地把握时机参加不同类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又要尽可能地将自己创造的文化生活资料向国外输出,以弘扬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存在价值,以达到增进世界了解中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