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2-08-02 01:00:52聂惠婷
海南医学 2012年17期
关键词:闭式脑室管道

聂惠婷

(武汉市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030)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多数处于昏迷、烦躁、言语表达障碍的状态,使管道护理的风险较其他科室高,如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通过对138例NICU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心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38例在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其中男性78例,女性60例,年龄16~77岁,平均(39±11)岁。疾病种类:急性脑出血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重型颅脑外伤49例。其中98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22例患者处于烦躁不安状态,18例患者患者处于语言表达障碍状态(失语)。合并症:11例合并血气胸,22例合并全身多发性骨折。

1.2 观察指标 对138例患者所使用管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别记录采用器官插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脑室引流管、静脉留置针的病例数,并记录这些管道出现部分滑脱、全部滑脱、阻塞以及夹闭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表示,各指标之间比较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NICU管道存在部分滑脱、全部滑脱、阻塞、夹闭等情况。本研究138例患者中44例采用器官插管,25.0%(11/44)患者出现管道部分滑脱,13.6%(6/44)患者出现管道全部滑脱,分别有2例和1例出现管道阻塞或夹闭。45例采用胃管插管,22.2%(10/45)患者出现管道部分滑脱,15.6%(7/45)患者出现管道全部滑脱,未见管道阻塞或夹闭。7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管,未见管道滑脱、夹闭,仅1例出现管道阻塞。18例采用脑室引流管,仅11.1%(2/18)出现管道部分滑脱,未见其他情况。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其中2.2%(3/138)患者出现管道部分滑脱,6.5%(9/138)患者出现管道全部滑脱,2.9%(4/138)患者出现管道阻塞,未见管道夹闭。统计学比较发现前两种管道发生以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种管道与后三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管道发生意外的情况[例(%)]

3 讨论

3.1 患者原因 NICU住院患者均为颅脑疾病方面疾病,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后患者自身对冲动的控制能力下降,本研究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谵妄肢体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脑室引流管部分滑脱,脑组织局部出现脑脊液漏;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阶段意识变化快,患者可能时而处于清醒状态时而又谵妄,临床治疗大多不予注射镇定剂或肢体束缚处理。本研究中2例烦躁患者在谵妄期将自身静脉留置针拔除,41例患者夜间将自身导尿管拔除,引起了尿路受损出血。

3.2 管道固定原因 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脑室引流管大多数采取的是经皮处缝线缠绕进行固定,再予敷贴,管道从敷贴处引出,容易由于患者体位变化造成滑脱,或者由于管道置入之间较长,敷贴胶布黏性消失,导致管道移位滑脱。气管插管患者部分进行气管切开,容易由于患者咳嗽等动作造成道道松动滑脱。本研究中2例患者由于敷贴胶布粘性消失导致胸腔闭式引流管移位部分滑脱;1例患者由于患者咳嗽导致气管套管固定处部分滑脱。

3.3 管道标示原因 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脑室引流管无明显刻度标示,护理人员不易察觉体外管道的长度变化,本研究中1例患者脑室引流管部分滑脱,1例胸腔闭式引流管部分滑脱,均是由于管道无刻度提示。

3.4 护理人员原因 NICU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其他科室大,一旦出现疏忽就容易造成管道意外。本研究中32例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在夜间,19例是由于上下夜护理人员交班时未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导致患者管道阻塞。2例由于护理人员未进行管道体外长度的交接,没有做到早期预防及时发现,造成了管道的部分滑脱。1例患者进行颅脑CT观察颅内情况变化,检查前护理人员进行脑室引流管夹闭,检查结束后未进行开启,导致引流管长时间处于夹闭状态,直至夜间医生查房时才发现。5例导尿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时护理人员予导尿管夹闭,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开启,导致4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1例患者血压升高,其中3例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后予开启导尿管,患者症状缓解,2例患者由于失语无法表达,自己将导尿管牵拽造成全部滑脱。

4 处理措施

4.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 风险意识的轻若直接关系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加强管道风险教育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正确掌握管道护理技能,降低管道风险;制定管道意外的应急方案,护理人员要熟知该方案,意外发生时可及时正确处理。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和落实情况,在监督环节上加强对管道护理质量的保障;严格进行交班实名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针对每位患者管道部位、名称、长度、通畅度等情况进行具体内容交班签字,交班操作时应同时两人签名确认,避免遗漏。护士长排班时进行老带新搭配,在夜间患者容易产生意识谵妄时增加护理人员的排班[2]。

4.2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护士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技术基础越扎实,出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就越低。加强护理人员管道护理相关的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患者发生管道意外可能出现的相关临床症状,对患者突然出现的异常症状提高警惕性,进行相关的检查操作;对日常翻身、拍背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动作轻柔有序,护理操作后明确患者各管道安放妥当。针对上述管道原因造成的意外,采取死结或布胶带外缠绕固定法对管道进行固定处理,针对无明显刻度的管道进行刻度标示,护理人员每日检查外固定的敷贴胶布以及气囊,根据患者的体位及时调整管道的位置,避免管道扭曲、反折,保持管道有足够的长度,避免受到牵拉。对于烦躁不安患者,用绕颈的方法进行管道固定[3]。

4.3 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 人是受思想、感情影响最大的生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受到病痛影响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使用技巧性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抚慰,增强其信心,避免不得体的语言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护理过程中优质的服务与过硬的技能同等重要。对于部分失语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手势、图片、文字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4.4 科学、合理使用镇定剂和肢体束缚带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产生剧烈疼痛,由于疼痛又引起患者烦躁不安,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治疗不配合者,护理人员及时回报医生后遵医嘱予适量的镇定剂配合治疗。对于使用肢体束缚带的患者,注意不宜捆绑过紧,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度,定时松开束缚带[4-5]。天气寒冷季节可让患者佩戴无指手套,同时将管道固定于患者可触及的范围之外。

4.5 管道留置时间 严格掌握管道留置的时间,临床文献显示,管道留置5 d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静脉刺激性,容易造成静脉炎,故这部分患者的管道留置时间则不宜超过3 d,一旦患者病情好转则立即拔管,减少感染发生率。

总之,NICU护理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护理规章,保证护理质量,确保管道治疗的目的。

[1]步惠琴,王黎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与康复,2007,6(2):133-135.

[2]牛进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5):108-109.

[3]Mark M,Donald MB.Advanced access∶Reducing waiting and delays in primary care[J].JAMA,2003,289(8):1035-1041.

[4]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61-162.

[5]杨 辉,刘 峰,张拓红,等.病人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7):437-441.

猜你喜欢
闭式脑室管道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28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重型机械(2020年3期)2020-08-24 08:31:40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中国水利(2015年2期)2015-02-28 15:12:05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