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 熊文华 孟繁胜 胡福云 鲁海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最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现再次复发。本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入院的4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21~74岁,平均(46.85±7.85)岁。患者均经过X线、CT、MRI等诊断。所有患者均有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32例患者有间歇跛行。49例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手术治疗。
1.2 方法 通过检索病案、翻阅病例,病史采集等方式,总结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7例患者在复发前有剧烈活动史,8例患者有腰部扭伤史。49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以手术突出节段残留最多见,与其他原因所致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分析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原因 手术节段残留椎间盘突出或者相邻节段髓核再次突出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手术方式主要为将突出物切除,而此手术中,椎间盘的切除越多,髓核的遗留越少,复发率也越低。但是切除的越多,手术后节段越不稳定,会造成剩余的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越快,进而导致复发[1]。同时,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后,腰椎前部结构应力水平会明显减低,其后部的结构应力水平随之上升,导致上下间隙的椎间盘会加快退行性病变[2]。
硬膜外和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瘢痕的形成也是导致复发的常见因素,其中有5%的患者由于广泛的粘连造成临床症状[3]。这种瘢痕形成会造成组织的牵拉,进而压迫神经根和硬脊膜,使小的椎间盘突出;同时,突出的髓核会释放化学物质,使无菌性炎症发生,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节段的不稳定多由于手术中对韧带组织的损伤、术后腰椎活动度增加所导致,使原有手术间隙内部残留的髓核组织进一步出现突出、退变和碎裂,并引起小关节退变加速。此外,对腰椎间盘的切除,也会引起中柱和后柱的损害,使腰椎节段更加不稳定,而患者在手术后的腰椎活动度增加,其三点抗弯强度降低[4],也是造成此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神经根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原因为:髓核摘除造成的病变间隙高度丧失,其前后纵韧带松弛,其椎管和神经管的容积较小,也会加速退变,使神经根继发狭窄,引起术后复发。尤其是医生在首次手术时对此情况的认识不足,会导致神经根通道潜在狭窄被忽视,造成手术失败[5]。
3.2 预防措施 手术中可以采用开窗椎间盘摘除手术,尽量减少对关节突的损伤,避免损毁病变间隙的椎间盘,并可以联合使用椎间融合器对椎间隙进行重建,以提高力学稳定性。在手术中进行充分的止血,并尽量减少明胶海绵的使用,利用人造硬脊膜等。
此外,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对腰椎解剖结构的破坏,也能够预防腰椎不稳。对原有下腰椎不稳的患者,在将突出髓核摘除后,还应该进行椎体间融合手术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以更好地稳定脊柱。
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的椎管扩大手术,并保证脊柱稳定性,常规对侧隐窝进行探查,使用椎间融合器以支撑并恢复病变椎间隙的高度,可以预防神经根狭窄等情况。
腰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较多,需要医生在手术前做到周到的检查,准确对突出段进行定位,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视术后健康教育,防止术后腰椎活动度过大,导致腰椎不稳定等[6]。
[1]张德春,尹庆水,吴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问题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515-518.
[2]胡文清,吕杭州,张仲,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1):860-862.
[3]孙守忠,杨慧英,王凯,等.健康指导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作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552.
[4]张桦,李家顺,叶晓健,等.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3):183-186.
[5]张德春,尹庆水,吴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问题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515-518.
[6]车艳军,陈亮,杨惠林,等.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9):73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