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分区研究

2012-08-09 09:25李思东
关键词:区划哈尔滨市生态旅游

张 娜 于 洁 曲 娜 李思东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为了提升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需要结合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从生态旅游现状出发,对生态旅游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区,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区域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契合度。

一、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概述

1.生态功能区划及相关概念

生态功能区划的过程主要包括现有生态环境情况调查,调查区的生态特征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生态敏感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最终确定研究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区划。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对各生态系统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其空间特征。

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敏感性是指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根据各类生态问题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域单元的生态敏感性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目的是明确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与人居保障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特征。

2.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对辖区内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评价生态敏感性,确定其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研究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

哈尔滨市包括保护类、恢复类、建设类、开发类四类生态功能区,共25个小区,保护类包括小兴安岭南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个生态功能小区及3个专项功能区,恢复类包括倭肯河下游水土保持等3个生态功能小区,建设类包括木兰及通河南部林农业建设等6个生态功能小区,开发类包括阿城西部及宾县北部农业开发生态功能小区等5个功能小区和1个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开发专项生态功能小区。

二、生态功能区划对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分区的指导意义

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哈尔滨市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以指导哈尔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生态功能区划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区域环境保护为前提,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因此,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应该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由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可见,在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包含保护类、恢复类、建设类和开发类四类生态功能区,根据四类生态功能区的不同服务功能和产业准入标准对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进行分区,实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很大,有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纵横的江河。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对于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目前,哈尔滨市共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4个,县级20个。

森林公园内森林资源丰富,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意识不断加强,森林旅游已成一种新兴产业。森林公园从类型上分,有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火山口森林和地下森林5种类型。从功能上分,集观光、度假、休闲、健身与科普为一体。目前,哈尔滨市共建各类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5处,市级2处,县级3处(见表1)。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从审美游览、体验自然等方面,扩展出科研、教育、生态实验等科教功能,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感性阶段进入理性阶段。哈尔滨市正式建立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市域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余处(见表1)。

表1 哈尔滨市主要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分区结果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分区的范围为哈尔滨所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各自然地理区带特征比较鲜明,自然生态旅游景观特色各异,结合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中的保护类、恢复类、建设类、开发类功能区的分布,将全市划分为4个典型生态旅游区。

1.北部小兴安岭南麓生态旅游区

该区范围包括木兰、通河、依兰,典型生态景观是山地、森林、河谷、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内容是寒温带、山地红松原始林及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景观,另外发挥水利资源优势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使水面与周边的群山构成了多处优质景区。景观结构类型是以山谷河流水系、运材道路为脉络的网状结构型。

2.东南部山地滑雪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哈尔滨市域东南部,典型生态景观是中温带山地森林生态景观、山地湖泊(人工水库)生态景观。生态旅游内容以山地、森林、湖泊(天然湖、人工水库)、野生动植物、遗址遗迹、民族风俗等类型为主。现已正式建立了二龙山、延寿山庄等风景名胜区,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利用区内山地条件及雪资源建成了亚布力、二龙山等多处著名的滑雪旅游地。景观结构类型是以山谷河流、道路为脉络的网状和以水库为单元的斑块状相结合景观结构型。

3.西部松嫩平原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哈尔滨市域西部,典型生态景观是草原、湖泡湿地生态景观。松嫩平原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沼泽湿地面积广大,泡沼棋布,地表水多汇集于众多的洼地,形成碱水泡沼。景观结构类型是以天然湖泊泡沼、牧场为中心的分散环状斑块结构型。松嫩平原以草原、沼泽、滩涂、湖泊、湿地及其中栖息的珍禽为主要风景资源类型。

4.中部松花江流域生态旅游区

该区范围包括松花江主河流域,典型生态景观是多滩岛的平原河道生态景观。景观结构类型以沿江城镇、滩涂岛屿为单元的带状串珠结构型。松花江是仅次于长江、黄河的中国第三大内河,松花江流域滩地宽阔、河道蜿蜒曲折,多处江心洲散布其中。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松花江流域的主要特征,沿途多处江段、滩涂、岛屿已经开发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其中就有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

随着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其特点是最大限度降低旅游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旅游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

[2] 哈尔滨市环保局.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划[R].哈尔滨:哈尔滨市环保局,2009.

[3]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0-22.

[4] 张吉鑫.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43-145.

[5] 李海克.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的现状与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0(4):27-29.

猜你喜欢
区划哈尔滨市生态旅游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