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根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昌 443002)
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的施工生产中非常重要,其状态的优良直接影响最终施工进度的快慢,工程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好坏,甚至对作业施工企业的内、外部形象,市场号召力,工程中标与否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机械设备的资源分配、运转情况和在施工中的生产效率,该领域中新的方法和概念发展很快,在中国,落后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进口生产设备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高度自动化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设备不断朝着大型化、技术多样化和综合化等方向发展[1]。
一整套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因为较早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原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多样化、提高生产效率的理论,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俄罗斯的计划预修制,美国的后勤工程学,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都是其中的经典。
设备管理的研究对象是设备,目的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通过切实可行的经济、技术、组织措施,应用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方法,对设备的物质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的管理,对价值运动进行综合化管理[2]。
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把具有实用价值或工业用途的科学技术划归为该理论的范畴。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设备一生所花费的总费用最少的方法。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一个突出变革是它在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同时,把设备一生的重点环节定义为可维修性和可靠性设计,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努力提高设备的先天素质。
俄罗斯的计划预修制的全称是按照前期预定的计划进行一整套预防性修理,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该理论规定了普通机械零件的一般磨损过程,其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
该理论认为,根据设备磨损显示的规律,设备由渐进磨损阶段进入加速磨损阶段的时刻,也就是表1中显示的渐进磨损阶段与加速磨损阶段转折点为设备维修的最佳点。
表1 计划预修制的各个阶段
实际中,就是在设备运行一定时间后,逐渐出现无端故障或者意外的时候,就是按照维修计划进行检查维护、修理的最佳时刻。
研究武器装备存储、运输修理、供给、维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这个学科被称作后勤工程学。
设备寿命中总费用最少是设备管理中的后勤工程学的目标。后勤工程学提出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以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对维修性、可靠性、后期保障等涉及到计划、目标、设计及实施的所有因素系统化并将其优化。
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体制(TPM)是日本吸取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经验,继美国设备后勤工程学管理之后,结合日本企业的传统管理经验提出的。
TPM是一种在全公司范围内的改进策略,它是由生产部门向企业内所有部门进行拓展,由全员进行设计开发式的创造性管理策略,目标也由追求设备效率发展到对企业整个生产系统效率的追求上来。
除此之外,一些新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思想也不断涌现,尤其是设备维修管理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如状态维修(CBM)、可靠性维修管理(RCM)、费用有效维修(CEM)、全面计划质量维修(TPQM)、适应性维修(AM)等等。
各种理论出现的时间不同,诞生时的历史背景也不同,因此不同理论都有其独自的特点,见表2。
表2 各种设备管理理论的分析比较
我国企业在生产实践中,根据设备管理理论,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虽然相应的制度并不健全,但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层都对设备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非常重视,希望从设备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中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突破口和新思路。
设备综合管理理论是在学习并吸收国外现代设备管理理论、方法之后,经过综合提,适应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的一种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不但继承了自己的宝贵的设备管理工作的经验,同时也积极吸取了国外的优秀、先进的理论方法,再经过实践的检验,可以说是最适合国情、效率最高的综合管理理论。
2.1.1 特点
设备综合管理的目标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和设备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它是一种全新的设备管理模式。
概括地说,它有别于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它的特点体现在:
1)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设备服役全周期的系统管理。
2)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3)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
2.1.2 方针
促进生产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预防为主,防修结合。
2.1.3 原则
设备综合管理必须坚持方案设计、加工制造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计划维护与定时检修相结合,设备修理、系统改造与技术更新相结合,技术创新管理与成本最小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借鉴了苏联计划预修制,具有中国特色,几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理论创新与应用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多年来重视基础建设、轻视制造生产,重视设备维修、轻视系统更新等思想的影响,国家扩大再生产方面占用了大部分的设备资源,而企业维持简单生产所需的设备严重不足,机械工业企业设备普遍存在着役龄较长,折旧率低的问题,同时生产效率低下、精度很差、老化严重的问题也日趋明显。
近年来,行业内许多专家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已着手进行改革现有的设备管理制度,力争使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由传统模式过渡到设备综合性管理。
可以断言,我国设备管理工作一定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4]。
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对设备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应用,将会使设备管理理论更好地为生产施工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1]陈可佳.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48-52.
[2]Cao S K,Song L,Sui Z M,et al.Algorithm Research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n Free-form Surface CNC Processing Parameters Automatically Determination/Equipment Selection/Process Management[J].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PTS 1-2,2011,181-182(Part 1):943-948.
[3]Huang R H,Yang C L,Kao C S.Assessment model for equipment risk management: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ses[J].SAFETY SCIENCE,2012,50(4SI):1056-1066.
[4]罗玉庆.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发电设备管理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