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运青 方维 许婷 程兰芳
近几年,发生龋齿的人越来越多[1]。20世纪70年代,WHO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我国人口众多,牙医的比例相对较小,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保护牙齿的意识,建立有益于牙齿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龋齿的发生。菌斑性疾病是指由牙菌斑造成的龋病、牙周病。牙菌斑被认为是这两种口腔疾病的始动因子[3]。大量研究表明[3],牙菌斑多者龋患的发生率也高。本实验通过对120名志愿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参数在牙菌斑中分布的影响,以期证明其对人们保护牙齿,减少口腔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120名实验者均来自于自愿参加实验的城市志愿者,其中男性59名,女性61名,年龄为19~54岁,平均34.3岁。不考虑志愿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及生活条件,但所有志愿者均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思维及阅读能力,均不含有义齿。
1.2 方法
1.2.1 实验用品 实验中所使用的口腔科常规检查器械均具有严格的消毒。牙膏均为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生产中华健齿白;牙刷均为广州高露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头软毛牙刷;漱口水为稀盐水,约10g食盐放入500ml水中制成。
1.2.2 方法 志愿者于口腔教育前,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口腔护理的调查,并用无菌挖器取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及左侧尖牙颊侧牙菌斑。依照文献[4],分别检测牙周参数(PI),包括:按照Loe标准测定龈炎指数(GI)、按Silness标准测定菌斑指数(PLI)、按照Muhlemann标准测定牙龈出血指数(SBI)、牙石指数(GI)及牙周袋深度(PD)。后由口腔专业医师对所志愿检者进行为期6周的统一教育,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志愿者健康护牙的执行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差异性显著。
2.1 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护牙的执行情况 由表1可看出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的口腔健康护理较教育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其中以采用上下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和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的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健康护牙结果[例(%)]
2.2 牙周参数的变化 由表2可看出教育后各牙周参数与教育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牙周参数变化
很多病人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得病的,因此帮助病人形成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纠正口腔清洁方式,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首先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根据病人的日常饮食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通过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挂图、动画影像等方式普及保健知识;1989年是我国开展第一个爱牙日,社会各界应注重爱牙日的宣传,把握好宣传时机,联合广大口腔医务人员的努力,走进社区广场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发放传单,普及口腔卫生保健;口腔卫生保健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就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括足够的刷牙次数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含足够的刷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解决口腔问题,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正确卫生行为对孩子的引导作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口腔卫生保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单纯依靠为数有限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条件是远远不行的,提高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才是有效防治牙周疾病的治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本项目研究证明,通过开展各种口腔健康教育,使志愿者对口腔健康护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健康的护牙行为使患者牙周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口腔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主动维护口腔健康,纠正习惯、环境及认识的误区[5-7],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帅尧.两种龋齿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08(5):95-96.
[2]王雅俐.浅淡口腔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J].广东牙病防治,1999(7):337.
[3]刘天佳.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32.
[4]余占海,刘斌,曹秀玲.RPDs对口腔微生态系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1995,6(4):59.
[5]李洁,娄皓.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策略与实施要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683-684.
[6]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O(3):29-30.
[7]黄少宏,欧尧.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1996,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