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创新的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基本架构设计①

2012-08-10 07:38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伍海平
中国商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流通制度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伍海平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流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并已由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产业。但是,目前我国流通主体普遍存在综合实力差、运营效率低、缺乏活力和竞争优势、生命周期短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发挥,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大多数流通企业的基本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模式。而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先进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及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适应时代更新的反应。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管理体制与机制均已不相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

1 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在我国尚处于探索过程中,一些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各自提出了独到的建树和见解。卢启程教授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是:“面向企业具体管理实践的当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情境中相对稳定的组合和综合应用范式。结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产权制度、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及领导模式、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郭咸纲教授认为:“管理模式是在总结大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管理的具体实际需要提出的一套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企业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操作思想和操作方法。”魏杰教授指出:“企业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讲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那些最基本的和别人不一样的规则及做法,也就是各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最基本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理解为: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生产方式的具体形式或制度性安排,是对企业管理整体运作规律及其本质的抽象概括,是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系统(企业生产力要素或资源)、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与技术)等企业制度基本要素在内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和系统化的控制方法,以及企业设立与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规则。也可以说企业管理模式是不同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规范性与基础性。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模式的概念应用于管理领域,与制度、体制、体系、方式、形式、范式等词意相通或相近。企业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照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的运行来规范企业的意识形态、目标任务、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等构成企业生产方式的管理内容,使之概念化、逻辑化、程式化和科学化。从而为企业一切管理活动提供可遵循的规则依据,是企业设立与运营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2)整体性与系统性。企业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管理整体的高度概括,其外延涵盖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由此构成的经济基础与相对应的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其内涵包括了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系统、管理手段等企业制度基本要素的总和。若将企业管理模式看作一个大系统,其中各个组成部分则构成了一个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和制衡的子系统。因此,在企业整体管理模式之下,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设置并运行着各个子模式,如企业思想体系模式、目标体系模式、产权模式、领导体制模式、组织结构模式、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类资源管理模式,等等。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大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3)社会性与独特性。管理具有社会属性,企业管理模式必须与所依托的时代背景及具体国情、社会发展方向及趋势保持一致才可能立足;企业管理还具有特殊性,管理模式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符合才切实可行。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同企业的成长历程及文化积淀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所创建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个性特征。

(4)动态性与创新性。企业管理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理论在不断丰富和演进,企业管理模式也呈现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创新的趋势。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不仅要以不断提升的生产力条件为基础,还要充分利用管理科学的发展成果,以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技术为指导不断提升其科学性、先进性,才能保持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即人们对管理科学永无止境不断探索和突破的过程。

2 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2.1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路径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并历经西方市场经济千锤百炼和考验而确立的先进企业制度,以其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彰显出巨大的优越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存在形式、运行规则、制度保障和活力的源泉。突出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法人财产权制度,为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和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成为可能。并只以投入资产额承担有限责任,大大分散了债务风险;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分设,为企业内部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功能是管理科学,以此保证企业正确决策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两者的性质和功能相同、方向和目标一致、任务和内容相融合。不同之处是: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结构的三大组成部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突出强调了企业的管理体制建设,而其他方面管理内容则统统以管理制度或科学管理囊括其中,比较企业管理模式而言表现为较强的普遍性、原则性、纲领性和指导性;而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体系结构的六大组成部分,将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系统和管理手段等企业制度基本要素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并且强调突出企业自身特点,比较现代企业制度而言更细致、更具体、更明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设计的思想基础,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则是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深化和具体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最终必将以科学而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体现出来。

2.2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国有与私有流通企业殊途同归的理性选择

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和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私有企业实行的家族管理模式,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存在致命的弱点和弊端。自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和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大批大型国有和私有流通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是许多企业改制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到位、运行不规范,以致于成为我国流通企业生命周期短、难以做大、大而不强现状的根本原因。主要问题有:(1)现代企业制度的体系结构不健全,尚处于基本形成和成长阶段的边缘,远不成熟完善;(2)所有权与经营权难分离。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仍不明确,私营公司则因投资人对将整个资产委托他人不放心而亲自经营企业;(3)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与企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重复任职,民营公司“三会一总”机构设置及职能作用难落实。国有和私营公司董事会都存在对应由总经理行使的职能干预过多的现象;(4)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目前除少数名优企业内部管理比较科学完善外,绝大多数流通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的经营管理状态。这些问题已成为长期困扰着我国流通企业制度建设进展迟滞的固疾。因而有必要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设计,将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全面深入落实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上述难点问题。

2.3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提高流通效能的制度保证

商品流通是流通企业的基本职能。在买方市场态势下,流通职能作用已由中介地位上升到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先导地位。流通运行状况及效能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商品流通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险而复杂的历程。商品从生产领域通过购销运存等一系列流通环节进入消费领域,最终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实际上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工作流等六大流程协调统一运行的结果。实现各个流程的合理性和各流程之间的和谐性,有赖于一定企业管理模式框架内生产力要素配置和利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商品流通又是一种高难度的经济活动,涉及的因素多,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营销风险大,商品在销售环节每完成一次“惊险的一跃”都绝非轻易之举。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体系架构从观念上、程式上、手段上规制和保证商品流通顺畅高效的完成。因此,保证流通顺畅高效运行是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和目的之一。

2.4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适应现代管理科学发展前沿的迫切要求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已由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演进到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的关键性要素已由以资金、设备、人力等物质资源为主提升到以知识、科技、文化等精神资源为主,企业管理的中心已由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重点已由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转移为强调发挥意识形态的力量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手段已由偏重依赖硬性管理的外在约束转换为偏重依赖柔性管理的内在约束。这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迁,给处于工业经济中后期的中国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企业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流通企业才可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中生存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经济转轨期流通企业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关系生产方式即企业制度变革的高层次、深层次问题。并且一个科学而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即企业的核心专长,可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 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基本框架的创新设计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转轨经济期大型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主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以现代流通经济和企业管理前沿理论为依据,以我国流通实践为基础,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符合流通现代化方向,理念先进,体制科学,机制完善,有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流通效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设计如图1。

图1 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基本框架

3.1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即企业的管理哲学,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路,主要由企业价值观和一系列管理理念构成。它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方向和方式,指导着企业管理活动的运行,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及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企业实施管理模式创新设计的理论基础。

3.2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理想成果,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针的具体化和数量化。它明确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任务及评价标准,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避免了管理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可通过建立实施战略目标体系来解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通过建立实施日常管理目标体系来解决企业常规性经营管理问题。

3.3 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体制是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规范着企业内部方方面面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产权形式、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其实质是企业经营决策权的归属及行使的制度性安排和企业内部全部要素的配置、运行及协调组合方式,从而影响到企业各要素及整体的活力。企业管理体制是构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和主体部分。

3.4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企业人、财、物及信息等诸生产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方式和途径,企业各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及组合形式体现出企业管理机制的形成。企业管理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实现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机制是构成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体制则是管理机制赖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而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程度对管理体制起到巩固、健全或削弱、破坏作用。

3.5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是流通企业对内部生产力要素分类进行专业化管理,每类要素的管理构成一个专业系统,可分为八大专业系统:商品购销运存管理系统、物质技术设施管理系统、服务质量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因各类要素的投入、配置、应用及监控过程均有其独立的运行规律,由此每个专业系统分别构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受到企业管理体制的指导和制约,促使企业内在机制的形成,其合理化、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6 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所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手段和技术手段等等。并且导入了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如各种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运行工具,同时也是衡量其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管理思想与目标、管理体制与机制、管理方法与技术等企业制度基本要素的根本性变革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外延及内涵,成功构建科学先进并具有企业鲜明个性化特色的管理模式。

[1]卢启程.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发展研究[J].时代经贸,2006(10).

[2]魏杰.企业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郭咸纲.G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Ulf Melin.The enterprise system as a part of an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paradox[R],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Vol. 23 No.2,2010.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流通制度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