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钺
近来中菲在黄岩岛的争执、热比娅窜访日本,以及外国政要不定期会见达赖等引起国人强烈愤慨。每当发生这种事情,通常都是由我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但西方往往会以此举属个人或民间行为,不代表政府为由,轻描淡写地化解。在外交领域里,只有愤慨、抗议、宽容是远远不够的。对外交往中,我国既要保持以诚待人的传统精神,同时也要使用多种手段,主动、灵活反击对方挑衅,尤其是在与欧美日等遵循西式外交原则和手法的国家,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宽厚、容忍、真诚,这种价值观也渗透到我们的外交中。只是这样的宽厚、真诚未必能换来对方的善意。与此相反,西方国家明知我国在一些核心利益上的立场和底线,却一再利用各种方式对我们进行挑衅。
设置议题、无事生非、合纵连横等是西式外交中常用的手段,目的在于给对方制造和增添麻烦、混乱,干扰对方,从而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外交理念源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和传统。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以来,除了中间有极短一段时期相对统一外,欧洲基本是在战争和外交的纵横捭阖中度过的。尤其是15、16世纪以来,在西方现代民族国家演变、形成、发展、斗争的过程中,外交上的各种手段、手腕更是发展到极致。随着近代西方的强势,这种欧洲民族国家间的外交理念、手段逐渐也扩张和影响到欧洲以外的国际外交领域。
我国再三申明自己的核心利益,强调中国对这些核心利益的高度关注,但效果如何?许多情况下,西方置若罔闻,他们想卖的武器照卖不误,想见的人照见不误。我们若只限于官方抗议,被动应对,不以多种方式反击,总会被西方外交界视为外交的不成熟。所谓西式外交成熟,是一手握手,一手打架,俗语云,学会使奸耍滑,才会被视为外交上的成熟。在目前这个阶段,外交上宽厚待人,反而会被西方视为幼稚的行为。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为此,可以考虑逐步发挥和利用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者、个人等的作用,主动出击,给对方设置议题,增加压力,避免凡事都要官方表态。这样,既可刺痛对方,又能有效避免双方闹僵的局面,为我国外交工作添砖加瓦,而非火上浇油。▲(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学者)
环球时报2012-07-27