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洪泽
(1.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青少年体质发展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温洪泽1,2
(1.广东药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部分指标连续下降的事实,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教育制度、体育课程、体育政策6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并提出应以政策法规、健康教育、全民健身为切入点,改善青少年体质问题。
体育;青少年;体质
1985 ~ 2005年20年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整体上虽有所改善,但有些指标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上升。在我国竞技运动取得跨越式发展并登上竞技运动颠峰的时刻,这种现象的出现多少有些不和谐,甚至是一种讽刺。在保持竞技运动持续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
1.1 身体形态发展趋势——少见豆芽菜,多现大板块
身体形态主要是指身体的概括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体质水平、营养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从1985 ~ 2006年共进行了5次国民体质调查、3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方面均有所改进。体重和胸围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身高的增长幅度,由于体重的过度增长使很多成人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过早地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青少年正在从“头芽菜”变成“大板块”。
1.2 心肺机能发展趋势——环保型小汽车
心肺机能与体质及运动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良好的心肺机能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耐力和肺活量是评定心肺机能简便、有效的指标。《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率和近视率都进一步增高。青少年心肺机能好比一辆节能环保的小汽车,排量越来越小,动力越来越弱。
1.3 心理健康状况发展趋势——危机重重
人的心理具有高度复杂性,虽然科学家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心理测量量表和心理干预体系,企图解读人的内心世界,但人们心中的谜团并未因此而减少。人们反而感到一天比一天困惑。心理健康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虽然未能达成共识,但都存在共同之处: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攀升,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危机重重。
通过对青少年体质概况的描述,可以毫不夸张地得出结论:青少年体质正在迈向“外强中干”的窘境。那不断增大的外形下包裹着的竟是日益萎缩的脏器,危险,危险啊!一个20岁的人拥有的却是60岁人的心脏,当这样的年轻人大量充斥在社会中时,真不敢想象,中华民族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还有未来吗?人们不禁捶胸顿足,是谁重创了青少年,是谁夺走了青少年的健康?
2.1 中国传统文化说
文化对人的影响巨大,难以抗拒。根据文化学理论,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影响,置身于人们无意识的头脑中,有时使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自身文化的意识之中。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历来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中华儿女生来勤奋、友爱、聪明、善良。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但是中国人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重视教育,把教育推向了极致,尤其是智育教育。以至中国的黎民百姓的血液里生来就流淌着“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被赞为纤纤君子,雄健威武的勇士被鄙为一介武夫。于是乎几多中华儿女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而甘愿“十年寒窗无人问”,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有心思去舞刀弄棒、强身健体,搞那“不务正业”的行当。这种骨子里对身体运动的排斥和低层次理解至今仍主导着重智轻体的短视行为,贻害无穷。
2.2 生活方式说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机械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电梯取代了传统的自行车和徒步行走;洗衣机、洗碗机等自动化的家用电器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家务劳动;食物的富足使人们营养过剩、热量超标;电视机、电脑的广泛普及,使人们长时间的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交通工具的改善和通讯技术的发达大大加快了生活节奏,人们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而这只需要动动手指。是的,人类的确已经发展到动动脑和动动手指就可以生存的地步了,这都要归功于科技的力量。然而,科学技术向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就是“剥夺了人体必需的身体活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这在青少年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再加上饮酒、吸烟、熬夜、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靡甚至被盲目推崇,必然对缺乏免疫的青少年造成强有力的冲击。
2.3 生态环境说
目前,在中国只有1/5的城市引用水符合国家标准,4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在中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目前,农村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华北地区有50%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而南方许多地方和东部地区多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为饮用水源,由于工业污染和农业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多数地表水已经丧失饮用水功能,在部分污染严重地区,已经出现癌症、新生儿缺陷等严重健康问题。
水源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那么人类赖以呼吸的空气质量又如何呢?结果同样让人怵目惊心。世界银行1977年发表的结果显示,中国空气污染导致较高的日死亡率。据粗略估计,中国每年因此约有超额死亡11.1万人,住院22万人,急诊439万人次,“活动受限”300万日。除了水、空气之外,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险象环生。农药滥用导致农作物有毒物质残留,工业污染导致鱼虾体内汞和其他重金属严重超标,食用动物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剂的使用等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2.4 教育制度说
在中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一个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各高校纷纷扩招,上大学不再成为少数精英的专利。然而,伴随着扩招而来的不仅只有升学压力的减小还有就业压力的急剧增加。现在大家关心的不只是上大学,而是如何上一所好大学,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加。
由于高考不考体育,很多地方的体育课形同虚设,有的干脆就让位给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使用。受法律保护的体育课都可以置之不理,在高考这个巨大的功利目标的驱使下,课外体育锻炼、社区体育活动、家庭体育行为更易成为天方夜谭。
2.5 体育课程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运动技术教育论、素质教育、快乐体育等教学思想相互争鸣的教育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学生“5个领域,6个水平”为基本框架的新课程标准教育阶段。技术教育论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关注和呵护而备受谴责;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其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出现了放得过宽,管得太少,甚至不管的混乱局面,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新课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将课程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领域,每个领域分设6个水平,形成了具有革命性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课程实施框架,新课标可操作性备受质疑,导致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困惑与茫然,再加上评价体系的过渡理想化造成评价极其困难。因此,有学者将批判的剑锋直指新课标,认为新课标导致“学校功能弱化,教学内容虚化,体育功能边缘化”。青少年的体质下降也就成为必然。
2.6 体育政策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体育政策,这些体育政策也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进入转型期后,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政治体制改革不够深入,在体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偏差或停滞,形成了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和谐的局面。尤其自1979后,新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迫于政治上的急切需要和经济上的强大压力,国家体委果断提出“国家体委和省一级体委要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自此,由于政策方针的陡然巨变,竞技体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运动成绩突飞猛进,扶摇直上,直至攀上奥运会金牌榜首;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则进入了漫长的寒冬,各项工作停滞不前、举步维艰甚至倒退。在举国上下集中精力拿金牌的同时,忽视了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普及与提高,导致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意识相对薄弱,体育人口原地踏步。
以上列举了几种影响青少年体质的观点,非常粗浅,大多是“九牛一毛,沧海一勺”。但笔者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忧患之心,可昭日月。在此抛砖引玉寄望于引发读者广泛、热烈、深刻的讨论,早日挽救青少年于水火。
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脱离了这两个目标,体育课程将会虚化,将在学校教育中无安身立命之处。如果青少年的身体状况继续走下坡路,学校还要不要开体育课?如果开,体育课程又将进行怎样的改革呢?
3.1 发挥政策法规的强化功能
政策法规具有强制性,可以不顾及受众的主观意愿,强制推行,具有摧枯拉朽的威慑力。在青少年体质部分重要指标持续20年下降的危难时刻,政府应该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坚决遏制这种危险现象的蔓延。政府在制定对中小学的考评体系中,要把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作为重要的指标,而不要死盯着“升学率”“最高分”“状元”等因素大做文章。
3.2 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主要以实践课为主,在数量有限的理论课中教学内容也多是围绕着考试而展开,严重缺乏对青少年“健康”知识的传授。大部分青少年对“健康”知识了解甚少,更不知道如何去获得健康,增进健康。让一群对“健康”不甚了解的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就像要求缺乏法律常识的法盲要遵纪守法一样荒唐。建议在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中适当增加健康知识的比重,让青少年不仅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从内心深处产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3.3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需要协调发展才能使这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最大化。竞技运动、全民健身、体育教育共处于“体育”这个大系统中,竞技体育已经捷足先登,一支独秀。全民健身和体育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影响了体育大系统的功能。在竞技体育一马当先的良好形势下,应该大力扶持全民健身和体育教育,推进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目前,对于全民健身的扶持重点放在资金划拨,场地、器械的购置与改善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民健身缺乏良好的组织,结构松散,随意性很差,严重影响全民健身的推广与普及。因此,在全民健身推广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组建,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健身的浪潮,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1] 宋尽贤,廖文科.中国学校体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6.
[2] 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8.
[3] 孟凡涛,王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30.
[4] 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5.
[5] 于德法,骆玉峰,朱相欣. 美国社会文化环境对NBA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2.
[6] Jennifer Holdaway,王五一,叶敬忠,张世秋.环境与健康:跨学科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7] 肖谋文. 新中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J].体育科学,2009(4):91.
G804.49
A
1674-151X(2012)01-00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04
投稿日期:2011-09-17
温洪泽(1978 ~),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