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何丽娟
(宁夏石嘴山市中医院骨伤推拿科,宁夏 石嘴山 753000)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膝骨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病等。,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膝关节软骨丢失并伴有关节周围骨反应为特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归属于中医“ 膝痹病”[1,2]。笔者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随机比对的方法进行观察推拿整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60例患者均为宁夏石嘴山市中医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痛;②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③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④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⑤晨僵≤30min;⑥中老年患者年龄≥40。具备①③或①②④⑤⑥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①伴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的;②继发性膝骨关节炎;③年龄≥70岁,病程≥15年;④未能完成本次治疗和观察者。
表1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经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5.1 治疗组
采用推拿整复的方法:①揉膝法:患者仰卧位,医师采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在膝关节周围及髋股部反复操作5min,放松大腿肌肉及膝关节前侧的韧带;患者俯卧位,医师用上述手法放松大腿及膝关节后侧。时间约为5min。②整复手法:患者仰卧位,屈膝曲髋,医者一手扶按患侧膝关节,一手握持小腿远端,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的被动运动5次。然后作膝关节屈伸扳法,医师一手握住其踝部,另一手扶住膝关节作屈伸反压至极限位反复5次,幅度由小到大。③拿推髌骨法:患者仰卧位,用双手拇指、食指分别按住髌骨上、下缘向上下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反复3次;然后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把住髌骨内外缘向内外方向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反复3次。
1.5.2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采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穴取内外膝眼、阳陵泉、膝阳关、鹤顶,血海、梁丘,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
两组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
1.6.1 观察指标
参照Legnesne评分法,以关节疼痛量表积分和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性指数作为关节疼痛和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2],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程度,以积分方式评定关节疼痛指数和病情严重指数。
1.6.2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病情严重性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为≥50%,有效为≥25%,无效为<25%。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示,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指数改善明显(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疼痛改善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比较(±s)
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示,两组治疗后病情严重指数变化改善明显(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情改善明显(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严重性指数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严重性指数变化(±s)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疗程后 治疗2个疗程后 P治疗组 36 12.12±3.14 8.36±2.59* 4.64±1.67* <0.01对照组 24 11.54±2.49 9.53±2.48 7.39±2.23 <0.01
表4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87.5%。P<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者膝骨关节炎疗效评定 例(%)
通过该对比实验观察,推拿整复疗法和针刺疗法均可以使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明显减轻,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使得病情好转。推拿整复组与针刺组比较,推拿整复组好于针刺组。
推拿整复手法以拿捏、按揉、滚法、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膝关节周围及股四头肌部,可以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静脉瘀滞得以畅通,降低骨内压,缓解疼痛,加上拿推髌骨、屈伸膝关节等方法可以解除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粘连和痉挛,改善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张力平衡,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的应力和张力平衡,从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推拿整复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增强肌力,防止因膝骨关节炎所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还有利于帮助关节软骨、关节囊和韧带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促使运动条件反射的恢复,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1]曾庆余,许敬才.骨关节炎的分类诊断和流行病学[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2):108.
[2]曾庆余.骨关节炎[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