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穿刺法的改进与应用

2012-07-28 10:16莫文娟黄延锦段功香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针头进针成功率

曾 颖 莫文娟 黄延锦 赵 玲 赵 红 段功香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湖南 衡阳 421001

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术是临床治疗的基本措施,也是护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基本护理操作之一。临床上,护士外周浅静脉穿刺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护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水平较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水平,是护理教学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增大角度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1-2]。前后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时针头稳定性好,进针角度调整灵活,学生易掌握[3]。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对浅静脉穿刺法不断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4-5]。为探索护生易于掌握且患者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为临床推广提供论证依据,本课题组于2011年6月在护理学基础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术实验强化训练课中,随机将我校2008级120名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传统的和改进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示教,并观察护生相互进行外周浅静脉穿刺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本科学生120名,男生8名,女生112名,年龄21~24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名护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年龄、性别、技术熟练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心理学家威斯顿的人体触觉二点阈值[6]筛选护生,纳入标准为护生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2)mm,排除有药物、食物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1.2.1 药液器材 静脉输液液体使用的是哈药有限公司生产的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批号:10060523);输液器选用湖南平安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及5~7号的一次性输液针头。

1.2.2 操作方法 所有护生由同一个人统一带教培训,穿刺技术培训合格后,指导护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外周浅静脉穿刺输液术操作。使用统一评估标准对护生进行疼痛评估,避免技术误差。两组护生外周浅静脉输液前均不介绍另一种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均不暗示心理准备,操作时观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后征询疼痛程度。

1.2.3 实验分组 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即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

1.3 评价标准

疼痛评价使用国际常用的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将疼痛分为6个等级:不痛、有疼痛感、轻微疼痛、疼痛、疼痛较剧、剧痛。将不痛、有疼痛感、轻微疼痛划分为无痛或微痛,将疼痛划分为较痛,将疼痛较剧、剧痛划分为疼痛。马克盖尔疼痛问卷调查表(MPQ)有44个描述各种疼痛的词汇,这些疼痛描绘词汇分散在三大组中:感觉的、情感的和评价的。评级不分类,供患者选择合适的描绘词汇。该工具每个指示打分标准为5、4、3、2、1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所受疼痛冲击越严重[7]。以此来得到以下结果:疼痛分级指数(PRI)、选择的词IC数量(NMC)、目前疼痛强度(PPI)、6 个词描述目前的疼痛(0 表示无痛,5表示十分疼痛)让患者以自己的疼痛经验,按以上6个等级作出穿刺后的疼痛评价。本量表通俗易懂,一般患者能较正确地回答问题,可为统计学分析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外周浅静脉输液流程按基础护理学实验教程标准执行,护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用观察法。采用调查、询问、观察方式收集两组护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穿刺疼痛程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疼痛率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两组护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4,P<0.01)。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增大角度的穿刺法优于传统法。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护生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结合“马克盖尔法“疼痛的6个等级评价,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护生疼痛率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342,P<0.01)。提示观察组有明显的减轻疼痛效果,改良法优于传统法。

表2 两组护生穿刺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论

3.1 增大角度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增大角度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2]。由于表层皮肤致密,以20°~30°角度进针,进针阻力大,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不易掌握。如进针过浅会穿透皮肤而未进入血管,针头滞留在皮下组织,引起皮下出血与疼痛;如进针过深穿透血管,导致局部出血,穿刺失败。增大角度进针可减少阻力,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此法针头穿刺深度不会过深或过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2 增大角度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

增大角度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1-2]。由于皮肤的上皮组织游离神经末梢丰富[8],感觉敏锐,易产生烧灼样疼痛。疼痛程度与刺激强度、作用面积及作用时间有关。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角度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由于进针角度较小,针头与皮肤接触的面积较大,针头穿过的皮肤组织较多,牵涉组织及神经末梢较多,穿过表皮达血管的距离较长,刺激神经末梢的时间较长,表皮受损范围较大,因此患者感觉明显疼痛[7]。本实验采用增大角度穿刺法,以30°~45°角进针,相对减少了针头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减少了皮肤受损范围,缩短了刺入皮肤的时间及距离,减轻了刺激强度,因此减轻了疼痛。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外周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3 增大角度持针柄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护理学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外周浅静脉穿刺的持针柄法,教师们在实验课示教时也没统一持针柄法,且未给护生进行具体的讲解。护生练习时常按自己的用手习惯持针柄,在临床工作中积累操作经验并不断改进,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上外周浅静脉穿刺持针柄法有多种,如前后持针柄法、上下针柄法等。

前后持针柄法是拇指、示指捏住针柄前后侧缘,此法优点是操作依靠的是手指关节活动,手指操作比手腕灵活,准确性相对较高[3],且手指持针柄易把握穿刺力度及调整进针角度。缺点是手指与针柄接触面较小,针头易晃动,稳定性较差。此法对于操作娴熟、心理素质好的护士较适合,因此,临床应用较多。然而,对于初学者首先要求的是持针头稳定,护生穿刺技术不娴熟,用此法针头易上下晃动,同时这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持针头不稳定与心理压力可直接影响护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因此,此法对初学者不合适。

在传统的带教中老师示教常采用上下持针柄法,此法优点是手指腹指与针柄的接触面较大,手持针头较稳固,但此法也存在许多缺点,如针头刺入皮肤后必须更换持针柄的方法再前行进入血管,即换成拇指、示指前后持针柄法,以调整进针角度,换手时如衔接不好,会导致针头摆动,造成针头进入血管较浅,或针头滑出血管;如不换手,示指会垫在针柄下从而增大进针角度,不能调整灵活进针角度,易刺破浅表血管;另一方面,由于针尖斜面缺口大,穿刺时对皮肤及血管壁的切割性损伤面积较大,肌纤维断裂后碎块会堵塞针孔,从而使静脉穿刺失败。此法穿刺成功率较低,给患者造成的疼痛较大。本实验结果显示,传统持针柄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

增大角度上下持针柄法是改进的上下持针柄法,即用拇指、示指指腹持针柄上、下面,并持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此法在针头进入皮肤后不需更换持针柄方法再进血管,示指没有垫在针柄下不影响进针角度,穿刺过程中不需要换手,操作连贯,穿刺力度、进针深度可以灵活控制,既具有上下持针柄法的稳定性特点,又有前后持针柄法灵活调整进针角度把握穿刺力度的特点。本实验结果显示,改良的上下持针柄法适合于初学者,护生易于掌握,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穿刺疼痛。

综上所述,改良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可提高护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疼痛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此法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1]王欣.两种不同静脉穿刺角度对病人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3(8):599-600.

[2]席冠华.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4,18(7):1290-1291.

[3]席亚林,牛亚玲,席睿.不同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9):772-773.

[4]傅月珍.肢体浅静脉穿刺法的改进[J].护理与康复,2008,12(7):930-931.

[5]李丽林,邢淑文.手背静脉穿刺教学方法的改进[J].护理教育,2004,12(19):1856-1857.

[6]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198-201.

[7]赵俊,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32-34.

[8]岳立萍,周立,席淑华.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73-74.

猜你喜欢
针头进针成功率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